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济南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济南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6 14:52: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八上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是有关青蛙发育过程与菜粉蝶发育过程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没有蛹这一阶段
B.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而青蛙的发育过程则不属于变态发育
C.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中有蛹这一阶段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菜粉蝶的幼体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B
【解析】A、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没有蛹这一阶段,不符合题意。
B、青蛙和菜粉蝶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符合题意。
C、菜粉蝶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不符合题意。
D、青蛙和菜粉蝶的发育的起始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菜粉蝶的幼体生活在陆地上,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及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适于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域
B.地球气候变得干燥会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水环境的限制
D.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答案】D
【解析】A.两栖动物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氧气先溶解在皮肤上的黏液,然后渗透到皮肤内的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液里,因此两栖动物的皮肤必须保持湿润,因此,两栖动物适合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带,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地球气候变得干燥,水源减少,导致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不能完成,两栖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因此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是地球气候变得干燥,B不符合题意。
C.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因此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C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D符合题意。
3.由图示可知,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  )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温度对蛙卵孵化有较大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25 C的温度更有利于蛙卵的孵化。
4.“蛙满堂,谷满仓”。有关两栖动物—青蛙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体用鳃和皮肤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B.属于有性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C.两栖动物就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D.青蛙有“抱对”的行为,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答案】B
【解析】A.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B符合题意。
C.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不符合题意。
D.青蛙有“抱对”的行为,是促进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青蛙是体外受精,D不符合题意。
5.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
B.青蛙产下的卵块中含有受精卵
C.小蝌蚪的发育在水中进行
D.成蛙水陆两栖,用鳃和皮肤呼吸
【答案】D
【解析】A、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卵块含有没受精的卵细胞和已受精的受精卵,B不符合题意;
C、蝌蚪生活在水中,所以青蛙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C不符合题意;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幼体用鳃呼吸,D符合题意。
6.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踢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外鳃→内鳃→肺 B.内鳃→外鳃→肺
C.肺→外鳃→内鳃 D.内鳃→肺→外鳃
【答案】A
【解析】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经过几天以后,长出了口,能够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再过些时候,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身体外面逐渐出现侧线,心脏发育成一心房一心室,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构造都很像鱼。大约再过40天,蝌蚪又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先开始长出后肢,然后又长出前肢,尾部逐渐缩短,内鳃消失,肺形成,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一心室,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不再像鱼,蝌蚪已变成了幼小的青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为成蛙,皮肤辅助呼吸。可见呼吸器官的发育顺序为外鳃-→内鳃-→肺和皮肤。
7.下图表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则从受精卵长成为蝌蚪的过程与下列哪项生活动有关
A.细胞分化、细胞分裂
B.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D.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器官在组成系统,由8大系统构成青蛙。所以生长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池塘中的受精卵可以长成蝌蚪,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有关。
8.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你认为下列哪项是青蛙生殖和发有的特点(  )
①有性生殖 ②无性生殖 ③卵生 ④直接发育 ⑤变态发育 ⑥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 ⑦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
【答案】D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
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别明显,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青蛙的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因此,①③⑤⑥⑦符合题意。
9.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内受精
B.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C.青蛙的受精卵在卵膜内发育为成体
D.青蛙的鸣叫是雄蛙在报警
【答案】B
【解析】A.青蛙有抱对行为,不是在交配,是促进同时排出生殖细胞,提高受精率,是体外受精,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B符合题意。
