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8分)
走过西直街与汇水河路交会处,再往前便是白石街了。朋友,你知道吗,这是最让我欢喜、最叫我浮想连翩的一段路了。单鞋哒哒轻叩着人行道红绿相间的印花地砖,也轻灵地带着我向街路的更深处走去。
清幽的白石巷,苍苔布满的石板路,这不是霁山先生的“白石故庐”吗,①我怎能不踟躇回首细细品鉴呢 “一迳苍苔供瘦策,半簪华发伴残书,②”诗人时而杖策出行,时而案前闲读,竹杖笃笃,声声叠翠,灯花落时,诗思逸出,这是怎样tián静适意的生活啊。可恨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消停的战祸生生在他“诗人”的冠冕上添了两个赤色的大字——③爱国。尚可告慰诗魂的是,他的事迹传颂于后世,④他的诗句活在了后人发烫的唇上快速的血液里。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踟躇( ) tián( )静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 ” 改为“ ” “ ” 改为“ ”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轻灵 B.品鉴 C.适意 D.告慰
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6题。(4分)
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A.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 , , 。B.它既有花之妩媚造型,却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C.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 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 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D.这个过程,是多么美妙而悄然无声。
5.画线的A、B、C、D 四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6.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
②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③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7.根据要求答题。(8分)
当前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还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和思维。
八年级(1)班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吧!
(1)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召唤人们文明上网。(2分)
(2)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依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
示例: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对身边人使用网络情况做一个调查,你调查的对象是谁呢 你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4分)
调查对象:
调查问题:
(二)古诗文积累(10分)
8.默写。(10分,每空1分)
(1) ,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芳草长堤, 。(欧阳修《采桑子》)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朱敦儒《相见欢》)
(4)漫步古诗苑,我们一起感受陶渊明“ , ”[《饮酒》(其五)]的闲适;一起体味杜甫“ , ”(《春望》)的善感;一起享受李清照沉醉溪亭日暮“ , , ”(《如梦令》)的欣喜。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三)课内文本阅读(8分)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9.文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 请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0.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 (2分)
11.选段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很恰当,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做简要分析。(2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 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也可能是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巴在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时,一旁的妈妈总会噘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教给我的“招数”说——妈妈,你真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4分)
14.分析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4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千年敦煌“活”起来
颜维琦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 650年,跨越3 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 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 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 000平方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义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光”,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5.“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 请做解释。(4分)
16.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2分)
17.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 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做出推断。(4分)
展区:时光 如是 世相 人心
甲:张骞出使西域图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原临摹)
【链接材料】
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6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3分)
1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3分)
(七)文言文阅读(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3)至于夏水襄陵(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实是欲界之仙都。
22.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用猿鸣渲染三峡秋天 的气氛;【乙】文用猿鸣渲染了清晨 的气氛。(2分)
2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甲】文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乙】文则是“ ”。(4分 )
四、名著阅读(10分)
24.填空。(3分)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提到的建立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本书分别是 、 、 。
2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7分)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1)以上文字节选自 (国籍) (人名)的《 》,该书被誉为“ ”。(4分)
(2)参考以上两段文字并结合课文说说螳螂是怎样战胜蝗虫的。(3分)
五、写作(60分)
26.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挑战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同学们,助力你成长的是什么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chí chú 恬
2.连—联 逸—溢
3.B 4.B 5.B 6.A
7.(1)示例一: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示例二:文明上网心中记,绿色网络大家建。
(2)查一查,互联网的知识;学一学,互联网的技术
(3)同学 你平时上网主要目的是干什么
8.(1)一曲新词酒一杯
(2)隐隐笙歌处处随
(3)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4)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9.动作(或细节)描写。作用: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又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关心。
10.第一次,看见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那老态龙钟的样子,“我”被深深的父爱感动得流泪了。第二次,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看不见了,“我”想到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于是眼泪又涌上来了。(大意正确即可)
11.从内容上写“我”与父亲分别时对他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突出了主题。从结构上看,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了前文的第一次流泪。
12.集中描写农场上闲下来时,“我”用草帽玩耍,父亲为“我”配乐和父亲用草帽做成风筝,陪“我”嬉戏,伴“我”童年的故事。
13.此句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是父亲这样的陪伴,使自己快乐成长,飞向远方。
14.题目充满画面感和动感,像一幅素描展示了一个父亲在那贫困的年代,用自己唯一的身外之物,极力给了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又是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还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15.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6.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7.示例: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绮罗人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等有关。
18.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9.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20.(1)同“缺”,空隙、缺口 (2)正午 (3)冲上、漫上 (4)快
21.(1)空荡的山谷中传来接连不断的猿叫,声音悲凉婉转,凄惨悲凉,很久才消失。
(2)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22.凄凉萧瑟 充满生机与活力
2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24.《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25.(1)法国 法布尔 昆虫记 昆虫的史诗
(2)螳螂主要利用心理战术战胜蝗虫;先以“惊奇的姿势”和可怕的声音威胁对方,再用“死死盯人的战术”震慑对方,最后用它的武器制服对方。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