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6光合作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气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发生在夜间的是( )
A. B.
C. D.
2.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种的同种苹果要甜,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较为寒冷
B.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C.南方地区苹果树的呼吸作用较弱
D.南方地区苹果树吸收的水分较少
3.(2017八下·杭州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小烧杯内盛放液体A,大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6.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七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8.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某校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封),预测在阳光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A. B.
C. D.
9.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10.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 )
A.遮光不严 B.没有放在暗处处理
C.光照时间短 D.暗处培养时间过长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1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首先把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用黑纸遮盖叶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 ;用酒精加热处理叶片的原因是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 ,经冲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现象是 ,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产物是 。
13.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管理和调控部门”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动力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生产产品的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14.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15.将进行饥饿处理的一叶片切断叶脉放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 ,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结果,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下半部分变蓝。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16.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内各放入一个大小相同的小鼠,另外在甲罩内再放入一棵足够大的植物,乙罩内不放,密封后均用黑布罩上。分析回答问题。
在 中小鼠先死亡,原因是 。若将两个装置放到阳光下,则 中的小鼠生活时间长,原因是 。
三、解答题
17.(2017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B所表示的是 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
(2)a、b点表示 。
(3)若要测量c点数据,需将该植物放置在 环境中。
(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 mg。
(5)在同等条件下,阳性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比阴性植物 。
18.CO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在120~600毫克/升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若某个晴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试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该密闭塑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
19.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
20.(2017八下·椒江期末)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个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到酒精中。
(2)清洗后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有 。
A.Ⅰ叶片中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Ⅰ叶片中覆盖铝箔的部分
C.Ⅱ中白色部分 D.Ⅱ中绿色部分
E.Ⅲ叶片 F.Ⅳ叶片
(3)Ⅳ叶片与 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本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需要水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我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22.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烟草叶片在25 ℃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如下,请分析回答:
氧气浓度 2% 20%
CO2的吸收速率[毫克/(时·厘米2)] 23 9
(1)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烟草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推测这种变化与 增强有关,还可能与 的变化有关。
(2)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上述数据基础上,还需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设在25 ℃,氧气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毫克/(时·厘米2)],氧气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毫克/(时·厘米2)]。
①如果23+X=9+Y,说明 。
②如果23+X>9+Y,说明 。
23.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黄瓜一般在春季种植,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成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现在人们在冬季也能吃上清脆可口的黄瓜了.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黄瓜 作用的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如图1在黄瓜开花时,农民伯伯可在每天上午8时左右,摘取当天开放的雄花,放在容器内,用毛笔把花粉涂在雌花的柱头上,农民伯伯帮助植物完成的重要生理过程叫 ,它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3)图2是测得黄瓜大棚内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判断该气体是 。
(4)某同学利用图3中的装置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探究结果如下表: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夜间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故叶片从外界获得氧气,经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并排放到空气中。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种的同种苹果要甜,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有机物在夜里消耗少,糖分可以积累下来。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
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
④丙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题图,可知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N点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MN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NP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在对叶片进行脱色时,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所以放叶片的小烧杯内应该放酒精。由于酒精容易燃烧,直接给酒精加热,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对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则大烧杯内放的是水。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题图中,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且丙瓶和丁瓶中有水草。所以丙瓶中的水草可以在光照下,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氧气。所以丙瓶装置中的金鱼会活得更久。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若题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需要二氧化碳,而且需要水。
【解答】A.装置中的雪碧饮料含有碳酸,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不符合题意。
D.装置中的水可以使植物保持湿润,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有限,植物生长不如A装置茂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水温不同,即水蕴草所处环境温度不同。故根据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以推断本实验是目的是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解答】因绿叶在光照下可以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所以影响光照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本实验。所以遮光不严、没有放在暗处处理或光照时间短都可能影响“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而暗处培养时间过长只会消耗更多有机物,对“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
11.【答案】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光合
12.【答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解答】:(1)实验前要将天竺葵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2)在实验的时候,遮盖部分与未遮盖部分就形成了对照组,惟一的变量就是光.(3)由于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要隔水加热,能有效地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黄白色。(4)见光的部分由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变蓝,而遮光的部分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5)通过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有淀粉.故答案为: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实验用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13.【答案】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相当于管理和调控部门;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叶绿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生产车间”。故答案为: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14.【答案】(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淀粉;氧气
