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做笔名。
著名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学好医,不仅可救治像父亲那样被愚昧迷信耽误了的病人,又可以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
1906年弃医从文。离开东京回国,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上野的樱花( )的时节,望去确也像( )的轻云。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 )极了。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 ),爱国青年也愤然。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 )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词语,并反复朗读这些句子。
烂漫
不逊
挟
标致
宛如
油光可鉴
绯红
诘责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 )信去。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 )了。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 “( )”之流所( )的文字。
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词语,并反复朗读这些句子。
深恶痛疾
正人君子
抑扬顿挫
瞥见
教诲
杳无消息
凄然
匿名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时的一位老师,在日本学习期间,藤野先生给予鲁迅许多关爱。
藤野严九郎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浏览课文,圈出描写藤野先生的关键段落,看看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从语言细节上,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阅读课文6—23段,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阅读下面文段,概括所写事件,感受人物形象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商量的口吻,透出藤野先生的和蔼。
再度语段,读出语气。
读对话,感受人物品格
每一星期
从头到末
都
不但……连……也……
一一
一直继续
添改
订正
增加
许多
(频率高)
(数量多)
(方法多)
(时间长)
(范围广)
找语言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事件:藤野先生添改讲义
伟大品质: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小结一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阅读下面文段,概括所写事件,感受人物形象
你看
自然
然而
以后
(陈述现状)
(肯定安慰)
(指出事实)
(提出要求)
要全照着
严格要求学生,特别讲原则
找语言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事件: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
伟大品质:在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小结二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阅读下面文段,概括所写事件,感受人物形象
又
(频率高)
很高兴
极有抑扬的声调
很担心
怕你
现在总算
(热情)
(程度深)
(时间长)
找语言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事件: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伟大品质:对教学充满热情,真诚关心学生
小结三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阅读下面文段,概括所写事件,感受人物形象
听说
(求实精神)
问我
看一看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专业志趣)
找语言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事件: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伟大品质:富有求实精神和专业志趣
小结四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总结
概括事件,要找关键词,并用“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格式表达。
品析人物形象,要从细品语言细节开始。
小结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再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那么,在“我”的眼中藤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对他又怀着怎样的情感呢?“我”的这些情感表现在哪些事件上?
读文章最后两段,寻找答案。
思考
藤野先生:“伟大”的老师,“给我鼓励”的老师。
情感:“最使我感激”,“我”敬重他,怀念他,学习他。
事件: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小结
回忆性散文,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文章中还有个“我”的存在。那么,文章又写了“我”的哪些经历和哪些事呢?在这些事当中,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又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根据提示,概括文中所写的事件。
(1-2段)“我”
(3-4段)“我”
(5段)“我”
(6-10段)“我”
(11-15段)藤野先生
(16-19段)藤野先生
(20-22段)藤野先生
(23段)藤野先生
(24-28段)“我”
(29-31段)“我”
(32-35段)“我”
(36-38段)“我”
根据提示,概括文中所写的事件。
(1-2段)“我”
(3-4段)“我”
(5段)“我”
(6-10段)“我”
(11-15段)藤野先生
(16-19段)藤野先生
(20-22段)藤野先生
(23段)藤野先生
(24-28段)“我”
(29-31段)“我”
(32-35段)“我”
(36-38段)“我”
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记下了去仙台途中的两个地名
在在仙台颇受优待
初识藤野先生
帮我添改讲义
帮我纠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遭遇“匿名信”事件
经历“看电影”事件
与藤野先生惜别
对藤野先生的别后思念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比一比,议一议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表明这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普遍的行为,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标致”是“漂亮”的意思,这里用反语,用“实在”加以修饰,再加一个“极了”,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比一比,议一议
在地板前加一句“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则更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现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精通时事”讽刺的说法,所谓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常”是经常。把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丑态形象写出,表达了作者深深地厌恶之情。
在东京看到的是什么?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鲁迅非常反感。对东京很失望。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去仙台路上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地方?“日暮”这个词大家联想到了哪句诗?想到了那个成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途穷
“水户”是明朝朱舜水客死的地方,鲁迅对这位反清复明的志士景仰的同时,难免也会产生实现理想前途茫茫的感受。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呢?“大概”可不可以换成“因为”?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希为贵”,猜测为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了,所以才特意的优待他。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这句话是模拟的爱国青年的语气,说的是反话,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讽刺。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我为什么听得“刺耳”?
“刺耳”表明作者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我”的心始终与多难的祖国和同胞在一起,影片的内容牵动着“我”的心,因此,当“我”听到“万岁”的欢呼声时,内心会受到极大刺激,感受到极大的阵痛,所以听得刺耳。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一比,议一议
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文章写了很多事件,作者写藤野先生与写其他人物和事件,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
写藤野先生:充满崇敬和热情,描写时注意刻画细节,语言质朴。
写其他人物和事件:冷峻、犀利、辛辣。常用反语,充满讽刺。
想一想
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写“我”的其他经历和见闻?
从情节发展看:“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我”遭遇“匿名信”事件从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经历“看电影”事件是“我”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从情感关系看:“我”对其他事件的厌恶、愤慨、深恶痛疾,都有效衬托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以及“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正因为有了这种种遭遇、不平和愤慨,藤野先生给予“我”的关心才显得更为可贵。
从文章体裁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就是将“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着写,通常是两条线索并进,既写回忆对象,也写回忆者自身。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尝试着给鲁迅笔下的老师各写一篇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