C.蛙卵外有卵膜,在卵膜内发育为蝌蚪,C不符合题意。
D.青蛙鸣叫是求偶行为,D不符合题意。
10.大鲵是两栖动物,终身保留着尾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鲵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水的束缚
B.大鲵不仅用鳃呼吸,还用肺呼吸,因此被称为两栖类
C.大鲵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D.大鲵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
【答案】D
【解析】A.大鲵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A错误。
B.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大鲵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成体和幼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C错误。
D.大鲵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体外受精,发育过程不能摆脱水的束缚,D正确。
二、实验探究题
11.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试简述理由。
    。
【答案】(1)水温和水源的问题
(2)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孵化率高;水质对蛙卵的孵化也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有利于孵化;水温和水源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
(3)表2;表2实验方案中有对照实验和单一变量
【解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A组与B组在实验设置上存在两各不同的因素,水温和水源(质),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B组孵化出的蝌蚪数量(孵化率)比A组数量少很多,所以原因可能是水温原因,也可能水源的(质)原因,或者与两者都有关。
(2)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A组与B组的变量是水温,C组与D组的变量是水温,只是A、C温度比C、D温度高,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可以说明水温对蛙卵的孵化有影响,在一定的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22-25℃),孵化率就高。
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A组与C组的变量是水源,B组与D组的变量水源,只是A、B是池塘水,C、D是自来水,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池塘水更有利于蛙的孵化,水质对蛙卵的孵化有影响。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①和②结果可以看出,水温和水源对蛙卵的孵化有影响,适宜的温度和池塘水利于蛙卵的孵化。
(3)通过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表2的实验方案更好一些,因为表2形成对对照实验时时,有唯一的变量,而表1中,A组和B组有两个变量,水温和水源,变量不唯一,说服力不够。
三、综合题
12.下图是蝗虫﹑家蚕及青蛙的发育过程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世界文明。蚕吐丝是乙图中   阶段。(填序号)
(2)图甲、图乙和图丙比较,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发育。其中图甲属于   发育,因为比图乙少了蛹期。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鸣声声是   蛙以鸣声招引雌蛙。
(4)青蛙在幼体发育阶段,用   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5)蚕、蝗虫、蛙等个体发育的起点都为   。
【答案】(1)②
(2)变态;不完全变态
(3)雄
(4)鳃
(5)受精卵
【解析】图甲中,A成虫、B受精卵、C若虫、D若虫;图乙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1)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蚕吐丝是乙图中②幼虫期。
(2)图甲、图乙和图丙比较,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其中图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四个阶段,比图甲多了一个蛹期的发育阶段。
(3)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是雄蛙在以鸣声招引雌蛙。雌雄蛙抱对后,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再形成幼蛙,最后发育为能在陆地上生活的成蛙。
(4)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其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5)蚕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家蚕、蝗虫、蛙等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13.下面是部分动物的生殖发育方式图解,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乙、丙所示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但受精方式却有差异,其中   属于体外受精,   属于体内受精(用代码回答)。
(2)甲、乙、丙所示的发育方式都可以称为   发育,但甲的发育过程会经历   四个时期;而乙的发育过程仅经历   三个时期。
(3)若想提高家蚕的产丝量,应适当延长图甲中的   时期(填名称),来提高产丝量。
【答案】(1)丙;甲、乙
(2)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若虫、成虫
(3)幼虫
【解析】图甲中a成虫、b卵、c幼虫、d蛹,图乙中①卵、②若虫、③成虫,图丙中1卵、234蝌蚪、5幼蛙、6成蛙。
(1)从图中看出,甲、乙其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丙受精方式都是体外受精。
故答案为:1、丙2、甲、乙。
(2)甲完全变态发育,乙不完全变态发育,丙青蛙的变态发育,都是变态发育,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乙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14.下图图甲是蝗虫发育过程的三个时期形态图,图乙为青蛙发育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蝗虫的发育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与家蚕发育过程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缺少   期。
(2)图乙生物的发育与图甲生物的发育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受精方式明显不同,图乙生物是   受精。
(3)乙中刚刚孵化出来的②的呼吸器官是   。
【答案】(1)A→C→B;蛹
(2)体外
(3)鳃
【解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1)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是A受精卵,C是幼虫,B是成虫;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所以图甲中蝗虫的发育过程正确的顺序是A→C→B,与家蚕发育过程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缺少蛹期。
(2)青蛙的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先用外鳃呼吸,然后外鳃消失,用内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
吸,像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蝗虫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内受精。因此,图乙青蛙的发育与图甲蝗虫的发育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受精方式明显不同,图乙生物是体外受精。
(3)通过(2)分析可知,乙中刚刚孵化出来的②蝌蚪的呼吸器官是鳃。
15.雌蛙能通过叫声频率较容易地识别出同种雄蛙的声音,图一为两种雄性树蛙叫声频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二为两栖动物的胚胎存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请回答:
