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同步练习:第七章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质HCl减少,溶质减少但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尤其是溶质和溶剂的改变)来解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质HCl减少,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2.下列几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不会冒出气泡的是( )
A.锌 B.镁 C.铜 D.铝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氢之前的金属均可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而铜在氢之后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投入稀硫酸中不会产生气泡的是铜。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反应生成氢气.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④硝酸具有氧化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④硝酸具有氧化性,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A
【分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4.下列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Zn+2HCl=ZnCl2+H2↑ B.2Fe+3H2SO4=Fe2(SO4)3+3H2↑
C.Al+HCl=AlCl3+H2↑ D.Fe2O3+H2SO4=FeSO4+H2O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能发生,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和元素种类不变,故A正确;
B、铁和硫酸能反应,但反应产物应为硫酸亚铁,不符合客观事实,故B错误;
C、该反应能发生,但H、Cl原子在反应前后的个数不相等,即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但生成物应为硫酸铁,不符合事实,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个数和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还应注意化学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
5.根据你的实验经验,下列几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速度最快的是( )
A.铜 B.锌 C.镁 D.铁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结合题意可知,A铜、B锌、C镁、D铁的活动性强弱为镁>锌>铁>氢>铜,所以镁的活动性最强,与稀硫酸中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最快,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度越快。
6.下列区别稀硫酸与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别加入碳酸钠 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于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现象相同,无法区别;A不符合题意;
B、由于2AgNO3+H2SO4=Ag2SO4↓+2HNO3(Ag2SO4微溶于水),AgNO3+HCl=AgCl↓+HNO3,都生成沉淀,且还都是白色的,无法区别;B不符合题意;
C、BaCl2溶液遇到硫酸时,发生的反应是BaCl2+H2SO4=BaSO4↓+2HCl,生成沉淀,而盐酸和BaCl2溶液不反应,没有想象,故可以区别;C符合题意;
D、由于都是酸,且不知道具体质量分数,所以即使测定了pH值,也无法判定对应是具体哪种酸,无法区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鉴别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区分,要求有明显的人实验现象的区分;
7.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硫酸和硝酸,它对下列生活设施危害最小的是( )
A.大理石围栏 B.铝制门窗 C.钢铁大桥 D.柏油路面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可以和酸雨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铝是活泼金属,可以和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钢铁是铁的合金,铁可以和酸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柏油路面是指沥青,沥青不会和酸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铝和钢铁中的铁都属于活泼金属),酸还能与碳酸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8.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石蕊遇酸变成红色,酚酞遇碱不变色;
9.(2017九下·东台月考)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相同,所以它们与酸反应的速度也不同,即反应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而当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时,则该图表示两种金属反应所需时间相同,即反应速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当X表示生的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时,由于镁比铝活泼,产生等量氢气所用时间应该是镁少铝多,B不符合题意;
C、当X表示滴加稀硫酸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时,因为根据化学方程式,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消耗的硫酸质量多,C符合题意;
D、因为根据题意“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故X不能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本意,审清图象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象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本题首先要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确定与酸反应的快慢,其次看反结束后生成氢气的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消耗的硫酸质量多。
10.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该同学随身携带的下列物品可以用来涂抹在蜇伤处以减轻疼痛的是( )
A.苹果汁(pH约为3) B.牛奶(pH约为6.5)
C.矿泉水(pH约为7) D.肥皂水(pH约为10)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苹果汁(pH约为3)显酸性,不能把酸反应掉;A不符合题意;
B、牛奶(pH约为6.5)显酸性,不能把酸反应掉;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pH约为7)显中性,不能把酸反应掉;C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pH约为10)显碱性,可以用来涂抹在蛰伤处以减轻疼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应该涂抹呈碱性的物质来消除;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二、填空题
11.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首先看到 ,反应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 出现,反应的方程式为 。
