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细胞生活的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6 21: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章第1节
一、导入新课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点?
项目 直接生活环境 是否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所处环境温度是否稳定
草履虫
血细胞
外界水环境

不稳定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点?
项目 直接生活环境 是否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所处环境温度是否稳定
草履虫
血细胞
外界水环境

不稳定
血浆
不是
稳定
二、讲授新课
不论男女,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 织 液
淋巴液等
1.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注意:血浆≠血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是人体内的体液吗?如果是,是细胞内液还是细胞外液?
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它们虽在人体内贮存,但由于其所在器官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因此不能算作体液,也就更谈不上是细胞外液了。
判断标准:看是否直接与外界相通。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
组织液
1.体液
淋巴液
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
组 织 液
淋巴
淋巴循环
透过毛细血管壁
90%渗回
毛细淋巴管
模型构建
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血 浆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_______________;
组织液、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______________;
组织液、淋巴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细胞
生活的环境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细胞名称
连连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外:指细胞外。内:指机体内)
细胞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环境
3.细胞外液=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环境和外环境有哪些差别呢?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60 U/L 总胆固醇 3.1~5.2 mmol/L
总蛋白 65~85 g/L  钠 137~147 mmol/L
总胆红素 5~21 μmol/L 钾 3.5~5.3 mmol/L
碱性磷酸酶 45~125 U/L 钙 2.2~2.65 mmol/L
尿素 2.8~7.2 mmol/L 磷 0.81~1.45 mmol/L
肌酐 57~111μmol/L 镁 0.73~1.06 mmol/L
尿酸 葡萄糖 208.3~428.4 μmol/L 3.9~6.1 mmol/L 血清铁 氯 11~30 μmol/L
99~110 mmol/L
乳酸脱氢酶 甘油三酯 140~271 U/L 0~1.7 mmol/L 碳酸氢盐 总CO2 22~88 nmol/L
21~31.3 mmol/L
血浆的化学组成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气  体
调节物质
(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脂质)
(尿素等)
(O2、CO2等)
(胰岛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的差别:血浆中的_______含量很多,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蛋白质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是否与血浆的成分相同?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正常红细胞
失水
吸水过多
在清水或低浓度溶液中
在高浓度溶液中
血浆中
在细胞外液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溶液渗透压越低。
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 Na+、Cl- )以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关于组织水肿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导致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
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下:
组织水肿
肾小球肾炎
组织蛋白增多
血浆渗透压下降
过敏反应
淋巴循环受阻
血浆蛋白减少
组织渗透压升高
组织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营养不良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酸碱度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7.35~7.45
人体血浆pH稳态的维持
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 - NaHCO3、NaH2PO4 - Na2HPO4等。
剧烈运动
产生
乳酸
进入
血浆
发生
乳酸+NaHCO3
H2CO3+乳酸钠
分解
CO2、H2O
由肺排出,缓解pH过低
碱性物质
Na2CO3
进入
血浆
Na2CO3+ H2CO3
2NaHCO3
由肾脏随尿排出
维持机制:碱性或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温度
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其重要意义在于维持酶的正常生理活性。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内环境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人体四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消化系统
小肠
小肠绒毛截面
消化系统
小肠绒毛
小肠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呼吸系统
会厌软骨




气管
支气管
左肺
右肺
呼吸道

呼吸系统
支气管分支末端
毛细血管
肺泡
二氧化碳
进入肺泡
毛细血管
氧进入血液
肺泡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右心房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组织
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等物质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泡
二氧化碳
氧气
肺静脉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肺循环
体循环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没有过滤的血液
出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小囊
毛细血管
肾小管
肾静脉
尿
已过滤的血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CO2
循 环 系 统
组 织 液
血浆
淋巴液
营养物质
O2
尿素等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
内环境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外界环境
各个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三、课堂反馈
C
1.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
D
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B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B
4.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的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液
B.图中③表示血浆,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②中
C.③⑤都是代谢的主要场所,二者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
D.②产生的CO2必须经过③才能排出体外
四、课堂小结
外环境
内环境
细胞
O2、营养物质
包括
组织液
淋巴液
血浆
也就是
细胞外液
理化特性
化学分析
组成成分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CO2等代
谢废物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1
2
3
7
4
5
6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