(1)繁殖季节,雌雄树蛙在树枝上抱对后,雌蛙产出一堆由黏液形成的泡沫包裹住的卵,雄蛙把   排入泡沫中。在卵袋的泡沫干之前受精卵发育成蝌蚪,从泡沫中钻出,落入树枝下方的水中,最终变成蛙,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树蛙的这种生殖发育方式,是对其   的一种适应。
(2)从图一可推测两种树蛙中   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同一温度下,树蛙A和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对他们繁殖后代的意义是   。
为   。
(4)目前两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结合题目信息请给出一条建议:   。
【答案】(1)精子;变态;生活环境
(2)A;(雌蛙根据频率识别同种雄蛙)提高抱对成功率
(3)在一定范围内水越深,胚胎存活率越高
(4)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青蛙等
【解析】(1)雌雄树蛙的抱对现象,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树蛙的这种生殖发育方式,是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2)根据图一,可以发现在相同温差下,树蛙A的叫声频率变化大,故树蛙A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同一温度下,树蛙A和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有利于雌蛙识别,提高抱对的成功率。
(3)根据图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水越深,胚胎成活率越高。
(4)青蛙可以捕捉害虫,是人类的好帮手,我们要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青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八上4.2.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是有关青蛙发育过程与菜粉蝶发育过程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没有蛹这一阶段
B.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而青蛙的发育过程则不属于变态发育
C.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中有蛹这一阶段
D.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菜粉蝶的幼体生活在陆地上
2.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及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适于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域
B.地球气候变得干燥会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水环境的限制
D.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由图示可知,蛙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  )
A.15℃ B.20℃ C.25℃ D.30℃
4.“蛙满堂,谷满仓”。有关两栖动物—青蛙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体用鳃和皮肤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B.属于有性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C.两栖动物就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D.青蛙有“抱对”的行为,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5.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
B.青蛙产下的卵块中含有受精卵
C.小蝌蚪的发育在水中进行
D.成蛙水陆两栖,用鳃和皮肤呼吸
6.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踢呼吸器官的顺序是(  )
A.外鳃→内鳃→肺 B.内鳃→外鳃→肺
C.肺→外鳃→内鳃 D.内鳃→肺→外鳃
7.下图表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则从受精卵长成为蝌蚪的过程与下列哪项生活动有关
A.细胞分化、细胞分裂
B.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D.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8.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你认为下列哪项是青蛙生殖和发有的特点(  )
①有性生殖 ②无性生殖 ③卵生 ④直接发育 ⑤变态发育 ⑥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 ⑦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
9.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内受精
B.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C.青蛙的受精卵在卵膜内发育为成体
D.青蛙的鸣叫是雄蛙在报警
10.大鲵是两栖动物,终身保留着尾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鲵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水的束缚
B.大鲵不仅用鳃呼吸,还用肺呼吸,因此被称为两栖类
C.大鲵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D.大鲵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
二、实验探究题
11.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试简述理由。
    。
三、综合题
12.下图是蝗虫﹑家蚕及青蛙的发育过程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世界文明。蚕吐丝是乙图中   阶段。(填序号)
(2)图甲、图乙和图丙比较,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发育。其中图甲属于   发育,因为比图乙少了蛹期。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鸣声声是   蛙以鸣声招引雌蛙。
(4)青蛙在幼体发育阶段,用   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5)蚕、蝗虫、蛙等个体发育的起点都为   。
13.下面是部分动物的生殖发育方式图解,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乙、丙所示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但受精方式却有差异,其中   属于体外受精,   属于体内受精(用代码回答)。
(2)甲、乙、丙所示的发育方式都可以称为   发育,但甲的发育过程会经历   四个时期;而乙的发育过程仅经历   三个时期。
(3)若想提高家蚕的产丝量,应适当延长图甲中的   时期(填名称),来提高产丝量。
14.下图图甲是蝗虫发育过程的三个时期形态图,图乙为青蛙发育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蝗虫的发育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与家蚕发育过程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缺少   期。
(2)图乙生物的发育与图甲生物的发育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受精方式明显不同,图乙生物是   受精。
(3)乙中刚刚孵化出来的②的呼吸器官是   。
15.雌蛙能通过叫声频率较容易地识别出同种雄蛙的声音,图一为两种雄性树蛙叫声频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二为两栖动物的胚胎存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请回答:
(1)繁殖季节,雌雄树蛙在树枝上抱对后,雌蛙产出一堆由黏液形成的泡沫包裹住的卵,雄蛙把   排入泡沫中。在卵袋的泡沫干之前受精卵发育成蝌蚪,从泡沫中钻出,落入树枝下方的水中,最终变成蛙,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树蛙的这种生殖发育方式,是对其   的一种适应。
(2)从图一可推测两种树蛙中   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同一温度下,树蛙A和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对他们繁殖后代的意义是   。
为   。
(4)目前两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结合题目信息请给出一条建议: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