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梦回繁华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梦回繁华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5 21:3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梦回繁华
【课时目标】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重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重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自问世以来,它就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欣赏,被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曾四次被盗出宫、五次进入宫廷,它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就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
板书设计:梦回繁华 毛宁
二、助读资料
1.介绍《清明上河图》。
大屏幕出示《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全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河两岸物阜民丰、兴旺繁荣的景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作品气势恢宏,横528.7厘米,纵24.8厘米,画有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多种动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汴京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2.作者简介。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繁华
1.扫清字词障碍。
请同学们结合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预设: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绢(juàn)         驼(tuó) 檀(tán) 冗(rǒnɡ) 翰林(hàn) 题跋(bá) 擅长(shàn) 城ɡuō(郭) 考dìnɡ(订) 田畴(chóu) chà(岔)道 簇拥(cù) tà(踏)青 行lǚ(旅) 宏敞(hónɡ) 摄取(shè) 遒劲(qiújìnɡ) 春寒料峭(qiào) 长途跋涉(báshè)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luòyì) 汴京(biàn) 枢纽(shūniǔ) 桅杆(wéi) 舳舻(zhúlú)
2.浏览全文,勾画圈点出每段的关键句、总结句,归纳段意。
预设:
第1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史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第2段:介绍画作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时间。
第3段:介绍了画作材质、尺幅等基本信息。
第4段:分三层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的主体内容。
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3.探究顺序。
师:试着比较一下,先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内容,再介绍作者、社会背景、特点价值好不好 为什么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预设: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背景—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如果先写这幅画的内容,会使人不太明白这幅画中的繁华景象是什么朝代的,画是什么人作的,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师:第4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同学们细读课文,判断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并找出依据。
学生诵读课文,先找出关键词,然后确定说明顺序并反馈。
预设:
(1)空间顺序: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
(2)各部分的顺序:
画面开卷处 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由远及近
画面中段 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逆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上船夫呼喊、桥上的人呼应、行人围观的紧张一幕。 由下到上
后段 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师:第3段和第4段都写繁华,两段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分析概括。
预设:第3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4段则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
师小结:画作的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作者先总说,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具体介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自主探究,寻觅繁华
师:欣赏《清明上河图》,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是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名篇。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探究,然后反馈。
预设: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尺寸。
②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③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④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作者用摹状貌的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2)语言平实典雅。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语言典雅生动,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3)语言准确严谨。
①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探究深意,理解“繁华”
1.理解“特殊意义”。
师: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请同学们结合文意和背景,理解第2段“特殊的意义”的含义。
大屏幕出示:
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只能通过文学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时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京的生活状况。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学生理解背景分析,探究并反馈。
预设:
“特殊的意义”指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2.探究“梦回繁华”深意。
师:“梦回繁华”除直接表达南渡的北宋遗民的愿望外,还有什么特殊意义
预设:
“梦回繁华”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产生对宋朝经济文化繁荣的自豪之感,点明了《清明上河图》背后的社会内涵,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
3.理解画里画外深意。
师:“繁华”真的繁华吗 请同学们探究画面,理解作者分析的深意。
预设:
(1)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品析:从南宋遗民的角度:《清明上河图》图中的画面越繁华,靖康之耻就越苍凉。南宋遗民的内心就更加悲伤。所以才有“梦回”一说,现实中回不去,只有“梦中”回。这就是画作背后的沉重心情。
(2)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品析:《清明上河图》虽画了各行各业人的活动,却着力刻画了苦力们的艰难生活。画作表面繁盛的背后,流露出作者对北宋末年的阵阵隐忧,表现出画家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六、对比阅读,感知不同
师:到这里,第五单元我们就学完了。回顾所学的五篇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回顾反思,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题 说明对象及特征 语言特色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平实、准确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准确严谨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 饱含情感
蝉 蝉——蝉的生活历程丰富多彩又“来之不易” 生动形象
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内容庞大,写实性强,技法独特,笔法灵动 生动典雅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得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让读者学习了历史知识,理解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的艺术价值。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八、作业布置
完成第22课内容。
【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非凡智慧 杰出成就
顺序: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