【答案】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有气泡冒出;Fe+H2SO4=FeSO4+H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铁锈的主要成分;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首先看的现象是: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有有气泡冒出,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分析】生锈的铁钉表面有铁锈,故放入稀硫酸中后,首先铁钉表面的铁锈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开始并没有气泡冒出。当铁锈除去后,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冒出。
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即Fe2O3+3H2SO4=Fe2(SO4)3+3H2O,所以溶液变为黄色;铁锈反应完后,露出铁钉,铁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即Fe+H2SO4=FeSO4+H2↑,故有气泡冒出。
12.为了中和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的盐酸,可以分别加入⑴生石灰,⑵熟石灰,⑶石灰石,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依次为:
(1)
(2)
(3)
【答案】(1)CaO+2HCl=CaCl2+H2O
(2)Ca(OH)2+2HCl=CaCl2+2H2O
(3)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CaO+2HCl═CaCl2+H2O;(2)Ca(OH)2+2HCl=CaCl2+2H2O(3)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1)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是碱与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是碳酸盐和酸发生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3.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
上述金属可分为两类,则丙应和 分为一类,若乙为金属锌,则丙可能是 。
【答案】甲、乙;铁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两类应该分为能和酸反应和不能和酸反应两类:即甲、乙、丙为一类,丁为一类;若乙为金属锌,则丙可能是铁;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相同时间内反应放出氢气多的反应速率大,金属活动性强;由图示可看出,同一时间,金属甲产生气体最多,即反应速度最快,活动性则最强;金属丙产生气体少于金属乙,说明金属丙反应速度小于乙,则金属丙的活动性小于金属乙;图中丁周围没有气体,说明该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小,属于不活泼金属。上述金属可分为两类应该分为能和酸反应和不能和酸反应两类:即甲、乙、丙为一类,丁为一类;
若乙为金属锌,则丙为活动性小于锌且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满足此要求的金属有:铁、锡、铅;由于锡、铅活动性较弱,在实验室不常用,所以可就自己最熟悉的物质作答,即可能是铁。
14.
(1)对于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的稀硫酸的pH。
(2)如果要使稀硫酸的pH升高。你采取的方法有:
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
(3)有化学反应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中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 ; ; 。
【答案】(1)小于
(2)加入一定量的水
(3)适量的锌;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1)10%的稀硫酸的pH小于2%的稀硫酸的pH。(2)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水;(3)有化学反应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中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是:锌、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等
【分析】(1)根据题意,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酸性越强,则pH越小。10%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的稀硫酸,故10%的稀硫酸的酸性强于2%的稀硫酸,则10%的稀硫酸的pH小于2%的稀硫酸。(2)要使pH升高,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可以采用加水稀释的方法。(3)根据酸的性质:酸可以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物质反应。选择能与硫酸反应的物质加入,即可降低酸性,作答pH,故可选,如锌、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等。
三、简答题
15.现有失去标签的相同体积的两瓶液体,一瓶是98%的浓硫酸,另一瓶是10%的稀硫酸,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例举几种方法来鉴别它们:
【答案】①观察呈油状粘稠的为浓硫酸 ②用玻璃棒蘸取在纸上写字,字迹变黑的为浓硫酸 ③称其质量,质量大的为浓硫酸 等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根据其状态鉴别:若为粘稠的油状液体则为浓硫酸;
②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脱水而变黑来鉴别:用玻璃棒蘸取在纸上写字,字迹变黑的为浓硫酸;
③浓根据硫酸的密度大来鉴别:称相同体积的液体,质量大的为浓硫酸。
【分析】利用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来区分,浓硫酸具有粘稠性,脱水性,吸水性等。方法有:看状态,胶状的是浓硫酸,加铁,能持续反应的是稀硫酸,注意是持续;滴在纸上,纸立刻变黑的是浓硫酸;滴在纸、布、木头上,,变黑色的是浓硫酸;
16.今有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50 g,与7.8 g锌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然后再加入20 g7.3%的盐酸,恰好与剩余的锌完全反应,求:
(1)第一次反应时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解:设与20g7.3%的盐酸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a,生成ZnCl2质量为b,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x 20g×7.3% b a
65:73 =X:20g×7.3%
解得,X=1.3g,则第一次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7.8 g-1.3g=6.5g
73:136 =20g×7.3%:b解得,b=2.72g
73:2=20g×7.3%:a
解得,a=0.04g设第一次反应时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c,生成ZnCl2质量为d,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6.5g 50g×Y d c
65:73 =6.5g:50g×Y解得,Y=14.6%
(2)解:65:136 =6.5g:d
解得,d=13.6g
65:2 =6.5g:c
解得,c=0.2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1%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与20g7.3%的盐酸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a,生成ZnCl2质量为b,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x 20g×7.3%
b
a
,X=1.3g,
则第一次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7.8 g-1.3g=6.5g
