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时目标】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
2.理解文章观点,感受文章体现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重点)
3.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如下视频:
30万人惨遭杀戮,这是怎样的滔天罪行 但是,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发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之后每年都会举行隆重肃穆的国家公祭活动。那么,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板书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师: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阅读,圈画生字词,并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1)生字词梳理。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初衷(zhōnɡ) 杀戮(lù) 篡改(cuàn) 抵lài(赖) wànɡ(妄)图 辱没(rǔ) 呓语(yì) dùn(遁)形 mínɡ(铭)记 zhānɡ(彰)显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公祭(jì) 国殇(shānɡ) 颠倒(diān) 警tì(惕) miǎn(缅)怀 磅bó(礴)
(2)理清思路,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点明全文的主要观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第二部分(第2—4段):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必须要“牢记历史”,点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5—6段):回扣并强化主要观点,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将“牢记历史”与“维护和平”联系在一起,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2.悟读课文,了解文体。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你发现了本文和前几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反馈。
教师明确: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更多的不是呈现事实,而是针对事实进行评论。
3.讲解问题,了解评论。
师:本文是一篇在国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呢
大屏幕出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事,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师:这种文体属于议论性文体。一般符合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要求。本文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展开论述;最后强调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三、细读课文,把握新闻事实
师:小组合作,勾画出作者列举的事件,分析作者所举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并反馈。
明确:
(1)列举世界各地正义人士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各种活动,强调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2)列举日本右翼分子的种种倒行逆施,批判他们“否认历史”“扭曲历史”的丑恶言行。
(3)举出南京80年沧桑巨变的事实,用“恐怖之城”与“和平之城”对比,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师小结:这些事实列举精当,针对性强,表述简明扼要,层层递进,对比鲜明,强调历史不被忘记,事实不能抵赖。
四、课文研讨,重点研读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1)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1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3段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4)第5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5)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的含义
(6)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反馈。
明确:
(1)引用公祭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2)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难者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渲染悲伤的气氛,引出中心观点。
(3)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掩盖历史真相和挑战人类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
(4)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表达维护和平的信念。
(5)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法,都是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
(6)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和平的珍贵,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作用:突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及中国铭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师: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做出批注。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批注,品析评论的语言特色。
批注示例:
(1)“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两个“越”和“高度”一词起到了强调作用,使语言更有力量。
(2)“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早”“唯”“仍”“呓语”几个词,强烈并深刻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3)“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振聋发聩”“装睡梦游”“无处遁形”几个词,简洁有力地写出国家公祭日巨大的警醒作用,彻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本质。
师小结:作为评论,作者多用庄重的书面语,用词严谨有力,表现力强。句子紧凑,内容集中,富有层次,其中颇多富有哲思与情感的警句,令人深思。
六、读写结合,学写评论
师:学完本课,我们感慨万千。南京大屠杀逐渐成为尘封的往事,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我们从洒满先烈鲜血的泥土上站起来,从前辈的胼手胝足中富强起来。今天的我们一定要学成技艺、练好本领,让祖国在我们的建设中更加强大!结合文章的内容,你想对否认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或对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说点什么呢 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学生自由作答。
示例:
对日本右翼分子,我想说:你们淡忘历史,就意味着你们不汲取教训,这种忘却必将让你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我想说:今天,中国早已不是之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但警钟长鸣,落后就要挨打,居安思危,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发展。
七、课堂小结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今天的中国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也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八、作业
完成《全品学练考》第5课或《全品作业本》第5课。
【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铭记历史 维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