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空气污染与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3.8空气污染与保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30 11:00:0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3.8空气污染与保护
一、聚焦教材
1.空气污染:当污染物进人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   ,危害人体或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
2.
(1)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因素和   因素。
(2)污染物来源:   。
(3)主要空气污染物:   。
3.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有   、   、   、   等;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为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4.防治空气污染:
(1)减少   ;
(2)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加大   的力度。
5.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   ,分成   个级别,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   。目前计人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   、   、   、   、   等。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   的颗粒物。该颗粒物能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
6.
(1)pH   的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说明:天然降水呈弱酸性)。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和   等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
(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   ,对生物起到保护的作用,但近地低空中的臭氧却是一种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
二、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7.下列项目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
A.PM2.5 B.N2 C.SO2 D.NO2
8.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是指(  )
A.酸雨、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B.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D.温室效应、废旧电池、臭氧层破坏
9.(2020八上·杭州期中)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行为中能减缓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 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10.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某日公布的内容: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柴油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尾气 D.用太阳能热水器
11.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 ,CO
12.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13.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14.“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词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手机新闻上,其中“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15.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有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6.“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17.“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18.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目前,人类也面临“补天”。此洞是指臭氧发生如下变化:2O3 3O2,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补天”就是要防止臭氧层出现空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和O3都是单质
B.O2和O3是同一种物质
C.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
D.O3和O2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混合在一起仍属于纯净物
19.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是煤。煤燃烧会排放出SO2和NO2,这些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而且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对于SO2和NO2,小余同学归纳出了如下一些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多选)。
A.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硫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
C.每个分子都由3个原子构成
D.常温常压下都是有颜色的气体
20.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填字母)。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    (写出两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填字母)。
A.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
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C.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21.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分别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A物质常被用作奥运火炬燃料,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 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自净能力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排出的废气、烟尘污染空气。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火山喷发的粉尘和气体。
【解答】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危害人体舒适和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自净能力
2.【答案】(1)自然;人为
(2)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3)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大气污染源指的是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解答】(1)造成空气污染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自然灾害向大气输送污染物。人为因素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
(2)污染物来源: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火山喷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
(3)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氮与氧的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因此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故答案为:(1)自然;人为(2)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3)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3.【答案】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10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汽车尾气主要是含铅(Pb)污染和含有CO、SO2、NO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解答】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为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10
4.【答案】(1)污染物排放量
(2)植树造林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防治空气污染方法: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等。
【解答】(1)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向空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工业粉尘,因此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也能防治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1)污染物排放量(2)植树造林
5.【答案】0~500;六;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颗粒物;2.5微米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解答】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0~500,分成六个级别,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目前计人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颗粒物等。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该颗粒物能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
故答案为:0~500;六;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颗粒物;2.5微米
6.【答案】(1)低于5.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和硝酸
(2)紫外线;污染物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1)酸雨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
(2)氯氟烃的增加,给地球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是臭氧层空洞,皮肤癌病人增多。
【解答】(1)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说明:天然降水呈弱酸性)。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 。
(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到保护的作用,但近地低空中的臭氧却是一种污染物。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
故答案为:(1)低于5.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和硝酸(2)紫外线;污染物
7.【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解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2.5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因此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解答】酸雨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将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石雕、建筑物等会腐蚀。臭氧层被破坏,通过的紫外线就会伤害人类和其它生物。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冰川融化,人觉得胸闷,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都是全球性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凡是能够减少固体颗粒产生的,都有利于减缓雾霾天气的发生。
【解答】①增加城市绿地,可以减小灰尘的产生,并且绿叶会吸附灰尘,故①符合题意;
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小固体颗粒的产生,故②符合题意;
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物,故③不合题意;
