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09: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分)
1.(本题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甚至对如何正确理财都提出了建议。
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生动叙述了朱德同志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
D.《昆虫记》一书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2.(本题5分)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其中颔联“争”这个动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的活力。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叹春、惜春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3.(本题5分)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4.(本题5分)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四部名著相对应的评论( )
(1)《朝花夕拾》(2)《红星照耀中国》(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傅雷家书》
a.且不说主人公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仅是他的一段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黎汝清
b.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温儒敏
c.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某些现状的不满之情。——柳斌杰
d.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
A.d a c b B.a b c d C.d b a c D.c b a d
5.(本题5分)《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0分)
6.(本题10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liàn,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跋涉( ) 脊梁( ) 锻liàn( )
(2)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少年时代 B.刻苦时期 C.志同道合 D.徒步跋涉
(3)我国传统多采用天干地支计时法,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已等。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据此推算,深夜二点钟应是( )
A.丑时 B.寅时 C.卯时 D.辰时
(4)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人名),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本题8分)正值党的百年诞辰,通城中学开展了“同庆百年华诞,重温红色经典”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7.(3分)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近日,在南通市市北文体中心广场,100多架架子鼓组成音乐矩阵,奏响了一曲曲气势恢宏的经典乐章,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演出现场,小鼓手们饱含激情,鼓点铿锵有力,激昂奔放。他们演奏了《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和《红星歌》等红色经典曲目,奏响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动人乐章。本次活动邀请了一百多名10岁左右的少儿鼓手,他们都来自南通的多所小学。
8.(3分)演出活动结束后,你作为江海少年通讯社的小记者去采访了其中一位少儿鼓手,请你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9.(2分)采访任务结束后,你回到通城中学,班级里正在开展“重温红色经典”的名著阅读活动,有一名同学朗诵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这样一段话:“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你知道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价吗?有同学正在讨论:“《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题目有什么含义?”请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共15分)
(本题15分)“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3分)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11.(2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____________
(2)亲入村落____________
(3)臣亦不觉流涕____________
(4)臣窃度之____________
12.(3分)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13.(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14.(2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
15.(2分)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
(本题12分)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饭是由两个态度冷淡的孩子侍候的,确切地说是由他们端来的,他们穿着大了好几号的制服,戴着红军八角帽,帽舌很长,不断掉下来遮住他们的眼睛。他们最初不高兴地看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友善的微笑。这使我胆子大了一些,他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招呼他:“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②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③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④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⑤“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
⑥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材料二】
①在路上的最后一天,我们在一个青翠的山谷中间的一个村子里歇脚吃中饭,所有的孩子们都来看他们头一次看到的洋鬼子。我决定考他们一下。
②“什么叫共产党员?”我问道。
③“共产党员是帮助红军打白匪和国民党的人,”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开腔道。
④“还有呢?”
⑤“他帮助我们打地主和资本家!”
⑥“那么什么叫资本家呢?”这个问题可难住了一个孩子,可是另外一个孩子回答说:“资本家自己不干活,却让别人给他干活。”这个答复也许过分简单化了,不过我继续问:
⑦“这里有地主和资本家吗?
⑧“没有!”他们都齐声叫道,“他们都逃跑了!
⑨“逃跑了?怕什么?
⑩“怕我们的红军!”
“我们的”军队,一个农村孩子说“他的”军队?显然,这不是中国,但是,如果不是中国,又是什么国家呢?我觉得这是不可信的。谁把这一切教给他们的呢?