(4)叶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1)叶绿体;(2)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
15.【答案】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解答】淀粉遇碘变蓝色。一叶片切断叶脉,不能将吸收到的水分运送到上半部分,处理后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说明光合作用时不能合成淀粉。同时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
【分析】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16.【答案】乙;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乙;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鼠提供氧气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小鼠的呼吸也要消耗氧气,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的快,导致乙中小鼠先死亡乙。若将两个装置放到阳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远远大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为小鼠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导致乙中的小鼠生活时间长。故答案为:乙;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乙;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鼠提供氧气。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17.【答案】(1)喜阴
(2)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黑暗
(4)4
(5)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曲线A表示的植物在光照强度增强时CO2的吸收量增加,曲线B在光照过强时CO2几乎不吸收,所以可以判断出曲线A表示喜阳植物,而曲线B表示喜阴植物;(2)a、b点均表示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是无光照下植物的呼吸速率,所以需放在黑暗的环境中;(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计算光合作用合成量时需要加上呼吸消耗的4mg/100cm2;(5)由图中曲线可直接得出大小关系。
【解答】(1)曲线A表示的植物在光照强度增强时CO2的吸收量增加,曲线B在光照过强时CO2几乎不吸收,所以可以判断出曲线A表示喜阳植物,而曲线B表示喜阴植物;(2)a、b点均表示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c点表示植物在无光照下植物的呼吸速率,所以需放在黑暗的环境中;(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12+4)mg/100cm2×25cm2=4mg;(5)由曲线图可知,在同等条件下,阳性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比阴性植物大。
故答案为:(1)喜阴;(2)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黑暗;(4)4;(5)大
18.【答案】原因: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曲线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每天日出前(6时左右),经整个白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18时前后使棚内的二氧化碳达到最低值,因此曲线为V字形,故答案为:
原因: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分析】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19.【答案】(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
(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图A中的蜡烛由于氧气不足很快熄灭;图B中的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图C与图A相比,因为密闭的玻璃罩中有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图D与图B相比,小白鼠获得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这几个图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解答】(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图A对于图C来说起对照作用。(4)上述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故答案为:(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对照;(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20.【答案】(1)叶绿素
(2)A;D;F
(3)Ⅲ
(4)A;D;F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这个实验是对光合作用产物、条件的探究,主要通过对照实验中条件控制的不同得出合理的结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叶片在酒精中煮主要是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2)满足光合作用条件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碘遇淀粉显蓝色,符合光合作用条件的有ADF;B叶片得不到光照,C叶片没有叶绿体,E叶片的玻璃瓶中没有二氧化碳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有机物。(3)Ⅳ叶片与Ⅲ叶片只有瓶中的液体不同,一个装NaOH一个装了清水,其它条件都相同符合对照实验设置的要求所以是一组对照实验。(4)A.光合作用需要水,实验中没有对水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光合作用需要水的结论,正确;B.光合作用需要光,Ⅰ叶片中的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可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结论,错误;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Ⅲ叶片与Ⅳ叶片其实是对CO2变量的控制,可以得出此结论,错误;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中未对温度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正确;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Ⅱ叶片中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是对叶绿体的变量控制,所以通过比较可以得到结论,错误;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中未对产物进行收集检验所以无法得出,正确。故选ADF
故答案为:(1)叶绿素;(2)ADF;(3)Ⅲ;(4)ADF
21.【答案】(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
(2)黑暗 ;光合作用
(3)蒸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 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 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 光合作用的原料.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
故答案为:(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
(2)黑暗;光合作用
(3)蒸腾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甲图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形成一组对照.
22.【答案】(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可能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2)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CO2的吸收速率,在氧气浓度为2%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23+X,在氧气浓度为20%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9+Y,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23+X>9+Y,说明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23.【答案】(1)光合
(2)传粉
(3)氧气
(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增加人工光照)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1)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夜晚适当降温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分解的有机物少.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进而增产.(2)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的两个生理活动是传粉和受精.(3)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AB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太阳落下到底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BC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则该气体是氧气.(4)分析表中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光合;传粉; 氧气;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增加人工光照)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2)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6光合作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气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发生在夜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夜间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故叶片从外界获得氧气,经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并排放到空气中。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种的同种苹果要甜,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较为寒冷
B.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C.南方地区苹果树的呼吸作用较弱
D.南方地区苹果树吸收的水分较少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种的同种苹果要甜,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有机物在夜里消耗少,糖分可以积累下来。
故答案为B.
