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以下四幅植物图片中,代表种子植物的是( )
A. B.
C. D.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所以萝卜当仁不让地成为人们冬季受欢迎的食物之一。那么萝卜中的有机物是( )
A. 根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B. 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
C. 叶肉细胞制造后贮存、运输到根中的 D. 根细胞合成后并进一步转化而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移栽植物,下列做法中合理运用了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移栽植物时将根洗干净 B.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 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大量的光照 D. 移栽植物时带土坨
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沙蚕水蛭海马蚯蚓
A. B. C. D.
下列表示骨、关节、肌肉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蜜蜂能够依靠翅的快速振动来飞行 B. 人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孔雀开屏是一种防御行为 D.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
在母鸡孵卵期间,如果将其所孵的鸡蛋换成鸭蛋,它照样继续孵卵。这种行为属于( )
A. 节律行为 B. 防御行为 C. 学习行为 D. 先天性行为
下列有关几种微小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均为单细胞生物
B. 营寄生生活,营腐生生活
C. 与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根据其侵染细胞种类的不同,狂犬病病毒属于( )
A. 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
C. 细菌病毒 D. 既是动物病毒也是细菌病毒
如下表所示三种哺乳动物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目 鲸目 食肉目 食肉目
科 须鲸科 鼬科 猫科
属 鲳鲸属 鼬属 猫属
种 蓝鲸 雪貂 家猫
A. 蓝鲸与雪貂亲缘关系最近 B. 蓝鲸与家猫亲缘关系最近
C. 雪貂与家猫亲缘关系最近 D. 三种动物的亲缘关系相同
下列分类依据与实例不完全相符合的一组是( )
A. 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玉米、小麦、水稻
B.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水杉、银杉、银杏
C. 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鲫鱼、东北虎、麻雀
D.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酵母菌、大肠杆菌、艾滋病病毒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分别描写了哪两类植物( )
A. 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 B.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C.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某同学对下图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是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根、茎、叶
B. ②是蕨类植物,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
C. ③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内有叶绿体
D. ④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王奶奶种的小白菜喜获丰收。使小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 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D.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
D.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炎炎夏日,绿地中央比马路中央凉爽,其主要原因是( )
A.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温度 B. 马路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较弱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D. 马路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一场大雪使气温骤然降低,小明担心自己养的花被冻死,于是在当天夜晚把几盆花放进卧室内,那么盆栽植物对他的影响是( )
A. 提供新鲜氧气 B. 增加空气湿度
C. 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 与人争夺氧气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要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进行 B. 散失的水分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
C. 可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 能提高大气的湿度从而增加降水
兰兰在参观海洋馆时,认识了一种新的生物——海马,它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海马属于( )
A. 哺乳动物 B. 鱼类 C. 软体动物 D. 两栖动物
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四种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用肺呼吸
B. 这四种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是青蛙、鲫鱼、扬子鳄、大熊猫
C. 扬子鳄属于两栖动物
D.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它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
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B. 具有角质鳞片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D. 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摄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消化分解。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种作用( )
A. 维持生态平衡 B. 促进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传播植物种子
生物的结构总是同功能相适应的,如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下图表示人体部分运动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关节由图乙中的⑥⑦⑨组成
B. ⑨内的滑液和⑤能使关节灵活
C. 每块完整的骨骼肌是一个器官
D. 产生丙图的动作时,甲图中③舒张、④收缩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B.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C. 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D. 哺乳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下列生物之间构成寄生关系的是( )
A. 噬菌体和痢疾杆菌 B. 流感病毒和醋酸菌
C. 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 D. 大肠杆菌和青霉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向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下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C ,F 。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 ;无根,具有茎和叶的植物是 。(填字母代号)
(3)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哪一组的共同特征多 。
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其中1000米跑(男) 、800米跑(女) 、引体向上(男) 、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人体各项运动的完成都需要 系统直接参与, 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2)图一所示,骨骼肌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 ] 两部分构成的。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 收缩时,就会牵动 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图三中,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牵引身体向上运动。
(4)图二所示,在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膝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 ] 。而女生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活动中起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某同学进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
(2)本实验的预期是: 组枝条生长最好。将装置都放在 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 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小明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为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通常情况下,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C.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旺盛
D.通常情况下,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小刚在生活中发现了一系列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请你与他合作讨论,作出解释:
(1)存放蔬菜的地窖里已经安上了电灯,但农民在进入地窖时,手里还要拿着点燃的蜡烛,这是为了检验 。
(2)久放的萝卜空心了,原因是 。
(3)买回的豆芽菜,一段时间后变绿了,原因是 。
(4)菜农为了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 往往会在中午给蔬菜进行“通风”,“通风”的目的是 ,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措施能提高蔬菜的产量 (答出一条即可)。
(5)水中的乌龟时常浮出水面,这是它们在进行 ,它的呼吸器官是 。
猴子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了甜薯。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 行为。猴子的这种行为能使其更好地 不断变化的环境,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2)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地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 系统来完成,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