我后来看到红色中国的教科书和遇到圣诞老人徐特立时,终于知道了是谁教给他们的。徐特立曾经担任过湖南一所师范学校的校长,现在是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
事实上,那天下午我就要见到他,那是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旅队走下最后的一个山坡,踏进红色中国临时首都的时候。
【材料三】
①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②“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③“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④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16.(3分)小麦对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表示欣赏,将自己的赏析写下来。
17.(4分)海涛不能理解材料二中宾语“红军”前为什么要加定语“我们的”,你为他说明。
18.(3分)彭德怀对“红小鬼”的态度怎样?请你结合原著的一个情节对小麦说明。
19.(2分)你根据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拟一个标题,并结合三则材料写出理由。
(本题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背向大地的爱
纳兰泽芸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走快点了,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越来越黑,仿佛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说:“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巨大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他觉得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的。他知道,此刻的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和小鸟一起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紧闭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⑧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他感觉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部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数小鸟数得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不自觉地放松了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他笑了。
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
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着的大地,还要深沉。
20.(2分)文章②段运用了________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1.(2分)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22.(2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⑧段中的画线句。
23.(2分)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⑩段中出现“电缆”这一情节的作用。
24.(2分)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共40分)
25.(本题4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C2.C3.A4.D5.A6.(1) bá jǐ 炼
(2)C
(3)A
(4) 美 毛泽东 吃苦坚韧 自强自立
7.百鼓齐鸣奏华章,庆祝建党一百年(意对通顺即可) 8.采访问题围绕建党百年和演出活动即可。 9.红军长征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0.D 11. 门 亲自 眼泪 揣测,估量 12.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13.(1)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 14.“气”指气质或精神气色,诗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15.①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②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16.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红小鬼”的年龄小、身量小,表现出小孩子的纯真/喜怒形于色/儿童心性。 17.说明孩子们把红军作为自家人/有认同感,也表现出他们身为红军中的一员的自豪感。 18.非常喜欢。有一次彭德怀才看演出时,将自己的棉衣披在旁边的小号手身上/他常常和“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孩子们讲政治和个人问题/和一个孩子讨论“大鼻子”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 19.标题:生气勃勃的少年们/信仰坚定的“红小鬼们”
材料一中“红小鬼们”自愿来帮忙,不愿被叫做“喂”,而是自觉把自己作为红军战士,在高度的自尊中表现出活力和生机/坚定的信仰;
材料二中孩子把红军当作救星,认为红军是战无不胜的,在极度的信任中表现出生机/坚定的信仰;
材料三中少年们对自己的任务认真、不折不扣地执行,在极度的责任感中表现出生机/坚定的信仰。
20. 自然环境描写或环境描写。 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灾难也许马上就要发生。 21.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镇定的父亲,一个对女儿充满浓浓爱意的父亲。 2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在龙卷风里的状态,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以及人在巨大灾难面前的渺小、无助。 23.电缆的出现.给了绝望的“他”一次生命的转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4.一是写出了父亲在这场龙卷风中,用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姿势挽救了女儿,使女儿安然无恙.二是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 爱比大地更深沉、更厚重。
25.参考例文:
回味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某一天,若是世间变得荒颓乏味,我,又能做些什么?
回味,足矣。
回味往昔,忘忧的童年,多么无忧无虑,无知无畏!我们在树荫下的嬉戏玩耍,一块糖果一人一口分享;从操场上跑过,张开双臂,足底带起一路飞沙;亲昵无间的绰号,现今忆起,依旧熟悉;畅想未来,憧憬明日,我当老师,你当科学家;你拉着我的手,我攀着你的肩,说些无忌无猜的话语,即便今天吵了嘴,明天还在一起“过家家”。这样的童年,多么值得回味!
回味往昔,同桌的你。妙龄时节、风华正茂,你我间那真挚纯洁的友谊我回味良久,无法忘记。记得体育课上,我跑步崴到脚踝,痛的瘫坐地上,龇牙咧嘴,五官拧成一团。是你二话不说将我搀起,你拖住我胳膊的力量,在我耳边的关心话语,回味起来,怎能忘记?记得有几个“捣蛋鬼”给我起了古怪的外号,肆意取笑,我脸涨得通红、舌头打结,不知如何反驳,是你站出来将他们呵斥,给我解围。这样的友谊,多么值得回味!
回味往昔,谆谆教诲。记得有次小测,复习准备不足,动歪点子,打起小抄的主意。但是手儿抖、心儿慌,纸条不知往哪藏。不幸被“慧眼所识”,您意味深长的一瞥,已让惭愧的浪潮将我吞噬,头皮发麻、想化作尘烟,消散于风。您向我走来,我心砰砰直跳,小条早就攒成团、丢到地上。我小声说“老师,我错了。”您眉头稍蹙的看我一眼,在桌角不轻不重的一拍,悠然而去。课下,我主动认错,也许是已看出了我的无地自容,您眉角一扬,语气缓和而郑重的说道“记住这次,我不希望再次看到了。”我心里狠狠的呐喊道“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您往日对我的严格要求,已渗入我的言行举止;那些谆谆教诲,已在我身上留下深刻痕迹。这样的师生情,多么值得回味!
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就算没有了丰富的色彩,失去前进动力,甚至陷入羁绊和痛苦,我们仍然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用这些心中最美好的回味,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然后眺望远方、打点行囊、抖擞精神,徒步走入成功的殿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