3.(2017八下·杭州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
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
④丙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故选:B
4.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题图,可知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N点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MN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NP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小烧杯内盛放液体A,大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在对叶片进行脱色时,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所以放叶片的小烧杯内应该放酒精。由于酒精容易燃烧,直接给酒精加热,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对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则大烧杯内放的是水。
故答案为D.
6.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七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题图中,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且丙瓶和丁瓶中有水草。所以丙瓶中的水草可以在光照下,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氧气。所以丙瓶装置中的金鱼会活得更久。
故答案为C.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若题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D.
8.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某校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封),预测在阳光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需要二氧化碳,而且需要水。
【解答】A.装置中的雪碧饮料含有碳酸,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不符合题意。
D.装置中的水可以使植物保持湿润,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有限,植物生长不如A装置茂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水温不同,即水蕴草所处环境温度不同。故根据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以推断本实验是目的是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故答案为A.
10.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 )
A.遮光不严 B.没有放在暗处处理
C.光照时间短 D.暗处培养时间过长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解答】因绿叶在光照下可以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所以影响光照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本实验。所以遮光不严、没有放在暗处处理或光照时间短都可能影响“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而暗处培养时间过长只会消耗更多有机物,对“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答案】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光合
1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首先把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用黑纸遮盖叶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 ;用酒精加热处理叶片的原因是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 ,经冲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现象是 ,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产物是 。
【答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解答】:(1)实验前要将天竺葵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2)在实验的时候,遮盖部分与未遮盖部分就形成了对照组,惟一的变量就是光.(3)由于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要隔水加热,能有效地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黄白色。(4)见光的部分由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变蓝,而遮光的部分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5)通过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有淀粉.故答案为: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实验用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13.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管理和调控部门”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动力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生产产品的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答案】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相当于管理和调控部门;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叶绿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生产车间”。故答案为: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14.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淀粉;氧气
(4)叶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1)叶绿体;(2)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
15.将进行饥饿处理的一叶片切断叶脉放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 ,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结果,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下半部分变蓝。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答案】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解答】淀粉遇碘变蓝色。一叶片切断叶脉,不能将吸收到的水分运送到上半部分,处理后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说明光合作用时不能合成淀粉。同时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
【分析】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16.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内各放入一个大小相同的小鼠,另外在甲罩内再放入一棵足够大的植物,乙罩内不放,密封后均用黑布罩上。分析回答问题。
在 中小鼠先死亡,原因是 。若将两个装置放到阳光下,则 中的小鼠生活时间长,原因是 。
【答案】乙;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乙;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鼠提供氧气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小鼠的呼吸也要消耗氧气,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的快,导致乙中小鼠先死亡乙。若将两个装置放到阳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远远大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为小鼠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导致乙中的小鼠生活时间长。故答案为:乙;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乙;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鼠提供氧气。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三、解答题
17.(2017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B所表示的是 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
(2)a、b点表示 。
(3)若要测量c点数据,需将该植物放置在 环境中。
(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 mg。
(5)在同等条件下,阳性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比阴性植物 。
【答案】(1)喜阴
(2)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黑暗
(4)4
(5)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曲线A表示的植物在光照强度增强时CO2的吸收量增加,曲线B在光照过强时CO2几乎不吸收,所以可以判断出曲线A表示喜阳植物,而曲线B表示喜阴植物;(2)a、b点均表示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是无光照下植物的呼吸速率,所以需放在黑暗的环境中;(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计算光合作用合成量时需要加上呼吸消耗的4mg/100cm2;(5)由图中曲线可直接得出大小关系。
【解答】(1)曲线A表示的植物在光照强度增强时CO2的吸收量增加,曲线B在光照过强时CO2几乎不吸收,所以可以判断出曲线A表示喜阳植物,而曲线B表示喜阴植物;(2)a、b点均表示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c点表示植物在无光照下植物的呼吸速率,所以需放在黑暗的环境中;(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12+4)mg/100cm2×25cm2=4mg;(5)由曲线图可知,在同等条件下,阳性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比阴性植物大。
故答案为:(1)喜阴;(2)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黑暗;(4)4;(5)大
18.CO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在120~600毫克/升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若某个晴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试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该密闭塑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
