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后巩固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后巩固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8:1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后巩固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熏脸膛,一根根迎风漂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 )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长髯( ) yǒu( )黑 一绺绺(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 ”,正确写法是“_ _”。
(3)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藕断丝连 B.难舍难分 C.纠缠不清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7)《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凄苦落寞心境的句子是: , 。
3. 音形互写
烂màn ( ) 油光可jiàn( ) zhi留( ) 酒sì( )
伯 jué( ) qì yǔxuān áng( ) 诚huáng诚恐( ) 泪水liánlián( )
àng然( ) qí qū( ) yú dùn( ) méng mèi( )
jiāng绳( ) cáng wū nà gòu( ) 郁郁guǎ欢( ) 冻jiāng( )
zào热( ) yíng光( ) jīn疲力尽( ) zhòu雨( )
liàn制( ) yān hóu( ) wèi suō( ) 和yán悦色( )
禁锢( ) 正襟危坐( ) 锃亮( ) 粗糙( )
胆怯( ) 一绺( ) 粗劣( ) 颔首低眉( )
踱步( ) 嘎嘎作响( )
3.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湛蓝(zhàn) 溃退(guì) 绯红(tēi) 诚惶诚恐(huáng)
B.窒息(zhì) 翘首(qiáo) 畸形(qí) 弹精竭虑(dān)
C.锃亮(zèng) 凛冽(lǐn) 蛮横(hèng) 藏污纳垢(gòu)
D.镌刻(xié) 蒙味(mèi) 一绺(liǔ) 屏息敛声(liǎn)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B.武亦妹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C.虽然很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我看见父亲正襟危坐地坐在那里,还是没有张开嘴。
D.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令人动容。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龟裂的形象…… (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②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yì日早晨八点多,便徙步出发。 (马克 吐温《登勃朗峰》)
③我听了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梁衡《壶口瀑布》)
④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澜。 (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
(1)在①②③中,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龟裂_______ yì日_______ 寒噤_______
(2)在②和④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C.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晚上,我在花园里悠闲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时间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环节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D.《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内涵丰富的缘故。
8.综合性学习。
请按要求修改活动感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古典诗歌如花一般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A】通过“古诗苑漫步活动”,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古典诗歌如春雨一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崇尚优秀的道德品质,【B】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①【A】句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句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 ”。
二、拓展阅读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韩显阳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因。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两岁丧母,九岁逝父,在伯母的照料和家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长大。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中当一名下级军官。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而又孤独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到1864年,托尔斯泰的20多篇中、短篇小说,已经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从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求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此书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孤独而内省的托尔斯泰将作品中的聂赫留道夫塑造为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的形象。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综观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他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
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他维护农民权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为实现平民化夙愿,孤独的他曾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因为不幸患上肺炎,出走10天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1910年,最后一次出走的托尔斯泰被送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墓地”。
1.结合托尔斯泰一生的事迹,分析托尔斯泰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中第2段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3.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语。
(2)下面两则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请你从中任选一则,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
B.不知道并不可怕、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三、阅读理解
(一)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①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②低水槛③,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许浑: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②紫蒲:紫色的蒲草。③水槛:临水的栏杆。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与阳休之书》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 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蒨 .时一褰裳 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 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企庄生之逍遥,慕尚子之清旷。首戴萌蒲 ,身衣缊袯 ,出艺粱稻,归奉慈亲,缓步当车,无事为贵,斯已适矣,岂必抚尘 哉!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先有野舍于斯 舍:房屋 B.缘庭绮合 缘:沿着
C.共霄气而舒卷 共:同 D.负杖登峰 负:背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2处) 水 石 清 丽 高 岩 四 匝 良 田 数 顷。
5.翻译句子。
(1)萝生映宇,泉流绕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表现隐居生活之美,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的决心。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7.(1)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