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生物圈中的动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测试)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生物圈中的动物(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1 06: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生物圈中的动物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动物中,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蛔虫
蚯蚓
秀丽隐杆线虫

沙蚕
A. B. C. D.
蝗虫比蚯蚓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
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用气门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A. B. C. D.
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均分节”的是( )
A. 两个黄鹂鸣翠柳 B. 春蚕到死丝方尽 C. 清风半夜鸣蝉 D. 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图A、B分别代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则代表的是( )
A. 足和触角分节 B. 体表有外骨骼 C. 用体壁呼吸 D. 身体分节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哺乳动物适应性的是( )
A. 体表被毛可以保持体温 B.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C. 行动迅速,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 D. 用鳃呼吸,可以生活在水中
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人的精神风貌。下列哪项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 )
A. 体温恒定 B. 用肺呼吸 C. 胎生、哺乳 D. 心脏四腔
下列动物类群对应的特征及动物代表搭配不正确的是( )
动物类群 对应特征 动物代表
A 扁形动物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
B 腔肠动物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血吸虫
C 节肢动物 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蜻蜓
D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筒形,有口有肛门 蛔虫
A. A B. B C. C D. D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丁是变温动物
B. 乙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 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D. 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
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鲸鱼不是鱼”,它们分别属于( )
A. 甲壳动物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鱼类 B.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C. 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D. 爬行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生物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下列各类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匹配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昆虫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 鱼的鳃——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C. 鸟的龙骨突——附着胸肌 D. 哺乳动物的犬齿——咀嚼食物
青蛙、鲫鱼、蛇和熊猫都是我们熟悉的动物。图中的深色部分表示的是( )
A. 体温不恒定
B. 有由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C. 卵生
D. 用肺呼吸
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关节面包括结构和
B. 结构是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C. 结构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间的摩擦
D. 结构可以缓冲运动产生的震动
单手投篮时需完成伸腕、屈腕等动作,关于这些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投篮时维持身体平衡需要小脑的调节
B. 投篮动作是由一块骨骼肌在起作用
C. 骨的移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D. 必须是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完成
很多小区都安装有门禁杆,车辆进出小区时,电机转动使门禁杆自动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电机相当于人体运动过程中的( )
A. 骨 B. 关节 C. 骨骼肌 D. 神经
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类的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实现
B. 人的运动是神经调节下运动系统等多种系统配合完成的
C. 狗天生具有灵敏的嗅觉,查缉毒品是缉毒犬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D. 猕猴具有社会行为,成员分工合作更有利于其在复杂环境中生存
“惊蛰”在每年三月初。“蛰”指某些昆虫人冬后藏于土中,不饮不食;“惊”指它们在这个节气前后从蛰伏中苏醒过来。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 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有利于动物在低温条件下生存 D. 上述行为是长期学习形成的
导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当盲人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它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下列有关导盲犬主要特征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体温恒定
变温动物
胎生、哺乳
体表被毛
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导盲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 B. C. D.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了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迁徙的生动画面。大雁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飞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繁殖行为 D. 攻击行为
野生动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人们对待野生动物不当的方法是( )
A. 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 B. 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
C. 不食用珍稀野生动物 D. 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
动物的肛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按照动物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看,开始有肛门的动物是( )
A. 腔肠动物 B. 扁形动物 C. 线形动物 D. 环节动物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所有的无脊椎动物的名称: 。
(2)图中所属类群开始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
(3)青蛙的 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C和E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4)鸟的胸骨有高耸的 ,可附着发达的 ,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5)举一例说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如图是一位同学根据教材中的提示,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两条松紧带()和一颗螺丝钉()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和相当于 ,和相当于 ,相当于 。
(2)如果用该模型模拟人体膝跳反射时小腿的突然抬起,则小腿的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时,图中序号 模拟的肌肉收缩,相对应地另一肌肉舒张。
(3)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肌肉受到 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拉骨绕关节活动完成动作。
(4)“引体向上”是某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下列关于“引体向上”的描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
A.主要靠上肢力量,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
B.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需要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的配合
D.练习时要适度热身,以免受伤
三、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口鸟洲位于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内,其中的白鹳每年4月初热带迁徙至江口鸟洲繁殖,为衡阳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材料二:动物使我们的星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们的行踪几乎处处可见,诗人的笔下也留下了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材料一中的白鹳的迁徙属于 行为。