【答案】原因: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曲线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每天日出前(6时左右),经整个白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18时前后使棚内的二氧化碳达到最低值,因此曲线为V字形,故答案为:
原因: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分析】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四、实验探究题
19.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
【答案】(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
(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图A中的蜡烛由于氧气不足很快熄灭;图B中的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图C与图A相比,因为密闭的玻璃罩中有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图D与图B相比,小白鼠获得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这几个图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解答】(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图A对于图C来说起对照作用。(4)上述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故答案为:(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对照;(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20.(2017八下·椒江期末)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个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到酒精中。
(2)清洗后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有 。
A.Ⅰ叶片中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Ⅰ叶片中覆盖铝箔的部分
C.Ⅱ中白色部分 D.Ⅱ中绿色部分
E.Ⅲ叶片 F.Ⅳ叶片
(3)Ⅳ叶片与 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本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需要水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答案】(1)叶绿素
(2)A;D;F
(3)Ⅲ
(4)A;D;F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这个实验是对光合作用产物、条件的探究,主要通过对照实验中条件控制的不同得出合理的结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叶片在酒精中煮主要是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2)满足光合作用条件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碘遇淀粉显蓝色,符合光合作用条件的有ADF;B叶片得不到光照,C叶片没有叶绿体,E叶片的玻璃瓶中没有二氧化碳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有机物。(3)Ⅳ叶片与Ⅲ叶片只有瓶中的液体不同,一个装NaOH一个装了清水,其它条件都相同符合对照实验设置的要求所以是一组对照实验。(4)A.光合作用需要水,实验中没有对水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光合作用需要水的结论,正确;B.光合作用需要光,Ⅰ叶片中的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可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结论,错误;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Ⅲ叶片与Ⅳ叶片其实是对CO2变量的控制,可以得出此结论,错误;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中未对温度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正确;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Ⅱ叶片中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是对叶绿体的变量控制,所以通过比较可以得到结论,错误;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中未对产物进行收集检验所以无法得出,正确。故选ADF
故答案为:(1)叶绿素;(2)ADF;(3)Ⅲ;(4)ADF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我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答案】(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
(2)黑暗 ;光合作用
(3)蒸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 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 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 光合作用的原料.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
故答案为:(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
(2)黑暗;光合作用
(3)蒸腾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甲图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形成一组对照.
22.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烟草叶片在25 ℃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如下,请分析回答:
氧气浓度 2% 20%
CO2的吸收速率[毫克/(时·厘米2)] 23 9
(1)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烟草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推测这种变化与 增强有关,还可能与 的变化有关。
(2)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上述数据基础上,还需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设在25 ℃,氧气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毫克/(时·厘米2)],氧气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毫克/(时·厘米2)]。
①如果23+X=9+Y,说明 。
②如果23+X>9+Y,说明 。
【答案】(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可能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2)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CO2的吸收速率,在氧气浓度为2%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23+X,在氧气浓度为20%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9+Y,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23+X>9+Y,说明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23.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黄瓜一般在春季种植,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成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现在人们在冬季也能吃上清脆可口的黄瓜了.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黄瓜 作用的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如图1在黄瓜开花时,农民伯伯可在每天上午8时左右,摘取当天开放的雄花,放在容器内,用毛笔把花粉涂在雌花的柱头上,农民伯伯帮助植物完成的重要生理过程叫 ,它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3)图2是测得黄瓜大棚内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判断该气体是 。
(4)某同学利用图3中的装置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探究结果如下表: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答案】(1)光合
(2)传粉
(3)氧气
(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增加人工光照)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1)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夜晚适当降温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分解的有机物少.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进而增产.(2)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的两个生理活动是传粉和受精.(3)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AB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太阳落下到底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BC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则该气体是氧气.(4)分析表中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光合;传粉; 氧气;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增加人工光照)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2)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6光合作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气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发生在夜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夜间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故叶片从外界获得氧气,经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并排放到空气中。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种的同种苹果要甜,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较为寒冷
B.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C.南方地区苹果树的呼吸作用较弱
D.南方地区苹果树吸收的水分较少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种的同种苹果要甜,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有机物在夜里消耗少,糖分可以积累下来。
故答案为B.
