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苏州园林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5 21: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重点)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了解苏州园林设计之美。(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多媒体放映图片:见PPT。
有一位从小在苏州长大的著名作家,他以一双欣赏美的慧眼,以对故乡的丝丝眷情,写下了一篇质朴又典雅的文字,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板书:苏州园林 叶圣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作者简介。
作者 叶圣陶 生卒年 1894—1988 原名 叶绍钧 字 圣陶
籍贯 江苏苏州 评价 作家、教育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作品风格 其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
2.聆听录音,积累生字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竿(ɡān)      映chèn(衬) 败bǐ(笔)      丘壑(hè) léi(雷)同      嶙峋(línxún) 依bànɡ(傍)     màn(蔓)延 蔷薇(qiánɡwēi)    bā(芭)蕉 雕镂(lòu)       斟酌(zhēnzhuó) 明艳(yàn)      因地zhì(制)宜 自出心cái(裁)    重峦叠嶂(zhànɡ) 俯仰生zī(姿) 倘若(tǎnɡ)      jiàn(鉴)赏 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琢磨(zhuómó) 别具jiànɡ(匠)心
师:听完朗读,你对苏州园林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师:苏州园林众多,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每一个园林的山水风景各不相同,但叶圣陶先生从众多的不同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预设: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理解结构。
师: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快速指出。
预设: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总说 分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整体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局部 每个角落图画美
门窗设计艺术美
色彩搭配和谐美
4.根据作者的说明,请同学们划分文章结构。
预设: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5.探究说明结构。
师:请同学们依据上一节课所学,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
预设: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整体概说到具体分说,由主到次)
说明结构:先总后分。
师小结:同学们,这样一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就非常清晰了,我们对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也有了很深的印象,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说一遍: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其设计总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此,大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细节处注意角落里的图画美,门、窗雕镂的图案美,各式建筑的色彩美。
师:大家看,如果有方法,说明文的结构也可以十分清晰。
大屏幕出示:
美在篇——清清楚楚 美在段——明明白白
有挈领段 有特点句 有主有次 有呼有应 设“路标”,给提示 有中心句 ……
三、探设计之美
师: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筛选信息。
预设:
(1)建筑追求自然之趣。
印证: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假山池沼皆入画。
印证: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树木栽种修剪着眼画意。
印证: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4)角落之美。
印证: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5)色彩之美。
印证:建筑的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
……
师小结: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甚至每一个细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要注意紧紧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着眼于画意,作者在说明时,紧扣这一特点,处处落实画意。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艺术之美,感受大师的艺术风范。
五、作业
第19课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主     (逻辑)    次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 总 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重点)
2.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知道作者在说明时处处着眼于画意。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感受作品说明的艺术。
二、跳读课文,探究语言艺术
师: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下面我们分别欣赏。
1.回忆说明方法。
师: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上一节课,我们重点介绍了说明方法,请同学们回忆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预设: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画图表等。
2.探究说明方法。
师: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具体实例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预设: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说明方法 举例 分析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古代宫殿和近代住宅的布局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举例子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摹状貌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3.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师:除了运用说明方法,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有许多语言堪称经典。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分析下面的语言。
大屏幕出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
(3)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与“图案画”有什么区别 )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
(5)“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
学生朗读句子,独立思考,细心体味,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并反馈。
预设:
(1)“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这样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的重要性,指的是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的代表性,而改后就没有这种效果。
(3)图案画工整,大部分对称,比较刻板。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给人自然之趣和艺术美感。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师:作为一篇标本式的说明文,我关注到文中还有一些句子的表达非常严谨。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2)至于池沼,大多使用活水。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4)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请同学们分析。
大屏幕出示:
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思路
不能去掉。因为……词是……意思,表示……(估计、猜测),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不能去掉的原因),若替换或删掉,意思变为……,这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学生根据答题思路,分析回答。
预设:
(1)不能去掉。“绝大部分”表约数,说明有例外情况。如果去掉,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不能去掉。“大多”表约数,说明有例外情况,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所有池沼都用活水,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3)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4)“一切都”“决不”,限定性词语,不留余地,斩钉截铁,说明苏州园林设计的总特点不容改变,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说明文中,修饰限制性词语让表意更准确。
三、思读课文,体悟情感
师: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游览了苏州园林,感受了苏州园林的画意之美。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下面这些句子,你能读出什么来
大屏幕出示: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反馈自己的心得。
预设:
自由、自然、生命的安静与闲适。
师:苏州园林的设计极力追求自然之趣,极力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我们回到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后来长期居住在北京。写此文时,叶圣陶先生75岁。文章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他说: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所以,从园林文化深处走出的叶圣陶先生,走过人生的千山万水,他深知生命的返璞归真,他是懂苏州园林的。
有了这份爱,这份情,《苏州园林》一文更加动人。所以,说明文其实也可以满怀深情。
四、饱蘸情感,改写结尾
1.理解结尾作用。
师:文章结尾非常简洁,惜墨如金,与上文的说明是否相配 请同学们思考。
预设: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2.改写结尾。
师: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会怎么改写
预设:
苏州园林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只有当你深入其中,才会了解它的艺术之美。好了,不多写了,看看摄影集吧,你会发现更具体更生动的苏州园林。
3.续写作品。
师: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预设:
从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的。我想,如果作者再继续写下去的话,一定是越写越细,有可能写到园中的小径和盆景上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不仅品美文,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魅力;而且明白了只要学会驾驭,说明文同样也可以写得这么美。
六、作业布置
第19课内容。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