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3.4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2)
一、A组
1.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共同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关于上述资料中的“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B.该化合物可以直接吸收
C.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2.据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下列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艾滋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C.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
D.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科学家到一些边远山村调查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现代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发现当地人的发病率比较低,分析他们的膳食结构,村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各种蔬菜。由此推断,下列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无机盐
4.“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血管疾病
5.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前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B.糖尿病患者体内一部分糖随尿排出,为弥补损失的糖,病人应该多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C.糖尿病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粗粮和蔬菜等
D.对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6.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含量在一昼夜内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7.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8.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毫摩/升,进食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毫摩/升,进食后2小时内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毫摩/升,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在图中绘出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二、B组
9.如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
疾病 每10万人口死亡人数
男性 女性
呼吸系统疾病 238 175
恶性肿瘤 192 136
脑血管病 121 112
心脏病 80 94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B.脑血管病是男性的主要死因
C.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
10.若给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则短时间内正确反映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11.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青少年肥胖问题。糖尿病是肥胖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青少年肥胖率的迅速升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我国12至18岁的青少年中有1.9%的人患有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在体内大量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看,脂肪是人体内一种备用的 ;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在 的参与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关系。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 (至少写出两项)。
(3)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 。
(4)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糖浓度过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的血糖状况,于是他们以过度肥胖的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得到图中所示结果,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那么,你认为他们提出的假设是 ;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真菌
【解析】【分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解答】A、该化合物的功能类似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该化合物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通过口服后发挥作用的,说明该化合物可以直接吸收,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该化合物如果是大分子物质,口服经过消化系统会被消化分解,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消化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就会失去它的作用,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解答】A、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是现代文明病,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先天因素外,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合理膳食,多通缉体育活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引起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膳食营养不合理,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解答】村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各种蔬菜,含有的纤维素多,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过劳死”是指由于工作压力或应激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过少,缺乏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使血糖过高引起的,表现形式为: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三多一少)。
【解答】A、调节、控制包含结合药物治疗可以治疗糖尿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糖尿病患者应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病情严重者,还要注射胰岛素,并控制饮食,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解答】早上6:00,中午12:00,下午18:00正是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时间,由于饭后1小时内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大量增加,于是胰岛素的含量就会增加来分解葡萄糖,1小时后,由于胰岛素分解葡萄糖,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也就逐渐减少。分析图示可知:该激素是胰岛素。
故答案为:C
7.【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8.【答案】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降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糖一般会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这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解答】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
9.【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从表格中的数据不能看出,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故A错误;
B、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是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女性死亡人数比男性多,故C错误;
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比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多,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具有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的中,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得糖尿病。
【解答】糖尿病患者初始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当注射胰岛素后,短时间内其血糖浓度应迅速下降,故B选项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化。A图中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将危及生命,这是过量注射胰岛素的结果。C、D图均有上升的过程,不符合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故选:B
11.【答案】(1)能源物质;酶
(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调节血糖浓度
(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不溶于水,需要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解答】(1)脂肪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上看,脂肪是体内的一种备用的能源物质,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要在酶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浓度;
(4)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他们提出的假设是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喂阿司匹林和正常喂养;
故答案为:(1)能源物质;酶;(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3)调节血糖浓度;(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1 /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3.4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2)
一、A组
1.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共同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关于上述资料中的“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B.该化合物可以直接吸收
C.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真菌
【解析】【分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解答】A、该化合物的功能类似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该化合物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通过口服后发挥作用的,说明该化合物可以直接吸收,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该化合物如果是大分子物质,口服经过消化系统会被消化分解,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消化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就会失去它的作用,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2.据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下列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艾滋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C.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
D.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解答】A、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是现代文明病,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先天因素外,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合理膳食,多通缉体育活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科学家到一些边远山村调查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现代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发现当地人的发病率比较低,分析他们的膳食结构,村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各种蔬菜。由此推断,下列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引起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膳食营养不合理,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解答】村民们吃的植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各种蔬菜,含有的纤维素多,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故选C。
4.“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血管疾病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过劳死”是指由于工作压力或应激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故选D。
5.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前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B.糖尿病患者体内一部分糖随尿排出,为弥补损失的糖,病人应该多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C.糖尿病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粗粮和蔬菜等
D.对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过少,缺乏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使血糖过高引起的,表现形式为: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三多一少)。
【解答】A、调节、控制包含结合药物治疗可以治疗糖尿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糖尿病患者应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病情严重者,还要注射胰岛素,并控制饮食,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含量在一昼夜内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C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解答】早上6:00,中午12:00,下午18:00正是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时间,由于饭后1小时内大量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大量增加,于是胰岛素的含量就会增加来分解葡萄糖,1小时后,由于胰岛素分解葡萄糖,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也就逐渐减少。分析图示可知:该激素是胰岛素。
故答案为:C
7.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8.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毫摩/升,进食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毫摩/升,进食后2小时内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毫摩/升,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在图中绘出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答案】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降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糖一般会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这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解答】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
二、B组
9.如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
疾病 每10万人口死亡人数
男性 女性
呼吸系统疾病 238 175
恶性肿瘤 192 136
脑血管病 121 112
心脏病 80 94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B.脑血管病是男性的主要死因
C.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从表格中的数据不能看出,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故A错误;
B、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是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女性死亡人数比男性多,故C错误;
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比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多,故D正确;
故选D。
10.若给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则短时间内正确反映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具有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的中,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得糖尿病。
【解答】糖尿病患者初始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当注射胰岛素后,短时间内其血糖浓度应迅速下降,故B选项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化。A图中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将危及生命,这是过量注射胰岛素的结果。C、D图均有上升的过程,不符合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故选:B
11.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青少年肥胖问题。糖尿病是肥胖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青少年肥胖率的迅速升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我国12至18岁的青少年中有1.9%的人患有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在体内大量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看,脂肪是人体内一种备用的 ;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在 的参与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肥胖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关系。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 (至少写出两项)。
(3)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 。
(4)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糖浓度过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的血糖状况,于是他们以过度肥胖的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得到图中所示结果,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那么,你认为他们提出的假设是 ;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 。
【答案】(1)能源物质;酶
(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调节血糖浓度
(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不溶于水,需要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解答】(1)脂肪堆积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原因,但从功能上看,脂肪是体内的一种备用的能源物质,食物中的脂肪等有机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要在酶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2)可能导致肥胖的生活方式有: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
(3)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浓度;
(4)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他们提出的假设是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他们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老鼠的处理分别是:喂阿司匹林和正常喂养;
故答案为:(1)能源物质;酶;(2)膳食结构不合理、静坐时间长;(3)调节血糖浓度;(4)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喂阿司匹林、正常喂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