3.(2017八下·杭州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
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
④丙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故选:B
4.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题图,可知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N点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MN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NP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小烧杯内盛放液体A,大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在对叶片进行脱色时,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所以放叶片的小烧杯内应该放酒精。由于酒精容易燃烧,直接给酒精加热,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对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则大烧杯内放的是水。
故答案为D.
6.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七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题图中,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且丙瓶和丁瓶中有水草。所以丙瓶中的水草可以在光照下,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氧气。所以丙瓶装置中的金鱼会活得更久。
故答案为C.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若题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D.
8.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某校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透明密封),预测在阳光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需要二氧化碳,而且需要水。
【解答】A.装置中的雪碧饮料含有碳酸,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能够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绿色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不符合题意。
D.装置中的水可以使植物保持湿润,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有限,植物生长不如A装置茂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水温不同,即水蕴草所处环境温度不同。故根据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以推断本实验是目的是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故答案为A.
10.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 )
A.遮光不严 B.没有放在暗处处理
C.光照时间短 D.暗处培养时间过长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解答】因绿叶在光照下可以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所以影响光照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本实验。所以遮光不严、没有放在暗处处理或光照时间短都可能影响“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而暗处培养时间过长只会消耗更多有机物,对“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答案】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光合
1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首先把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用黑纸遮盖叶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 ;用酒精加热处理叶片的原因是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成 ,经冲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现象是 ,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产物是 。
【答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解答】:(1)实验前要将天竺葵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2)在实验的时候,遮盖部分与未遮盖部分就形成了对照组,惟一的变量就是光.(3)由于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要隔水加热,能有效地防止酒精燃烧,避免发生危险.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黄白色。(4)见光的部分由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变蓝,而遮光的部分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5)通过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有淀粉.故答案为: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对照;叶绿素;黄白色;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光;淀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实验用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13.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管理和调控部门”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动力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工厂的“生产产品的车间”相当于植物细胞的 。
【答案】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如果把一个植物细胞看成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则这个工厂的门卫相当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相当于管理和调控部门;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叶绿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生产车间”。故答案为: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14.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淀粉;氧气
(4)叶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1)叶绿体;(2)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
15.将进行饥饿处理的一叶片切断叶脉放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 ,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结果,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下半部分变蓝。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答案】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解答】淀粉遇碘变蓝色。一叶片切断叶脉,不能将吸收到的水分运送到上半部分,处理后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说明光合作用时不能合成淀粉。同时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
【分析】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16.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内各放入一个大小相同的小鼠,另外在甲罩内再放入一棵足够大的植物,乙罩内不放,密封后均用黑布罩上。分析回答问题。
在 中小鼠先死亡,原因是 。若将两个装置放到阳光下,则 中的小鼠生活时间长,原因是 。
【答案】乙;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乙;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鼠提供氧气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小鼠的呼吸也要消耗氧气,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的快,导致乙中小鼠先死亡乙。若将两个装置放到阳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远远大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为小鼠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导致乙中的小鼠生活时间长。故答案为:乙;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乙;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鼠提供氧气。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三、解答题
17.(2017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所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B所表示的是 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
(2)a、b点表示 。
(3)若要测量c点数据,需将该植物放置在 环境中。
(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 mg。
(5)在同等条件下,阳性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比阴性植物 。
【答案】(1)喜阴
(2)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黑暗
(4)4
(5)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曲线A表示的植物在光照强度增强时CO2的吸收量增加,曲线B在光照过强时CO2几乎不吸收,所以可以判断出曲线A表示喜阳植物,而曲线B表示喜阴植物;(2)a、b点均表示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是无光照下植物的呼吸速率,所以需放在黑暗的环境中;(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计算光合作用合成量时需要加上呼吸消耗的4mg/100cm2;(5)由图中曲线可直接得出大小关系。
【解答】(1)曲线A表示的植物在光照强度增强时CO2的吸收量增加,曲线B在光照过强时CO2几乎不吸收,所以可以判断出曲线A表示喜阳植物,而曲线B表示喜阴植物;(2)a、b点均表示在此光照强度下植物净光合作用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c点表示植物在无光照下植物的呼吸速率,所以需放在黑暗的环境中;(4)叶面积为25cm2的阳性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12+4)mg/100cm2×25cm2=4mg;(5)由曲线图可知,在同等条件下,阳性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比阴性植物大。
