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3课:《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3课:《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09:0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压缩空气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注射器压缩空气活动,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认识到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点。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压缩空气和水的活动,能用图画来记录压缩的现象,简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
态度责任:通过体验空气被压缩,认识到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并且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难点:解释空气为什么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学生:1.每组提供注射器、烧杯、水;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出示气泡图
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
(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
2.讲述: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空气和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征。揭示课题:压缩空气(板书)。
【设计意图】用气泡图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之前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空气的秘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空气的兴趣。
空气能否被压缩(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注射器、记录单
1.出示注射器。
提问:你认识它吗?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针筒上面还有什么?这个可以动的部分叫什么?
2.提问:注射器可以怎么玩?
学生体验使用注射器,提问:借助注射器,你发现空气有哪些特征?
(预设:会流动,可以被压缩等。)
3.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水和空气是否可以被压缩?
引导:水和空气的量要相同(10ml);要用相同的力;堵住注射器,避免水和空气泄漏。
4.提问:现在老师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开,你觉得推得动吗?(预设:推得动或者推不动)如果能推得动,能推倒哪里?
出示记录单,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
5.学生实验:
记下初始刻度,堵住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手不放开,记录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然后松开手,观察有什么变化。
慢慢用力向上拉活塞,手不放开,再次记录水和空间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然后松开手,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6.汇报交流,问题指向:能不能压缩?压缩的程度怎么样?扩张的程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从玩注射器引入,通过体验压和拉的动作,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注射器内物体空间的变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的设计过程,意识到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比较。
交流发现以及解释原因(预设15分钟)
1.学生交流反馈:通过刚才对空气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变化?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提问: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呢?
3.教师解释: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表示空气微粒。
思考:当空间变小时,微粒会怎么变化?
当空间变大时。微粒又会怎么样?
(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
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变化)
5.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解释原因。
6.学生修正观点。
【设计意图】将学生预测和实测结果暴露在黑板中,让学生比较发现预测和实测的不同,让学生能够在有力的证据面前,可以修正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知识应用(预设3分钟)
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
2.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游戏:空气压缩枪。
【板书设计】
3.压缩空气
空气 可以被压缩 和扩张
水 不可被压缩 和扩张
【疑难解答】
用微粒来解释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微粒大小、数量的不变,只是间距的变化?
在黑板上利用固定大小的圆圈表示空气微粒,可以简单地规避学生关注微粒大小的变化引起占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而更多地关注微粒的数量、间隙和分布,进而接近更为真实的解释。如果有学生提出微粒大小的变化导致空气占据空间大小的变化,我们应该予以表扬,因为这个基于学生的角度来讲是解释得通的,我们还没有可见的证据证明是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