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0:5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时作业
一、 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一文的体裁是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藤野先生》一文有明暗两条线索,以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为明线,以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
C.《藤野先生》一文的主题: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作者在文章开头生动地描述了“清国留学生”留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做文章,是因为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况且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会给中国人丢脸。
2.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彩相同的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 ,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聂鲁达对于中国的艺术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幅画面是一戎装少年骑在马上
②另一幅画的是野花啼鸟
③手里牵着一只梅花虎
④在这所故居里,陈列着两幅中国画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4.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
A.绵阳市各级防疫部门做好了疫情信息调查收集、疫情处置、疫情上报等工作。
B.阳春三月,天气晴好,三元的油菜花、东山的桃花、景福的牡丹花均是春日赏花踏青的好去处。
C.做人要能抬头,更要能低头,一仰一俯之间,不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
D.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绵阳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绵阳人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 填空题
5.按原文《藤野先生》填空: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________ , 不倦的________ , ________ , 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________ , 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6.文学常识填空。
《藤野先生》与我们以前所学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一书。
7. 考考你的记忆
(1)《藤野先生》按地点转换,依次写了三方面内容: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8.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______颇为熟悉的了。
(2)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ɡ________。
(3)其实我并没有决心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________ ,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三、 综合读写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近日表示: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书籍早已经堆积如山,千万书山已经快要压垮我们的脊梁。但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贪婪的属性早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知识拥有的分辨与警惕。这些书对我们而言是否有价值?他认为,现在更特殊的问题不是是否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要读就要读有文脉的好书。在他看来,有文脉的书是指“打精神底子的书”,比如鲁迅的作品。而今天的书太多太多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不利于我们成长。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好书”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10.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诗意 初心 徘徊 芳菲 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四、 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藤野先生
鲁 迅
①“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②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③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④……
⑤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里的“变化”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体现在哪些具体行为上?
(3)“正人君子”这个短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的是哪些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写出两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名句。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寡 人
父亲娶母亲时,母亲不大乐意。媒婆在一旁劝导:“他就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负担轻呢。”父亲也在一旁接话道:“你嫁给寡人,就不是一般人了。”这事在全村传为笑谈,“寡人”一词从此落地生根,成了父亲的绰号。父亲似乎毫不在乎,张口闭口也是“寡人”如何如何,以此取代“我”。
父亲没有撒谎,他确实不是一般人,偌大的夏阳村,很长时间里只有他这个孤儿勉强念过初中,算是半个文化人,有好事者曾经找父亲理论,一副“文革”时的口吻:“你自称寡人,什么意思?想做皇帝?”
父亲大度地笑道:“全村人叫寡人都叫了三十多年,你以为寡人愿意啊!打小爹死娘亡,全家光光,你喜欢,拿去用好了!”对方立马避瘟神一样逃之夭夭。一边逃,一边说:“还是你用好,还是你用好。”
父亲常年奔波在外,照顾他的生意,不愿待在家里老老实实耕田种地。父亲所谓的生意,无非是鸡毛换糖,走村串户,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但他不这样认为,他每次出去,衣着体面整洁,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
有一年除夕,父亲照例是踩着团圆的爆竹声走进家门,照例带回了一家人过年的年货。父亲特别高兴,喝了几杯谷烧酒,满脸红光,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匣子,匣子是木头做的,上面雕龙画风,极为精致。他打开匣子,从里面捧出一枚鸡蛋大小通身碧绿的印章,诡秘地说:“这个啊,古董,是武则天赐给太平公主订婚用的。”我们那时年龄尚小,不知道谁是武则天,也不知道订婚是怎么回事,但隐隐约约感觉这次家里发大财了。
父亲招了招手,让我们俯首过去,咬着我们的耳朵说:“其实呀,这个是赝品,假的。”
母亲紧张地问:“你怎么知道是假的?”
“嗤,就这货色也骗得了寡人?寡人是干什么的?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字‘生日快乐’,洋人流行的玩意儿,怎么可能出现在唐朝的印章上?”
接着,父亲讲述了他收购这枚印章的过程。他说是在湖南的一个古镇上,一户人家经济拮据,刚好遇到他去鸡毛换糖,就把他拉到里屋,问他要不要,说这个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御用之物,和玉玺差不多,开价一百块钱。父亲接过来看了看,瞅见“生日快乐”四个字,心里便有底了,父亲不好点破对方,委婉地说:“寡人一个鸡毛换糖的,哪有这么多钱?”对方认真看了看父亲,说:“我看你非平庸之辈,眉宇间隐隐有天子之气,拿去吧,这叫弃暗投明,物归原主。”对方接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说:“要不是阶级成分不好,要不是等钱过年等米下锅,打死也不可能出卖这祖传几十代的宝贝。”父亲皱了皱眉,说:“寡人身上只有五十块钱。”对方说:“那我就半卖半送,谁叫我三生有幸,遇到您这样的贵人呢?”
