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 1.2内环境的稳态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 1.2内环境的稳态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6 22:16: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探究实验,说明内环境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阐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以pH为例,阐明机体通过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关注社会问题,运用内环境pH稳态的知识评价“酸碱体质理论”的科学性,并向他人宣传科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4.通过分析讨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构建稳态的概念,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动态平衡特点。
5.通过分析“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是机体在多种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简述稳态调节机制,初步体会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认同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6.通过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的分析,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认同内环境稳态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增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7.通过“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课外活动,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课前学习】
一、知识填空
(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_______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_______、生物材料(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_______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分析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而不同于自来水,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__________。
答案:1.对比实验 缓冲液 缓冲液 2.缓冲液 PH的相对稳定
(二)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实质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_______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与__________都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稳态遭破坏的原因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___________及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例如,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需要血糖浓度和______________在正常范围内;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相对稳定状态 理化性质 外界环境的变化 2.神经-体液-免疫 有一定限度的 剧烈 3.必要条件 血氧含量 催化
【课上学习】
活动一:观察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思考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一个变化范围,并且范围不是很宽泛,这说明什么?分析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活动二:观察教材图1-4,分析: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氧气、CO2的含量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对内环境稳态会造成什么影响?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
活动三: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实例
1: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上下箭头代表什么含义?可能对让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的是机体最近一周血糖平均值)
2:健康人的体温接近37℃,超过39℃即为高热。请回忆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总结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活动四:从细胞代谢的物质和条件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并完善以稳态为核心的概念图。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2.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被困矿井下的工人,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
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现休克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D.感染HIV后,机体细胞毒性T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
3.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吸收
D.胰岛素、CO2、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8.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D.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9.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B.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C.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D.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抗体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症部位肿胀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有关
B.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呈弱酸性
C.夏季进入空调房时,人体的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D.血糖浓度的稳定主要依赖神经调节
二、综合题
11.左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   ,其中A代表   。
(2)填写左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当人接触过敏原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4)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和   保持相对稳定。
(5)右图②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①④⑥中的   处。④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6)如果右图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④⑥⑦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   处。
12.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肝脏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其细胞中有谷丙转氨酶等多种酶类。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等。
答案:
1.【答案】C
【解析】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持续兴奋,导致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但是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变动,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体温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A、 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出现了体温等的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状态,A错误;
B、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最终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属于正常的稳态调节过程,C错误; D、 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 ,细胞因子处于内环境中,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A、人体内环境不仅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同时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成分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与细胞内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又不断更新,B正确;C、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只有维持稳态,各种生理过程和生命现象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和延续,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C正确;D、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原癌基因能调控细胞周期,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D正确。故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答案为:C。
5.【答案】D
【解析】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比如温度、渗透压、pH值,各种化学成分比如血浆蛋白、无机盐离子,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C正确;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会引起稳态的失衡,D错误。故答案为:D。
6.【答案】C
【解析】A、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决定,B正确;C、组织液中的营养物质大部分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被组织细胞吸收,而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C错误;D、胰岛素作为激素需要体液传送、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需要随着体液传送到身体各处、而血浆蛋白是血浆的成分,因此三者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正确。故答案为:C。
7.【答案】B
【解析】A、内环境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需要经过呼吸系统的肺泡壁以及通过毛细血管壁,A正确;B、Ⅱ消化系统中的葡萄糖经过①消化吸收进入血浆,经过血浆进入组织液,通过组织液然后进入淋巴,B错误;C、由图可知,Ⅲ是泌尿系统,内环境通过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泌尿系统会对水分进行重吸收,使水分回到内环境,C正确;D、由题意可知,内环境中的物质通过Ⅳ排出体外且不会有重吸收,故Ⅳ是皮肤,D正确。故答案为:B。
8.【答案】C
【解析】A、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实际上存在于血浆中,因此血糖含量的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A项错误;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B项错误;C、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项正确;D、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D项错误。故答案为:C
9. 【答案】C
【解析】A、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A错误;B、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B错误;C、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D、血红蛋白易与氧气结合,在红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答案为:C。
10.【答案】A
【解析】A、炎症部位,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透压增加,出现组织水肿现象,A正确; B、血浆pH值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会与碳酸氢钠结合,胜场碳酸和乳酸钠,故血浆血浆pH值的稳定,不会呈弱酸性,B错误;C、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即机体产热量=散热量;夏季空调房内的温度较低,人体主要通过散热量增加,来使机体产热量=散热量,C错误;D、血糖浓度调节主要是依靠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含量,或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含量,D错误。故答案为:A。
11. 【答案】(1)内环境或细胞外液;血浆(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过敏原会刺激相关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组成成分;理化性质
(5)①⑥;无机盐、蛋白质
(6)⑦
【解析】1、分析左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分析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
2、分析右图:①表示淋巴液,②表示毛细淋巴管,③红细胞,④表示血浆,⑤表示毛细血管,⑥表示组织液,⑦表示组织细胞。
(1)虚线内A、B、C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总称为内环境。
(2)由图可知营养物质需要通过D进入血液循环,所以D是消化系统;尿素、尿酸、水等通过E系统排出体外,所以E是泌尿系统。
(3)当人接触过敏原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原因是过敏原会刺激相关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吸水,使得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4)、目前普遍认为,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5)②表示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即①⑥;④表示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6)、④表示血浆,⑥表示组织液,⑦表示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故⑦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12.【答案】(1)①与③、②与③和④(2)CO2、尿素、谷丙转氨酶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和相关的模型构建。(1)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2)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由于组织细胞代谢,B端流出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CO2、尿素,同时由于患肝炎,肝细胞通透性增大,因此谷丙转氨酶可以释放到内环境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探究实验,说明内环境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阐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以pH为例,阐明机体通过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关注社会问题,运用内环境pH稳态的知识评价“酸碱体质理论”的科学性,并向他人宣传科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4.通过分析讨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构建稳态的概念,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动态平衡特点。
5.通过分析“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是机体在多种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简述稳态调节机制,初步体会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认同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6.通过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的分析,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认同内环境稳态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增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7.通过“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课外活动,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课前学习】
一、知识填空
(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_______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_______、生物材料(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_______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分析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而不同于自来水,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__________。
(二)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实质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_______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与__________都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稳态遭破坏的原因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___________及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例如,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需要血糖浓度和______________在正常范围内;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___________作用。
【课上学习】
活动一:观察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思考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一个变化范围,并且范围不是很宽泛,这说明什么?分析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活动二:观察教材图1-4,分析: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氧气、CO2的含量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对内环境稳态会造成什么影响?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
活动三: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实例
1: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上下箭头代表什么含义?可能对让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的是机体最近一周血糖平均值)
2:健康人的体温接近37℃,超过39℃即为高热。请回忆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总结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活动四:从细胞代谢的物质和条件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并完善以稳态为核心的概念图。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
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2.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被困矿井下的工人,因饥饿和寒冷出现昏迷
B.在沙漠腹地行走的人,因缺水等而出现休克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
D.感染HIV后,机体细胞毒性T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
3.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吸收
D.胰岛素、CO2、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8.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D.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9.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B.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C.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D.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抗体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症部位肿胀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有关
B.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呈弱酸性
C.夏季进入空调房时,人体的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D.血糖浓度的稳定主要依赖神经调节
二、综合题
11.左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   ,其中A代表   。
(2)填写左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当人接触过敏原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4)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和   保持相对稳定。
(5)右图②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①④⑥中的   处。④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6)如果右图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④⑥⑦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   处。
12.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肝脏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其细胞中有谷丙转氨酶等多种酶类。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