故答案为:(1)喜阴;(2)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黑暗;(4)4;(5)大
18.CO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在120~600毫克/升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若某个晴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试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该密闭塑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
【答案】原因: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曲线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每天日出前(6时左右),经整个白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18时前后使棚内的二氧化碳达到最低值,因此曲线为V字形,故答案为:
原因:早上6:00至18:00光照逐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由高到低;18:00至早上6:00,此时段植物在无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分析】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四、实验探究题
19.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
【答案】(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
(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图A中的蜡烛由于氧气不足很快熄灭;图B中的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图C与图A相比,因为密闭的玻璃罩中有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图D与图B相比,小白鼠获得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这几个图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解答】(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图A对于图C来说起对照作用。(4)上述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故答案为:(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对照;(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20.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个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到酒精中。
(2)清洗后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有 。
A.Ⅰ叶片中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Ⅰ叶片中覆盖铝箔的部分
C.Ⅱ中白色部分 D.Ⅱ中绿色部分
E.Ⅲ叶片 F.Ⅳ叶片
(3)Ⅳ叶片与 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本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需要水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答案】(1)叶绿素
(2)A;D;F
(3)Ⅲ
(4)A;D;F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这个实验是对光合作用产物、条件的探究,主要通过对照实验中条件控制的不同得出合理的结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叶片在酒精中煮主要是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2)满足光合作用条件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碘遇淀粉显蓝色,符合光合作用条件的有ADF;B叶片得不到光照,C叶片没有叶绿体,E叶片的玻璃瓶中没有二氧化碳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有机物。(3)Ⅳ叶片与Ⅲ叶片只有瓶中的液体不同,一个装NaOH一个装了清水,其它条件都相同符合对照实验设置的要求所以是一组对照实验。(4)A.光合作用需要水,实验中没有对水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光合作用需要水的结论,正确;B.光合作用需要光,Ⅰ叶片中的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可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结论,错误;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Ⅲ叶片与Ⅳ叶片其实是对CO2变量的控制,可以得出此结论,错误;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中未对温度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正确;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Ⅱ叶片中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是对叶绿体的变量控制,所以通过比较可以得到结论,错误;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中未对产物进行收集检验所以无法得出,正确。故选ADF
故答案为:(1)叶绿素;(2)ADF;(3)Ⅲ;(4)ADF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我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答案】(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
(2)黑暗 ;光合作用
(3)蒸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解:(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 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 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 光合作用的原料.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
故答案为:(1)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
(2)黑暗;光合作用
(3)蒸腾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甲图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形成一组对照.
22.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烟草叶片在25 ℃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如下,请分析回答:
氧气浓度 2% 20%
CO2的吸收速率[毫克/(时·厘米2)] 23 9
(1)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烟草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推测这种变化与 增强有关,还可能与 的变化有关。
(2)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上述数据基础上,还需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设在25 ℃,氧气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毫克/(时·厘米2)],氧气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毫克/(时·厘米2)]。
①如果23+X=9+Y,说明 。
②如果23+X>9+Y,说明 。
【答案】(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可能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2)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CO2的吸收速率,在氧气浓度为2%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23+X,在氧气浓度为20%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9+Y,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氧气浓度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23+X>9+Y,说明氧气浓度增加抑制光合作用。
23.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黄瓜一般在春季种植,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成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现在人们在冬季也能吃上清脆可口的黄瓜了.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黄瓜 作用的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如图1在黄瓜开花时,农民伯伯可在每天上午8时左右,摘取当天开放的雄花,放在容器内,用毛笔把花粉涂在雌花的柱头上,农民伯伯帮助植物完成的重要生理过程叫 ,它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3)图2是测得黄瓜大棚内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判断该气体是 。
(4)某同学利用图3中的装置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探究结果如下表: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答案】(1)光合
(2)传粉
(3)氧气
(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增加人工光照)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解答】(1)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温度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夜晚适当降温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分解的有机物少.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进而增产.(2)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的两个生理活动是传粉和受精.(3)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AB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太阳落下到底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BC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则该气体是氧气.(4)分析表中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光合;传粉; 氧气;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增加人工光照)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2)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