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减小私家车的使用,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小烟尘的产生,故④符合题意;
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会产生大量的固体颗粒物,故⑤不合题意。
那么减缓雾霾天气发生的是①②③。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要根据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判断产物对空气是否造成污染.表中说明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解答】解:
A、柴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A错误;
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大自然中,海洋雾沫在蒸发的时候会夹杂硫酸升到空中,动物死尸和植物腐败也会分解出硫化物,火山爆发也会喷发出二氧化硫,这些都会导致酸雨形成。人为原因中,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的煤炭会产生二氧化硫。
【解答】 A、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并不是酸雨,一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却不是酸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气中的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解答】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正确;C、汽车尾气排放物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地区的臭氧造成污染,正确;
D、口罩只能阻挡可吸入颗粒物,不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氧气绝大多数是由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产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是氧气制造厂,森林是地球卫士,它能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有效清除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叶片上绒毛多,使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能被森林拦截、过滤和吸附。因此森林被人们称为“ 地球之肺”。
【解答】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与森林是“地球之肺”相关,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净化空气特征不相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包括:”1、践行绿色低碳出行。2、养成低碳居家习惯。3、打造低碳简约家装
4、选购低碳环保器具,5、积极参与低碳活动。
【解答】“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大气主要污染源:1、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2、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
【解答】①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线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层里所含臭氧,正确;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正确;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污染所致,正确;④将汽车尾气排放到周围空气中会增加有害物质(污染物),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有很多,包括:①(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②人类、动物、植物的呼吸。③火山喷发、森林大火等。
【解答】A、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因此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不切合实际,B符合题意;
C、用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符合“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解答】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都是增加温室效应的原因,而“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因此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解答】O2和O3 是两种单质,都由氧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O2和O3 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O2和O3 构成的分子不同,因此性质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答案】(1)2H2SO3+O2=2H2SO4
(2)A;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生成物、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标注等。
(2)非金属氧化物是指仅由一种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
【解答】(1)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3+O2=2H2SO4。
(2)A、SO2和NO2都是仅由一种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氧化物,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B不符合题意;
C、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C符合题意;
D、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H2SO3+O2=2H2SO4 (2)AC
20.【答案】(1)小于;C
(2)SO2、NO2
(3)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的优点:保护环境,遏制全球变暖,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解答】(1)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太阳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因此不会形成PM2.5的,C符合题意。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小于;C(2)SO2、NO2(3)B
21.【答案】(1)石油
(2)A;D
(3)9: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节约水电、购买绿色食品,拒绝一次性木筷、餐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解答】(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A、根据右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时,煤生成的二氧化硫远远大于天然气,更容易形成酸雨,A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的过程,就是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因为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硫元素只能来自于天然气,B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大,C不符合题意;
D、煤和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
,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故答案为:(1)石油(2)AD(3)9: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3.8空气污染与保护
一、聚焦教材
1.空气污染:当污染物进人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   ,危害人体或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
【答案】自净能力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排出的废气、烟尘污染空气。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火山喷发的粉尘和气体。
【解答】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危害人体舒适和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自净能力
2.
(1)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因素和   因素。
(2)污染物来源:   。
(3)主要空气污染物:   。
【答案】(1)自然;人为
(2)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3)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大气污染源指的是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解答】(1)造成空气污染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自然灾害向大气输送污染物。人为因素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
(2)污染物来源: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火山喷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
(3)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氮与氧的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因此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故答案为:(1)自然;人为(2)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3)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3.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有   、   、   、   等;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为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答案】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10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汽车尾气主要是含铅(Pb)污染和含有CO、SO2、NO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解答】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为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10
4.防治空气污染:
(1)减少   ;
(2)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加大   的力度。
【答案】(1)污染物排放量
(2)植树造林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防治空气污染方法: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等。
【解答】(1)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向空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工业粉尘,因此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也能防治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1)污染物排放量(2)植树造林
5.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   ,分成   个级别,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   。目前计人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   、   、   、   、   等。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   的颗粒物。该颗粒物能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
【答案】0~500;六;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颗粒物;2.5微米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解答】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0~500,分成六个级别,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目前计人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颗粒物等。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该颗粒物能通过呼吸进入支气管,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
故答案为:0~500;六;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颗粒物;2.5微米
6.