我们听了沉默不语,要知道,那时的五十块钱,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算是一笔巨款。镇长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八块钱呢。许久,母亲坐在墙角垂首啜泣道:“人家夸赞你一句有天子之气,你就鬼迷心窍了?”
父亲赔着小心说:“我们不是还应付得过来吗?寡人主要是看不得人家为难,再说了,那户人家也是良善之辈,说不定也不知道是赝品呢。能够让人家好好过个年。我们不也开心吗?”继而,父亲一脸正色地说道:“寡人顶着一个‘寡人’的名号,虽不能兼济天下,但面对路有冻死骨,施以援手也是天道。”
那晚过后,很少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我们都以为再也不会有下文了,二十年后,我刚刚结婚,妻子第一次加入这个大家庭过除夕之夜,她偶尔听母亲当笑话一样数落起印章的故事,便提出想看看。父亲翻箱倒柜寻了半天,把一个蒙满灰尘的木匣子递给她,妻子对那枚印章反反复复端详了许久,又掏出手机打电话问了好几个人,然后郑重地对父亲说:“这个不是赝品,是真的,确实出自唐朝,价值不菲。”
妻子是历史考古专业的硕士,她的话毋庸置疑,父亲愣了一下,嘀咕道:“都‘生日快乐’了,还真什么真?”
妻子轻轻地笑了,纠正道:“什么‘生日快乐’?这是‘吉日良辰’,小篆,所以说,那家湖南人没有撒谎。”
妻子的话立即引起了一片沸腾,大家脸上洋溢着欢笑,彼此小心翼翼地争相传看这唐朝的宝物,叽叽喳喳,像一群欢闹的喜鹊。
父亲杵立在客厅中央,面红耳赤。好一会儿后,他陡然一拍脑袋,喝道:“你们不要再看了,寡人明天送还给人家,就明天,完璧归赵。”
母亲急了,壮着胆儿辩白道:“我们是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凭什么送回去?”
父亲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吼道:“当初买,以为是假的,如果知道是真的,那不是趁火打劫?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儿,平民百姓都不屑去做,更何况寡人乎?”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大年初一,双眼布满血丝的父亲执意登上了去湖南的火车。我们都劝阻说过完年去也不迟。父亲摇摇头,道:“这东西在身边多一天,寡人心里就多遭一天罪,再说了,现在大多数人出去打工,过年人在家,好找。”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事者和父亲“理论”的情节,点出了父亲的身世背景,也隐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态度。
B.“常年别着一支钢笔”这一细节,让“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的父亲与村子里其他人不一样。
C.母亲“不乐意”“垂首啜泣”“急了”等神态描写,表现出父母间感情疏远、缺乏理解。
D.妻子最终确定印章是真品的事实,是父亲执意要在春节出门“完璧归赵”的重要原因。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父亲杵立在客厅中央,面红耳赤”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3)“寡人”一词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希望,教诲,小而之,大而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7.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时间先后
8.掌故
匿名
凄然
9.(1)曹文轩认为要读有文脉的好书。
(2)示例一:好书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好书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好书是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示例二:好书,让我们感受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惬意;好书,让我们领略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好书,让我们感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
10.示例一:我行走在充满诗意的校园,漫步在春草芳菲的小径,徘徊在流光溢彩的长廊,不时想起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示例二:读书让我的人生充满诗意,因为文字的芳香润泽了我的生命,让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不再徘徊。
11.(1)这里的“变化”是指弃医从文。“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认识到重要的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所以要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2)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3)“正人君子”这个短语采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指那些为封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憎恶之情。
(4)示例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1)C
(2)运用了动作和肖像描写;表现父亲得知宝物是真的之后的震惊与惭愧,内心的纠结、矛盾心理;通过与其他人的反应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的耿直和善良,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3)①“寡人”即“孤家寡人”,指的是父亲结婚前的无父无母的单身状态;②“寡人”是父亲的绰号,也是父亲的自称,是父亲幽默率真、大度豪迈性格的体现;③“寡人”更是父亲对人格的自我期许,是一种真诚坦率、担当负责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