b=2.72g
a=0.04g
设第一次反应时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c,生成ZnCl2质量为d,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6.5g 50g×Y d c
Y=14.6%
d=13.6g
c=0.2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1%
【分析】利用在第二次反应中所消耗的20 g7.3%的盐酸计算出第二次反应中所消耗的锌的质量,以及所产生的氯化锌和氢气的质量;知道了第二次反应中所消耗的锌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第一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利用计算得出的第一次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出第一次反应中所生成的氯化锌和氢气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二次反应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总和,溶液的总质量是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锌的质量和两次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减去两次反应所产生的氢气的质量;
四、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进行下列实验:
选择实验用具及药品
用具: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捣碎的鸡蛋壳。
药品应选用
实验内容与记录(装置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内容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结论:
结论: 化学方程式:
【答案】稀盐酸、石灰水;将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有气泡产生;鸡蛋壳中存在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证明是否含有碳酸盐,药品应选用稀盐酸、石灰水;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鸡蛋壳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证明鸡蛋壳中存在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证明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就是要设法检验出鸡蛋壳中是否含有CO32-。通常的使用的药品是,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鸡蛋壳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目的是:产生气体),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目的:证明是二氧化碳),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中含有CO32-,即含有碳酸盐。
1 / 1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同步练习:第七章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下列几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不会冒出气泡的是( )
A.锌 B.镁 C.铜 D.铝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④硝酸具有氧化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Zn+2HCl=ZnCl2+H2↑ B.2Fe+3H2SO4=Fe2(SO4)3+3H2↑
C.Al+HCl=AlCl3+H2↑ D.Fe2O3+H2SO4=FeSO4+H2O
5.根据你的实验经验,下列几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速度最快的是( )
A.铜 B.锌 C.镁 D.铁
6.下列区别稀硫酸与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别加入碳酸钠 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
7.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硫酸和硝酸,它对下列生活设施危害最小的是( )
A.大理石围栏 B.铝制门窗 C.钢铁大桥 D.柏油路面
8.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9.(2017九下·东台月考)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10.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该同学随身携带的下列物品可以用来涂抹在蜇伤处以减轻疼痛的是( )
A.苹果汁(pH约为3) B.牛奶(pH约为6.5)
C.矿泉水(pH约为7) D.肥皂水(pH约为10)
二、填空题
11.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首先看到 ,反应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 出现,反应的方程式为 。
12.为了中和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的盐酸,可以分别加入⑴生石灰,⑵熟石灰,⑶石灰石,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依次为:
(1)
(2)
(3)
13.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
上述金属可分为两类,则丙应和 分为一类,若乙为金属锌,则丙可能是 。
14.
(1)对于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的稀硫酸的pH。
(2)如果要使稀硫酸的pH升高。你采取的方法有:
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
(3)有化学反应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中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 ; ; 。
三、简答题
15.现有失去标签的相同体积的两瓶液体,一瓶是98%的浓硫酸,另一瓶是10%的稀硫酸,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例举几种方法来鉴别它们:
16.今有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50 g,与7.8 g锌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然后再加入20 g7.3%的盐酸,恰好与剩余的锌完全反应,求:
(1)第一次反应时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进行下列实验:
选择实验用具及药品
用具: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捣碎的鸡蛋壳。
药品应选用
实验内容与记录(装置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内容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结论:
结论: 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质HCl减少,溶质减少但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尤其是溶质和溶剂的改变)来解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质HCl减少,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2.【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氢之前的金属均可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而铜在氢之后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投入稀硫酸中不会产生气泡的是铜。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反应生成氢气.