(3)猴群中有猴王、王后、猴兵等,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4)猴在动物分类学上与下列哪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因为它们的生殖方式都是 。
A.鲨鱼
B.娃娃鱼
C.鲸鱼
D.鳄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B水绵属于藻类植物,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种子植物。
2.【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部。
3.【答案】B
【解析】 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对移栽的植物遮阳,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4.【答案】C
【解析】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在海边泥沙中穴居的沙蚕和在水中生活的水蛭也是环节动物。
5.【答案】B
【解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两端较细的部分是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可绕过关节, 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6.【答案】C
【解析】孔雀开屏属于求偶炫耀, 属于生殖行为
7.【答案】D
【解析】母鸡孵卵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8.【答案】D
【解析】细菌、酵母菌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的生物,霉菌是多细胞的真菌,A错误;细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草履虫营自由生活、酵母菌和霉菌营腐生生活,B错误;霉菌和酵母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霉菌依靠孢子进行繁殖,D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毒的类型。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根据其侵染细胞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狂犬病病毒是专门侵染动物细胞的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10.【答案】C
【解析】略
11.【答案】D
【解析】在所有生物中,只有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12.【答案】C
【解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气候适宜,湖水中富含无机物,使得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湖水呈现出绿色,因此“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描写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可见“应怜屐齿印苍苔”中描写的应该是低矮的苔藓植物。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熟练掌握图中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分析图中各植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正确的分类。
【解答】
图中①葫芦藓是苔藓植物、②蕨是蕨类植物、③衣藻是单细胞藻类、④银杏是裸子植物。
A.1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错误;
B.2是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出现了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高大,B正确;
C.3是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内有杯状的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C正确;
D.4是银杏,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因此属于裸子植物,D正确。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小白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
15.【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B错误。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正确。
16.【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温度,绿地中央比马路中央的绿色植物多,蒸腾作用旺盛,因此可以降低温度,故A项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晚上由于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因此绿色植物夜晚会与人争夺氧气。
18.【答案】B
【解析】气孔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进行,A正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B错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正确。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鱼类的特征。海马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具有鱼类的特征,故属于鱼类。
20.【答案】D
【解析】略
21.【答案】C
【解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22.【答案】B
【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3.【答案】A
【解析】关节是由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囊、⑨关节腔组成的。
24.【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掌握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运动的产生过程是解题关键。
【解答】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叫关节,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据上分析,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故选C。
25.【答案】A
【解析】噬菌体在痢疾杆菌细胞内生活,属于寄生;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不生活在细菌内,不构成寄生关系;烟草花叶病毒生活在烟草细胞中,与酵母菌不构成寄生关系;大肠杆菌生活在人或动物的大肠内,与青霉不构成寄生关系。
26.【答案】(1)蜈蚣 水杉 (2)B D (3)水稻和水杉
【解析】略
27.【答案】(1) 运动;神经
(2)1;肌腱;刺激;骨
(3) 收缩;收缩
(4)3;关节软骨;支点
【解析】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哺乳动物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
(2)骨骼肌是由中间的2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1肌腱两部分构成的。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 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3)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4)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3关节软骨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还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本题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等相关知识。学生应该识记书本上关节的结构图,对做题有很大的帮助。结合生活的例子,善于运用知识解决生命现象。
28.【答案】 (1)二氧化碳
(2)乙;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3)氧气
(4)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的探究实验,难度不大,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概念、区别与联系等是解题关键。
【解答】
(1)甲、乙、丙唯一的不同是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甲组枝条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导致生长不良;乙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乙组枝条获得的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枝条生长最好;丙装置清水不能吸收也不能释放二氧化碳,丙组枝条生长正常。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将装置都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4)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B的说法正确。
29.【答案】(1)地窖中氧气的含量
(2)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自身有机物
(3)豆芽菜产生了叶绿素
(4)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延长光照时间、施有机肥等
(5)呼吸 肺
【解析】(1)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地窖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拿着一根点燃的蜡烛,如果蜡烛继续燃烧,表明氧气较多,可以进入;如果蜡烛熄灭,表明氧气较少,不能进入。因此拿着一根点燃的蜡烛,是为了检验氧气的多少。
(2)久放的萝卜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就空心了。
(3)豆芽菜变成绿色,是因为豆芽菜产生了叶绿素。
(4)中午光照强,大棚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通风”可加强大棚内外空气的流通,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增产。此外,还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强度、施有机肥等多种措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或想办法抑制夜间的呼吸作用,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5)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水中的乌龟时常浮出水面,这是它们在进行呼吸。
30.【答案】(1)学习 适应 (2)运动 神经 (3)社会 (4)C 胎生、哺乳
【解析】(1)猴子的这种表现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猴子的这种行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2)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地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3)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猴群中有猴王、王后、猴兵等,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4)鲨鱼属于鱼类,娃娃鱼属于两栖类,鳄鱼属于爬行类,猴和鲸鱼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同属于哺乳类,因此它们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