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11.2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11.2 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1: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 承天寺夜游》课时练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对《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中心意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记一次夜游的经历以及所见美景。
B.记夜游所见的美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C.向读者介绍只有以闲适的心情才能发现美的审美经验。
D.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与不平。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欣然起行(欣然: )
(2)怀民亦未寝(寝: )
(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耳: )
(5)月色入户(户: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6.《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宋朝文学家,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三苏”。
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第7至10题。
7.原文填写
①夜游的原因是 ;
②夜游的背景是 ;
③夜游的心情是 ;
④写景的一句是 ;
5 抒发的感慨是 ;
8.“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为“访”好不好?为什么?
9.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写下的,综观全文,你觉得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湿润的青苔在雨中静静生长,茉莉在黄昏浮动它淡yǎ(1)的幽香……你无须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便可不qī(2)而遇一份纯净的美好。江南,粉墙黛瓦,微风细雨,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情不自jīn(3)地发出赞叹。
1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 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6.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C
2.B
3.(1)高兴的样子 (2)睡觉 (3)一同,共同
(4)句末语气词,罢了 (5)单扇门
4.(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A.√ B.× C.√ D.√
6.苏轼 苏洵 苏辙
7.①月光入照,引发兴致
②月光美好的夜晚
③欣然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不好。“寻”有一种急欲找到的迫切感,确切地写出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写出怀民也在院中赏月的情状。
9.有贬谪的悲凉,有人生的感慨,有赏月的欢喜,也有漫步的悠闲,还有壮志难酬的郁闷及自慰自嘲自解的无奈。(意近即可)
10.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都包含其中。
(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11.(1)雅 (2)期 (3)禁
12.C
13.①吃 ②回头看
14.A
15.(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16.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