3.【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④硝酸具有氧化性,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A
【分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能发生,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和元素种类不变,故A正确;
B、铁和硫酸能反应,但反应产物应为硫酸亚铁,不符合客观事实,故B错误;
C、该反应能发生,但H、Cl原子在反应前后的个数不相等,即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但生成物应为硫酸铁,不符合事实,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个数和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还应注意化学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
5.【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结合题意可知,A铜、B锌、C镁、D铁的活动性强弱为镁>锌>铁>氢>铜,所以镁的活动性最强,与稀硫酸中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最快,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度越快。
6.【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于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现象相同,无法区别;A不符合题意;
B、由于2AgNO3+H2SO4=Ag2SO4↓+2HNO3(Ag2SO4微溶于水),AgNO3+HCl=AgCl↓+HNO3,都生成沉淀,且还都是白色的,无法区别;B不符合题意;
C、BaCl2溶液遇到硫酸时,发生的反应是BaCl2+H2SO4=BaSO4↓+2HCl,生成沉淀,而盐酸和BaCl2溶液不反应,没有想象,故可以区别;C符合题意;
D、由于都是酸,且不知道具体质量分数,所以即使测定了pH值,也无法判定对应是具体哪种酸,无法区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鉴别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区分,要求有明显的人实验现象的区分;
7.【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可以和酸雨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铝是活泼金属,可以和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钢铁是铁的合金,铁可以和酸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柏油路面是指沥青,沥青不会和酸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铝和钢铁中的铁都属于活泼金属),酸还能与碳酸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8.【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石蕊遇酸变成红色,酚酞遇碱不变色;
9.【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相同,所以它们与酸反应的速度也不同,即反应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而当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时,则该图表示两种金属反应所需时间相同,即反应速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当X表示生的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时,由于镁比铝活泼,产生等量氢气所用时间应该是镁少铝多,B不符合题意;
C、当X表示滴加稀硫酸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时,因为根据化学方程式,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消耗的硫酸质量多,C符合题意;
D、因为根据题意“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故X不能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本意,审清图象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象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本题首先要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确定与酸反应的快慢,其次看反结束后生成氢气的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消耗的硫酸质量多。
10.【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苹果汁(pH约为3)显酸性,不能把酸反应掉;A不符合题意;
B、牛奶(pH约为6.5)显酸性,不能把酸反应掉;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pH约为7)显中性,不能把酸反应掉;C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pH约为10)显碱性,可以用来涂抹在蛰伤处以减轻疼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应该涂抹呈碱性的物质来消除;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11.【答案】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有气泡冒出;Fe+H2SO4=FeSO4+H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铁锈的主要成分;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首先看的现象是: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有有气泡冒出,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分析】生锈的铁钉表面有铁锈,故放入稀硫酸中后,首先铁钉表面的铁锈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开始并没有气泡冒出。当铁锈除去后,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冒出。
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即Fe2O3+3H2SO4=Fe2(SO4)3+3H2O,所以溶液变为黄色;铁锈反应完后,露出铁钉,铁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即Fe+H2SO4=FeSO4+H2↑,故有气泡冒出。
12.【答案】(1)CaO+2HCl=CaCl2+H2O
(2)Ca(OH)2+2HCl=CaCl2+2H2O
