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襄陵(xiāng) 追溯(sù) 抵御(yù)
B.长啸(xiào) 荇草(xìng) 颓败(tuí) 急湍(tuān)
C.轩邈(miǎo) 鸢飞(yān) 横柯(kē) 缥碧(piǎo)
D.东皋(gāo) 驱犊(dú) 萋萋(qī) 戾天(lì)
2.(本题5分)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对自己所读的名著做了介绍,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以真实为生命,比如《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斯诺用自己在中国陕甘宁地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从作品的标题到内容,都采取了客观的原则写作,态度不褒不贬。
B.虚构的文学作品,其内核很多也是有现实因素的,比如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虽然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却对当时的官场文化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揶揄,比如唐僧历尽劫难来到西天佛门圣地灵山,二位尊者却向他索要“人事”,才能面见如来。
C.很多文学作品有作者自传的影子,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位坚强的战士的故事,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写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与作者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十分相似。
D.名著,可以超越时空让人们反省自己、反思社会,比如舒庆春的“北漂青年”“祥子”,曾经满怀理想,但是几次受挫,理想幻灭,从一个要强的青年堕落成社会混混,不是源于他生性懒惰,而是那个社会就容不下一个淳朴的青年实现哪怕是卑微的梦想。
3.(本题5分)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B.《答谢中书书》——张岱——南朝齐梁
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文学家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4.(本题5分)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图书。
C.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5.(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在第一时间紧急动员,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防控工作。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C.阅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后,使我感知到了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0分)
6.(本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头垒筑的城门只是几个大小不一的门洞,除了牢固结实,丝豪没有巍峨雄伟的感觉。这些看上去其貌不扬的shā石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将方圆3公里的古城围合得如铁桶一般,而且固若金汤,只留有7个城门作为出入通道。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垒筑( ) 巍峨( ) shā( )石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
(3)文中“其貌不扬”的“扬”的意思是________;“固若金汤”中,“金汤”的意思是_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现了城墙的建筑情况。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7.(本题10分)综合性学习
小刚在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以后,就联想到寒假看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一副对联,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补充上联。
链接材料: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电影《长津湖》的续集,讲述了七连战士们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战斗之后,面临的更艰巨的挑战——在美陆战一师退车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阻击敌军。影片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主义精神。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保家卫国显英雄本色 横批:中国精神
四、对比阅读(共17分)
(本题17分)“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8.(3分)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9.(3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____________
(2)亲入村落____________
(3)臣亦不觉流涕____________
(4)臣窃度之____________
10.(2分)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11.(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12.(3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
13.(2分)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8分)
(本题9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不抢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打仗。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据毛泽东说,萝卜大得可以一个“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靠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毛泽东幽默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他们只有俘获了部族人以后才能找到向导引路。他们同这些向导交上了朋友,出了藏族境界之后,许多向导继续参加长征。有些人现在是陕西党校的学员,有朝一日可能回到本土去向人民解释“红”汉和“白”汉的不同。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14.(3分)选文中提到“出了藏族境界之后,许多向导继续参加长征”,这说明了什么?
15.(3分)从整部作品看,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16.(3分)联系上下文,请谈谈红军过大草地遇到了哪些困难。
(本题9分)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没输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17.(3分)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笑。
18.(2分)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
19.(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男生形象。
20.(2分)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
六、作文(共40分)
21.(本题40分)写作。
一年四季,人们所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时节,不同地方、不同生活、不同心情的人所看到或者希望看到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大自然有自己的本色,但经过人的主观情感的加工,人们的生活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色彩。比如同是十月,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十月是红色的;在丰收农民的眼中,十月是金黄色的……在不同心境的人眼里,相同的日子,面对相同的事物,其色彩可能就各不相同。那么,在你眼里,在你心里,或者在你的想象里,十月又是什么颜色呢?
请以“十月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C2.A3.B4.D5.C6. (1)lěi wēi 砂 (2)“丝豪” “丝毫” (3)漂亮,美丽 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非常坚固 (4)拟人 夸张7.忠肝义胆表赤子之心8.D 9. 门 亲自 眼泪 揣测,估量 10.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11.(1)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 12.“气”指气质或精神气色,诗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13.①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②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14.说明了红军以自己的严格纪律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了少数民族群众,使他们真正了解红军、了解革命,并积极主动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15.(1)精明又博学多才;(2)自尊心强;(3)处事果断;(4)爱军爱民;(5)质朴乐观。 16.(1)缺少食物;(2)当地少数部族仇视红军;(3)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17.相同点:认为这个男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不同点:(1)是出乎意料的笑。男生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经验,很特别,也很有趣。(2)是充满疼爱的笑,有欣赏,也有承诺。 18.父亲:简单粗暴。孩子几门主课没考好,就用皮带抽,用脚踢。
“我”:①耐心细致。男生认为自己的分数应比同桌的高时,给他做出详细的解析。②因势利导(灵活变通)。决定给男生加分时,没有直接给他加分,而是让他重画一幅。③鼓励为主。美术课上两次表扬男生;男生讨分数时,夸他聪明。 19.①天真。希望老师开恩,送他5分,下次还给老师。②执着。想尽各种办法向老师讨分数,不成功不罢休。③自信。和同桌相比,觉得自己画得更好。④谨慎。小心翼翼地关门(叮嘱老师不要告诉其他同学)。 20.老师的某一句话或许是不经意的,但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21.范文:
十月的色彩
我抚摸过三月的翠绿,观赏过八月的火红,玩赏过腊月的洁白,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十月的色彩。
十月是红色的,你看,一棵棵高粱又红又壮像一束束火把。熟透的草莓更是让人喜爱,从远处眺望那一片片高粱地,好似一片片火海,给大地点缀了色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十月是金色的。你看,一片片麦穗长得又高又壮,像一只只美丽的金蝴蝶。一阵秋风吹过,稻谷翻起金色的“浪花”给土地公公披上了帅气的“西装”,孩子们在金色的海洋里尽情的玩耍,为十月加上了一笔欢笑。
十月是绿色的。你看,那松树挺起身上绿色的“铠甲”保护着森林里的动植物。别的树木都变黄了,唯独松树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仔细看,还可以看到小松鼠在树木之间跳来跳去,有的还在树上吃松果呢!孩子们,在那里捉迷藏,玩的可高兴了。
十月是白色的,你看,那洁白的棉花上写满了农民的汗水,那大地上的白色写满了农民的辛劳。洁白的棉花像雪一样白,像云一样轻,像雾一样柔,再加上绿色的枝叶,更衬托出农民的心血。
十月是紫色的,你看,那葡萄架上挂满了晶莹透明的紫宝石,像玛瑙,像珍珠,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一个个葡萄宝宝躺在绿色的“摇篮”里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享受着秋风的凉爽,再加上农民的“特殊照顾”,咬一口酸甜可口,好吃极了。
十月是蓝色的。你看,天空凝视着大地,凝视着高山。啊!十月在和蓝天比眼力,比谁看的远,十月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平原,看到了人们自由自在的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十月是彩色的。它把红色给了高粱,把金色给了麦穗,把绿色给了森林,把白色给了棉花,把紫色给了葡萄,把蓝色给了天空。正是有了十月的色彩,才有了五颜六色的秋。我爱你,十月的色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