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必修1 必修2 选择性必修1
个体知识
群体知识
课 程 回 顾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一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地域内,
②一定时间内
③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 )
F.种群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 )
G.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均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
C.每个种群都有各自的基因库 ( )
E.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含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 )
问题: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二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1、种群的密度
1)~的概念:
2)~的应用:
3)~的调查方法:
人口:逐个计数。
活动能较强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植物:一般用样方法
问题1: 何时用单位面积?何时用单位体积?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10平方公里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D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高
(1)该草原灰苍鼠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
16只/平方公里
具体实例说透,理解抽象公式
初捕数量(M)
种群总数(N)
重捕中带标记数量(n)
重捕数量(n)
=
问题1:何条件下左边等式成立?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1.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
2标志物在调查期间不会脱落或消失;
3.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要充分混合均匀
4.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5.调查期内,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几乎为零,等等。
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二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反之种群数量下降
辨一辨: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 (2013 浙江高考卷)
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
10%
如何解读?
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
二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
结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二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3、年龄结构
1)~的概念:
2)年龄的分期:
3)年龄金字塔:
4)研究年龄结构的意义: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二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
4、性别比例:
结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总结: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2 死亡率
1 种群密度
2 出生率
4 性别比例
3 年龄组成
(预测、影响未来种群密度)
影响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种群数量
影响
影响
(影响未来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结构
问题探讨
10m
10m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1.样方法的原理(见课本)
2.样方法的适用生物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
2)一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植物上的蚜虫)
随机选取如若干个样方。。。。
3.常见的取样方法:
例题1.(04江苏高考卷)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为最佳样方面积40cm×40cm。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
取单位面积个体数的平均数....
总结: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1)取样面积大小一般为1 m ;
(2)样方的数量一般为5 个,统计样方个数越多,调查结果就越接近真实情况;
(3)个体数量统计时,对于压线的植物个体要遵照"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问题1:为什么要对植株采取随机取样,并且要取多个样方
问题2:如何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率
样方调查是一种估算法,取样具有代表性,估算数值才能接近真实。
取多个样本,求其平均值,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样方数多一些,每个样方面积大一些,每个样方计数要准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