(3)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CaO+2HCl═CaCl2+H2O;(2)Ca(OH)2+2HCl=CaCl2+2H2O(3)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1)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是碱与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是碳酸盐和酸发生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3.【答案】甲、乙;铁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两类应该分为能和酸反应和不能和酸反应两类:即甲、乙、丙为一类,丁为一类;若乙为金属锌,则丙可能是铁;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相同时间内反应放出氢气多的反应速率大,金属活动性强;由图示可看出,同一时间,金属甲产生气体最多,即反应速度最快,活动性则最强;金属丙产生气体少于金属乙,说明金属丙反应速度小于乙,则金属丙的活动性小于金属乙;图中丁周围没有气体,说明该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小,属于不活泼金属。上述金属可分为两类应该分为能和酸反应和不能和酸反应两类:即甲、乙、丙为一类,丁为一类;
若乙为金属锌,则丙为活动性小于锌且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满足此要求的金属有:铁、锡、铅;由于锡、铅活动性较弱,在实验室不常用,所以可就自己最熟悉的物质作答,即可能是铁。
14.【答案】(1)小于
(2)加入一定量的水
(3)适量的锌;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1)10%的稀硫酸的pH小于2%的稀硫酸的pH。(2)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水;(3)有化学反应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中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是:锌、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等
【分析】(1)根据题意,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酸性越强,则pH越小。10%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的稀硫酸,故10%的稀硫酸的酸性强于2%的稀硫酸,则10%的稀硫酸的pH小于2%的稀硫酸。(2)要使pH升高,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可以采用加水稀释的方法。(3)根据酸的性质:酸可以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物质反应。选择能与硫酸反应的物质加入,即可降低酸性,作答pH,故可选,如锌、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等。
15.【答案】①观察呈油状粘稠的为浓硫酸 ②用玻璃棒蘸取在纸上写字,字迹变黑的为浓硫酸 ③称其质量,质量大的为浓硫酸 等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根据其状态鉴别:若为粘稠的油状液体则为浓硫酸;
②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脱水而变黑来鉴别:用玻璃棒蘸取在纸上写字,字迹变黑的为浓硫酸;
③浓根据硫酸的密度大来鉴别:称相同体积的液体,质量大的为浓硫酸。
【分析】利用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来区分,浓硫酸具有粘稠性,脱水性,吸水性等。方法有:看状态,胶状的是浓硫酸,加铁,能持续反应的是稀硫酸,注意是持续;滴在纸上,纸立刻变黑的是浓硫酸;滴在纸、布、木头上,,变黑色的是浓硫酸;
16.【答案】(1)解:设与20g7.3%的盐酸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a,生成ZnCl2质量为b,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x 20g×7.3% b a
65:73 =X:20g×7.3%
解得,X=1.3g,则第一次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7.8 g-1.3g=6.5g
73:136 =20g×7.3%:b解得,b=2.72g
73:2=20g×7.3%:a
解得,a=0.04g设第一次反应时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c,生成ZnCl2质量为d,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6.5g 50g×Y d c
65:73 =6.5g:50g×Y解得,Y=14.6%
(2)解:65:136 =6.5g:d
解得,d=13.6g
65:2 =6.5g:c
解得,c=0.2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1%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与20g7.3%的盐酸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a,生成ZnCl2质量为b,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x 20g×7.3%
b
a
,X=1.3g,
则第一次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7.8 g-1.3g=6.5g
b=2.72g
a=0.04g
设第一次反应时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为c,生成ZnCl2质量为d,则有,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136 2
6.5g 50g×Y d c
Y=14.6%
d=13.6g
c=0.2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1%
【分析】利用在第二次反应中所消耗的20 g7.3%的盐酸计算出第二次反应中所消耗的锌的质量,以及所产生的氯化锌和氢气的质量;知道了第二次反应中所消耗的锌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第一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利用计算得出的第一次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出第一次反应中所生成的氯化锌和氢气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二次反应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总和,溶液的总质量是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锌的质量和两次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减去两次反应所产生的氢气的质量;
17.【答案】稀盐酸、石灰水;将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有气泡产生;鸡蛋壳中存在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证明是否含有碳酸盐,药品应选用稀盐酸、石灰水;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鸡蛋壳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证明鸡蛋壳中存在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证明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就是要设法检验出鸡蛋壳中是否含有CO32-。通常的使用的药品是,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鸡蛋壳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目的是:产生气体),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目的:证明是二氧化碳),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中含有CO32-,即含有碳酸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