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新闻特写写作
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写作特点:(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文体知识知文体 比不同
对比消息和新闻特写在内容、表达方式和时效性的不同。
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的异同。
下面,我们结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几则不同体裁的新闻,来了解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因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同属新闻,所以它们都要符合新闻的基本特点,即:传播性、时效性、真实性。
例如:前三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消息,《“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是通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新闻评论。这些新闻从不同侧面都真实、及时地向人们传播了各自不同的信息。
消息报道新闻事实;
特写描绘新闻瞬间;
通讯讲速新闻故事。
不同点:总体上说可以这样概述,消息报道的是“新闻事件”,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瞬间”的,通讯是讲述“新闻故事”的,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发表观点”的。
从上面的表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用词不同,这就体现了这些新闻体裁的不同之处。
1.消息:
消息报道的是“新闻事件”,“报道”“事件”就是把事件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主要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虽然从报道中一些用词当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但一般不对事件做评论或展开描写,只是客观地报道整个事件的过程。
例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一则典范的消息。其主体部分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颁奖机构和颁奖时间、地点。最后一自然段交待了新闻背景、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以及“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两权分离的原则。全文没有对此次颁奖大会进行任何的评论或对诺贝尔本人做任何评价。
2.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瞬间”的。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拍摄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描绘)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瞬间)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例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文就把新闻的六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一个1.7秒的瞬间,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进行放大描写,极具镜头感。再配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极具文学性。
3
.通讯
通讯是讲述“新闻故事”的。既然是讲述故事,就要吸引人。但通讯又不同于小说,不能虚构内容,也不能夸大缩小,只能通过对事实的组织安排,来获取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一着惊海天》一文,第1、2自然段简要的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通过简略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然后插叙了两段背景资料,指出航母舰载机上舰对中国海军的重大意义,突出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接下来作者用一连串的很短的段落,将舰载机降落前的一段时间变成了一个个小场景,小细节,交待得清清楚楚。然后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舰载机成功降落的过程,最后渲染了飞行员出舱后人们欢庆的场面,再次强调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重大意义。这篇通讯之所以打动人,重要的就在于对事实的组织安排方面设计巧妙。
另外,通讯都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因此,除了叙述事实、描写形象外,还需要运用议论乃至抒情的表达方式,而消息的议论只能是只言片语的。
析写法 看选材
如果你是记者,你可能选取哪些材料来展现吕伟的风采?
析写法 看选材
本文曾获得当年的好新闻一等奖,作者又是如何选材的呢?
2.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一(1) 站在高台,准备跳水二(2-4)细致描绘跳水的过程三(5-8)写观众的反应和赞叹新闻特写之选材
最具价值, 最具特点
聚焦瞬间, 突出一点
析写法 看描写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起跳
紧接着,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
腾空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
入水
放慢镜头,分解动作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轻盈、优美
紧接着,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
迅疾、高难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
完美
抓住特征,加以修饰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巧用修辞,联想想象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
犹如
被空气托住了
她从容不迫地
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从前伸的手指,
一直
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时刻静止,画面定格
新闻特写之描写
放慢镜头,分解动作
抓住特征,加以修饰
巧用修辞,联想想象
时刻静止,画面定格
析写法 看闲笔
本文集中笔力描绘吕伟跳水的精彩瞬间,那么,本文第一部分关于“白云”和“飞鸟”的描写和第三部分对观众的描写可否删去?
创设场景,动静结合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还原现场,正侧结合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新闻特写之首尾
创设场景,动静结合
还原现场,正侧结合
在陆地上“飞翔”
—亚洲飞人刘翔问鼎记
他单膝跪在鲜红的跑道上,他身上的五星红旗衬得他尤为醒目。他像一只觉醒的雄狮,眈眈地盯着那雪白的终点线。一声“Ready”仿佛是时间静止器,让全场数以万计的人们鸦雀无声,都在等候那至关重要却迟迟来临的开跑声。
一声枪响落地,刘翔便用他那健壮的小腿“飞”了起来。一个个一米多的栏杆在他眼里似乎隐了形,他只顾奔跑与飞翔。他像一只高傲的雄鹰,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极速前进。
没让其他运动员反应过来,他就伸开了修长的腿越过栏杆,既如猎豹一般敏捷,又如芭蕾舞演员一般优美。其他运动员咬紧牙关,眉头紧皱,卯足了劲儿要超过他。他却只是自信一笑,轻巧地跨过一个又一个的栏杆。终于,在跨过最后一个栏杆时,观众们的喜悦已经快溢出来了。刘翔却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一使劲儿,迈开长腿“飞”了起来。飞过了终点,他夺冠了!那条终点线不仅是他的王冠,还是一针“自豪剂”,深深扎进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人们的欢呼声如潮水,涌进他的耳中;人们高举五星红旗,映进他的心中。他向观众们抖了抖他的衣服,上面印的,是五星红旗!
全场有各种欢呼,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中文,无不对刘翔啧啧称奇。更有人高声欢呼:“亚洲飞人刘翔万岁!”
观看全红婵高台跳水视频,仿照课文写一篇新闻特写(至少200字)。
跳水新秀——全红婵夺魁记
她站在10米跳台的前沿,从容自若的弯下腰,将手撑在地板上,缓慢地举起双腿,并拢。东京奥运会的游泳馆中静的仿佛能听见针掉下来的声音,看台上人们全神贯注,不忍心错过一个动作。
忽的,她将头往前一挺,双腿微微弯曲,向前一蹬,就向空中飞去,动作疾如雷电,又沉稳不惊。两秒左右的时间似乎对她特别慷慨,让人们能够欣赏她身体流畅的线条,从严肃面孔,一直延续到绷紧的足尖。
实战演练
为苏炳添或李发彬写一篇新闻特写。
雄鸡独立
他站起来了!他单脚站起来了!我国举重选手李发彬总成绩313公斤,打破奥运纪录,夺得金牌,本场比赛的经典一刻则是雄鸡独立。
李发彬身着肌肉铠甲出场了,他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双眸明亮光芒且坚定不移,他搓搓手掌,镁粉如烟花般绽放飘舞,环绕着这位“勇士”李发彬,好似在为他鼓舞,他迈上举重台。双手紧捏杠铃铁杆,李发彬沉重冷静,丝毫不慌,力量从他足尖到核心再分配与四肢,他的肌肉肿胀冒起青筋,双眼泛起血丝,脸庞涨红,荷尔蒙与肾上腺素在这位运动员上飘升,カ量即刻爆发,他将杠铃举至胸前肩部,又一个跳步换成弓步,托住这座泰山,使下肢稳固。就剩最后一步、他用尽浑身解数.咬尽牙冠、两眼放光.
小宇宙爆发啦,他单脚站立起来了!他仅独立举起了这166公斤的“泰山”!
观众席全场沸腾,谁也料不到李发彬的“举重若轻”,谁也料不到“雄鸡独立”。解说员对李发彬独立举杠成功发出肺腑中激动而颤动的高呼;场下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为胜利握紧双拳,他们挥舞五星红旗,他们高声呼“李发彬成功了!”“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