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酵工程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发酵工程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8 05:5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发酵工程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100分)
班级 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填空 总分
答案
得分
选择题(每题4分,共10小题,共40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
1.益阳地区有制作米酒传统,将糯米煮熟,冷却至30℃后,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小洞,加盖后置于适当地方保温两天左右即可,酿酒过程中切忌揭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冷却至30℃左右再加酒曲,是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
B.米饭中间挖洞是保证酵母菌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C.出现“先来水后来酒”的现象,说明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
D.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看发酵液是否变成橙色
2.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历史悠久,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榨汁前对葡萄的处理是先清洗葡萄再去除枝梗
B.装置密闭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C.“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生物
D.若葡萄酒变酸且产生菌膜,一般可从菌膜中分离得到醋酸菌
3.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据图说法错误的是(  )
糖化阶段可添加淀粉酶等酶制剂处理原料
B.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需先通气后密闭
C.醋酸发酵阶段所需温度低于酒精发酵阶段
D.氧气、营养物质等因素会影响醋酸菌数量
4.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
B.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发生的场所相同
C.过程⑤需要氧气而过程④不需要氧气
D.进行果酒、果醋发酵的微生物均为真核生物
5.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就是乳酸杆菌
B.可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其目的是提供盐分
C.所用盐水应煮沸,其目的是除去溶解氧和杂菌
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应注满水,其目的是防止坛内气体排出
6.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科研人员用黄曲霉毒素B(AFB1)的结构类似物——豆香素(C9H6O2)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实验过程如图中的①一④。已知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对降解菌的培养液进行离心,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中的残留率。检测发现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K,为验证蛋白质K是降解AFB1的有效成分,进行实验⑤:在A中加人水解蛋白质K的酶、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充分反应后在两试管中均加人等量的豆香素(C9H6O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号培养基属于选择性培养基,需要提前在160~170℃下进行湿热灭菌
B.步骤③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目的是筛选出能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单菌落
C.蛋白质K属于降解菌产生的胞外分泌物,可以分解培养液中的蛋白质
D.实验⑤的结果是A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基本不变,B试管中豆香素含量减少
7.稀释涂布平板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灭菌锅中取出的培养基应趁烫时倒平板,如此可对培养皿灭菌
B.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用此法估测的数值往往偏小,应以菌落数最多的平板计数为准
D.稀释平板涂布分离到的单菌落需进一步纯化,可用平板划线法
8.在微生物培养的实验中,接种微生物常采用平板划线,其目的是(  )
A.分离菌种 B.改良菌种 C.制备菌种 D.获得休眠体
9.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制作果酒时,挑选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榨汁
B.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制作泡菜时,加入蔬菜后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
D.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设置接种普通培养基作对照
10.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③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5次
B.制备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过程是先灭菌再调pH
C.②③④步骤操作时只需要在接种前和划线结束后灼烧灭菌
D.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培养,皿底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24分,每个题目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11.AM真菌能促进根瘤菌(Rh)刺激根的局部膨大形成根瘤。为研究AM真菌促进Rh形成根瘤的机制,研究人员分别取经AM﹣+Rh﹣、AM++Rh﹣和AM++Rh+处理的大豆根系分泌物(“+”代表有,“﹣”代表无),灭菌后装满毛细管,将毛细管束放入含有根瘤菌菌液的试管中,实验装置如图1(此培养条件下根瘤菌能生存但并不增殖)。每隔两天取出毛细管,用无菌水冲洗其外壁,打碎研磨冲洗定容后进行活菌计数,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瘤菌与AM真菌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大豆根系分泌物进行灭菌处理
C.取一定量的毛细管研磨液划线接种在增殖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计数
D.AM真菌与根瘤菌共同存在时,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的吸引作用更强
12.化工厂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
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立即快速挑取菌落
D.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
13.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值偏大
C.获取纯培养物的过程中,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D.对10mL土样样液稀释104倍后,取0.1ml稀释液涂布,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2l8、266、305,则该10mL土样中目的菌数为2.63×1010个
14.含硫蛋白质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硫化氢导致生活污水发臭,硫化氢可以与硫酸亚铁铵结合形成黑色沉淀。为探究发臭水体中甲、乙菌是否产生硫化氢及两种菌的运动能力,用穿刺接种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菌接种在含有硫酸亚铁铵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图所示。若两种菌繁殖速度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
B.为不影响菌的运动需选用液体培养基
C.该实验不能比较出两种菌产生硫化氢的量
D.穿刺接种等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
三、非选择题(共36分)
15.研究发现,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分离降解石油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除了水、无机盐外,还有    ,该实验所用的振荡培养的培养基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
(2)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应选择的接种方法是    。利用该方法统计活菌数量的原理是     。
(4)为探究石油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    。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
16.某学习小组同学为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观察统计菌落数。
(1)制备培养基时,在进行称量、溶化、定容后,灭菌之前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采用此方法灭菌的原因是    。
(2)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下进行。
(3)图甲和图乙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菌落分布图,图甲对应的接种方法是    ,图乙对应的接种方法是    。
(4)为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实施的操作是    。
1.D。2.C。3.C。4.B。5.C。6.C。7.D。8.A。9.A。10.D。
11.:ABD。12.CD。13.BD。14.:BC。
15.答案:(1)碳源、氮源 只有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
(2)溶解氧 营养物质
(3)稀释涂布平板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石油的蛋白质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
16.(1)调整pH 高压蒸汽灭菌 只有在此温度以上才能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无菌
(3)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4)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