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3动物的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3动物的运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5 16: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不会太多,另外,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2.观察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说明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通过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说明动物的运动是肌肉收缩的结果。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情感目标: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基础。
2.骨骼肌受到刺激时的收缩特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鲜的羊关节、鸡翅、解剖刀、解剖盘、关节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各种动物运动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哪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最令你印象深刻”?“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运动方式吗”?运动有什么意义呢?运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运动系统结构图,明确学习任务,完善自主预习案。
2.骨连结是此处的难点主要通过不同骨连结的图片理解骨连结的结构特点。
3.关节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解刨羊的关节,教师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如下:关节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细化问题继续引导学生高效观察解剖羊的关节,细化问题如下:
包在关节外的白色结构是什么?感受关节囊的坚韧性;剪开关节囊,观察韧带;用剪刀剪开韧带,感受它的坚韧性;找出关节头和关节窝,观察它们在性状上的特点以及骨面颜色的特点;摸摸关节腔内的滑液;用关节囊将关节头和关节窝重新包裹起来,找出关节腔。
最后通过课本关节结构图,师生交流,总结出关节与牢固性和灵活性相适应的结构。
4.运用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翘起整个地球的图片,通过杠杆、支点、动力的比喻引出骨骼肌,主要运用图片法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观察鸡翅,让学生对骨骼肌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骨骼肌的特性”是此处的难点,练习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是什么刺激了骨骼肌?骨骼肌受到刺激后,在长度上有何变化?设疑为什么老师没用电流刺激你,你的肌肉也会收缩舒张呢?这个刺激来自于哪里?
让学生真正感受骨骼肌的收缩特性。让学生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直观感受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有效地易化了难点。合作探究端起杯子喝水,喝完水放下杯子,手提重物上楼,手臂自然下垂,上肢机头各处于什么状态。小组合作,利用分发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模型模拟肌肉牵拉骨运动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百米冲刺时,都有哪些系统参与,总结出运动的产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和配合。
六、盘点收获,归纳总结
七、随堂练习
一)、课前调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 应当怎样保护?
二)、自主预习
1.通过运动,动物能迅速地改变自身的___________,以利于寻找__________、逃避__________和繁衍__________。
2.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奔跑、 __________、 __________、飞翔、__________、蠕动等。
3.运动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骨连接方式有三种,其中_______________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有光滑的___________.关节腔内有__________使关节更灵活。
5.骨骼肌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__________,由__________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6.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__________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__________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__________,并产生一定的__________,牵动骨绕着__________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7.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协调配合,在_____________的支配和其他系统地辅助下完成的。
三)、合作探究
(一)观察新鲜的羊关节看一看:相邻两块骨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拉一拉:用镊子拉一拉外面的囊状结构,有什么感觉?动一动:将关节活动一下,体会关节囊有什么特点。摸一摸:关节腔里面的物质,有什么感觉。
(二)当我们端起杯子喝水,喝完水放下杯子;当我们手提重物上楼时,手臂自然下垂,掰手腕时,请分析上述情况下,上肢肌肉各处于什么状态
(三)小组构建模型:两人一组,尝试用硬板、钉子、松紧带制作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提示:硬板模拟骨、钉子模拟关节、松紧带模拟肌肉。)
四)、盘点收获
五)、达标检测
1.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 )
A.肌肉 B.骨骼 C.肌肉和骨骼 D.关节
2.使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是( )
A. 肌腹 B. 肌腱 C. 血管 D. 肌细胞
3.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A. 动力作用 B. 杠杆作用 C. 支点作用 D. 调节作用
4.你的屈肘动作的产生是由于( )的结果。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5.关节活动起来非常灵活,与之有关的结构特点是关节结构里有( )
A.关节软骨和韧带 B关节头和关节窝
C.关节软骨和滑液 D.关节腔和滑液
根据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说出你的收获!
《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动物运动的方式、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实现。教材前面对动物的飞行、爬行、游泳、蠕动、跳跃的运动方式以图片的方式进行了介绍,后面则收录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知识、通过介绍关节以及关节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运动的产生。观察关节的结构试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关节的特点;分析肌肉与运动的产生,为下一节《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时,尽可能多地使用了直观材料,如新鲜的动物的关节和骨骼标本、模型或挂图等,以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各自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制作肌肉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产生运动的课件,利用课件讲述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情况,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结合视频,使学生理解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御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学生观看视频,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运动的实现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学生亲自做运动体会动作的完成,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