(1)pH   的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说明:天然降水呈弱酸性)。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和   等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
(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   ,对生物起到保护的作用,但近地低空中的臭氧却是一种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
【答案】(1)低于5.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和硝酸
(2)紫外线;污染物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1)酸雨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
(2)氯氟烃的增加,给地球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是臭氧层空洞,皮肤癌病人增多。
【解答】(1)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我们称之为酸雨(说明:天然降水呈弱酸性)。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过多。酸雨中有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 。
(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到保护的作用,但近地低空中的臭氧却是一种污染物。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
故答案为:(1)低于5.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和硝酸(2)紫外线;污染物
二、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7.下列项目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
A.PM2.5 B.N2 C.SO2 D.NO2
【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解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2.5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因此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是指(  )
A.酸雨、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B.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D.温室效应、废旧电池、臭氧层破坏
【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解答】酸雨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将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石雕、建筑物等会腐蚀。臭氧层被破坏,通过的紫外线就会伤害人类和其它生物。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冰川融化,人觉得胸闷,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都是全球性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0八上·杭州期中)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行为中能减缓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 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凡是能够减少固体颗粒产生的,都有利于减缓雾霾天气的发生。
【解答】①增加城市绿地,可以减小灰尘的产生,并且绿叶会吸附灰尘,故①符合题意;
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小固体颗粒的产生,故②符合题意;
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物,故③不合题意;
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减小私家车的使用,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小烟尘的产生,故④符合题意;
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会产生大量的固体颗粒物,故⑤不合题意。
那么减缓雾霾天气发生的是①②③。
故选B。
10.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某日公布的内容: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柴油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尾气 D.用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要根据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判断产物对空气是否造成污染.表中说明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解答】解:
A、柴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A错误;
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11.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 ,CO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大自然中,海洋雾沫在蒸发的时候会夹杂硫酸升到空中,动物死尸和植物腐败也会分解出硫化物,火山爆发也会喷发出二氧化硫,这些都会导致酸雨形成。人为原因中,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的煤炭会产生二氧化硫。
【解答】 A、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并不是酸雨,一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却不是酸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气中的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解答】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正确;C、汽车尾气排放物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地区的臭氧造成污染,正确;
D、口罩只能阻挡可吸入颗粒物,不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错误。
故选:D
13.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氧气绝大多数是由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产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是氧气制造厂,森林是地球卫士,它能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有效清除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叶片上绒毛多,使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能被森林拦截、过滤和吸附。因此森林被人们称为“ 地球之肺”。
【解答】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与森林是“地球之肺”相关,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净化空气特征不相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词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手机新闻上,其中“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包括:”1、践行绿色低碳出行。2、养成低碳居家习惯。3、打造低碳简约家装
4、选购低碳环保器具,5、积极参与低碳活动。
【解答】“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有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大气主要污染源:1、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2、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
【解答】①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线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层里所含臭氧,正确;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正确;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污染所致,正确;④将汽车尾气排放到周围空气中会增加有害物质(污染物),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6.“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有很多,包括:①(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②人类、动物、植物的呼吸。③火山喷发、森林大火等。
【解答】A、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因此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不切合实际,B符合题意;
C、用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符合“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解答】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都是增加温室效应的原因,而“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因此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目前,人类也面临“补天”。此洞是指臭氧发生如下变化:2O3 3O2,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补天”就是要防止臭氧层出现空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和O3都是单质
B.O2和O3是同一种物质
C.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
D.O3和O2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混合在一起仍属于纯净物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解答】O2和O3 是两种单质,都由氧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O2和O3 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O2和O3 构成的分子不同,因此性质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是煤。煤燃烧会排放出SO2和NO2,这些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而且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对于SO2和NO2,小余同学归纳出了如下一些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多选)。
A.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硫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
C.每个分子都由3个原子构成
D.常温常压下都是有颜色的气体
【答案】(1)2H2SO3+O2=2H2SO4
(2)A;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生成物、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标注等。
(2)非金属氧化物是指仅由一种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
【解答】(1)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3+O2=2H2SO4。
(2)A、SO2和NO2都是仅由一种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氧化物,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B不符合题意;
C、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C符合题意;
D、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H2SO3+O2=2H2SO4 (2)AC
20.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填字母)。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    (写出两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填字母)。
A.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
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C.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答案】(1)小于;C
(2)SO2、NO2
(3)B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的优点:保护环境,遏制全球变暖,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解答】(1)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太阳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因此不会形成PM2.5的,C符合题意。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小于;C(2)SO2、NO2(3)B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21.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分别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A物质常被用作奥运火炬燃料,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 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石油
(2)A;D
(3)9: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节约水电、购买绿色食品,拒绝一次性木筷、餐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解答】(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A、根据右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时,煤生成的二氧化硫远远大于天然气,更容易形成酸雨,A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的过程,就是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因为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硫元素只能来自于天然气,B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大,C不符合题意;
D、煤和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水,因为
,根据反应过程可知,氧气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可推出A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
故答案为:(1)石油(2)AD(3)9: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