(2)人的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 三者的协调配合,在 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白鹳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以进行 呼吸。
(4)资料二中蜜蜂和蝗虫相比,前者营群体生活,具有 行为。
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犬,是工作犬的一种。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可帮助盲人完成日常生活起居,如去学校、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园等。它们习惯于颈圈、导盲牵引带和其他配件的约束,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当遇到障碍物和需要拐弯时,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此外,导盲犬还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态,会适时站立、拒食、帮助盲人乘车、传递物品等,对路人的干扰不予理睬,同时也不会对他们进行攻击。
(1)导盲犬属于哺乳动物,其主要特征包括:体表 ,有保温作用,体温 ;且 、 的生殖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导盲犬在牙齿上的分化,与 (填“羊”或“虎”)的不同,产生这种牙齿分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残奥会的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经过特殊训练的导盲犬,能理解英语、汉语和手语三种指令。对于这种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
A.这是后天形成的
B.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D.能增强导盲犬的适应性
(4)狗即使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因为它们出去时走一段路就要撒尿,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
A.生理活动的需要
B.留下“气味”做记号
C.与其他狗沟通信息
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5)在导盲犬训练中心,训练师要对执行口令准确的导盲犬进行食物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
A.饲喂导盲犬
B.巩固形成的学习行为,防止该行为消退
C.增加体能
D.熟悉训练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的分类。蛔虫、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蚯蚓、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节肢动物大都属于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相对比较干燥,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利于蝗虫觅食、避敌和求偶等;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气管进行气体交换,适于陆地生活。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由题干中的关键词“体表都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均分节”可知该动物类群为节肢动物,其中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甲壳纲和蛛形纲。蚕、蝉和蜻蜓都属于节肢动物,黄鹂属于鸟类。
4.【答案】D
【解析】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等;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等。二者共同点是:身体分节。
5.【答案】D
【解析】略
6.【答案】B
【解析】牛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鸡属于鸟类。哺乳动物和鸟类体温恒定,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三种动物都用肺呼吸。
7.【答案】B
【解析】血吸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营寄生生活,属于扁形动物。
8.【答案】C
【解析】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时储存气体的作用。
9.【答案】B
【解析】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海马有鳍,用鳃呼吸,靠鳍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因此属于鱼类。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体内有膈,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10.【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咀嚼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由题图可见,深色部分是四种生物的共同特征,青蛙、鲫鱼、蛇都是卵生,熊猫是胎生;青蛙(成蛙)、熊猫、蛇都用肺呼吸,鲫鱼用鳃呼吸;熊猫体温恒定,青蛙、鲫鱼、蛇体温不恒定;它们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12.【答案】B
【解析】结构是关节囊,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使关节牢固,不能为运动提供动力。
13.【答案】B
【解析】人体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多个系统,多块骨骼肌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14.【答案】C
【解析】门禁杆抬起的过程中电机起到了提供动力的作用,相当于人体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作用。
15.【答案】C
【解析】狗灵敏的嗅觉是生来就有的,缉毒犬查缉毒品是经过严格的训练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
16.【答案】D
【解析】昆虫的蛰伏使动物可以适应低温环境条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导盲犬属于哺乳动物,其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导盲犬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属于学习行为。
18.【答案】B
【解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飞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19.【答案】A
【解析】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食用珍稀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改变了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
20.【答案】C
【解析】无脊椎动物按照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最早出现肛门的动物为线形动物。
21.【答案】(1)蚯蚓 (2)C (3)皮肤 肺 (4)龙骨突 胸肌 (5)动物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利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或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合理即可)
【解析】(1)图示中只有蚯蚓是无脊椎动物,其他都是脊椎动物。(2)青蛙是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图中C是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开始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的生殖和发育也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3)青蛙的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蜥蜴和兔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都是肺。(4)鸟的胸骨有高耸的龙骨突,可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5)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能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等。
22.【答案】(1)骨 骨骼肌 关节 (2) (3)神经 (4)A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相当于骨,相当于骨骼肌,相当于关节。(2)如果用该模型模拟人体膝跳反射时小腿的突然抬起,则小腿的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时,图中序号模拟的肌肉收缩,序号模拟的肌肉舒张。(3)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4)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因此“主要靠上肢力量,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的说法错误。
23.【答案】(1)先天性 (2)关节 神经系统 收缩 (3)双重 (4)社会
【解析】(1)材料一中的白鹳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2)人的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感觉比较累。(3)鸟类体内有许多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4)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蜜蜂。
24.【答案】 (1)被毛 恒定 胎生 哺乳 (2)羊 食性不同 (3)C (4)B (5)B
【解析】 (1)导盲犬是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有保温作用;体温恒定,用肺呼吸,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羊属于植食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这与羊的植食生活相适应。导盲犬属于肉食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这与其肉食生活相适应。
(3)经过特殊训练的导盲犬能理解英语、汉语和手语三种指令,这是导盲犬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能增强导盲犬的适应性;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4)狗是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外出的狗不时撒尿就是为了在沿途的路上留下“气味”做记号,以便返回时不会迷路。
(5)在导盲犬训练中心,训练师要对执行口令准确的导盲犬进行食物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巩固形成的学习行为,防止该行为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