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15: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长津湖》一经上映,持续引发观影热潮。该片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生动诠释了国家意志和民族力量的强大,有力彰显了中国军人为国舍命的碧血丹心。今天让我们走进那个历史时刻,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回顾文体
新闻特点:
六要素:
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性;准确性。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走进新闻,新闻筹备会
走进新闻,新闻筹备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要变换不同的角色,走进新闻工作室。首先,我们来召开一个筹备会。
(会议要求:走进新闻工作室的每位同学,都要变换不同的身份,筹备此次新闻报道)
1、播音员
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这份新闻稿时的心情如何?
自由朗读。
谈谈读完之后的感受。
学生播音展示。
激动、振奋人心……
2、讲解员
假如你是讲解员,请向大家介绍战役情况:
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并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汤恩伯对战况作了哪两点判断?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
(分小组讨论)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如何:
找出出导语部分并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从渡江战线(即渡江区域)、作战兵力、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汤恩伯对战况作了哪两点判断?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
汤恩伯作了两点判断:
(1)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2)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实际情况是: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曰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汤恩伯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事实表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
3、编辑
假如你是新华社的责任编辑,请你审阅下面的问题:
1、把题目改成“百万大军胜利渡江”行不行?
2、“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可否去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具有什么特点?
(真实、准确、及时)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4.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冲破”,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
二者在使用时存在区别。体现了消息用词的准确。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九江在内,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6.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至发电时止”,用词斩截有力,毫不拖沓,体现了语言的精练、铿锵;把时间交代得非常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
4、记者
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正在报道此次渡江战役,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3.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连用六个动词,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我军战士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让人振奋,毛主席及时报道的战况,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写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就是渡江战役,这就是伟人毛泽东。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同学们也只有这样阅读,才能读懂新闻背后的人和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5、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