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分)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40°,x°,则x= _________ 度.
2.(5分)在△ABC中,∠C=90°,∠A:∠B=1:2,则∠A= _________ 度.
3.(5分)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5,如果这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则a= _________ .
4.(5分)在△ABC中,若∠A=∠B=40°,则∠C的外角是 _________ 度.
5.(5分)在△ABC和△A′B′C′中,AB=A′B′,∠A=∠A′,要说明△ABC≌△A′B′C′,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 .
6.(5分)如图,△ABC≌△ABD,∠C=100°,∠ABC=30°,则∠CAD= _________ 度.
7.(5分)如图,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后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_________ .
8.(5分)如图,OA=OC,OB=O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_________ 对.
9.(5分)在△ABC中,∠C=100°,∠A和∠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AOB= _________ 度.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0.(4分)在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11.(4分)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1
B.
3,4,5
C.
1,5,6
D.
,3,
12.(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③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分别交于一点.
A.
1
B.
2
C.
3
D.
4
13.(4分)如图,∠A,∠1,∠2的大小关系是( )
A.
∠2>∠1>∠A
B.
∠1>∠2>∠A
C.
∠A>∠2>∠1
D.
∠A>∠1>∠2
14.(4分)下列作图语言中,正确的是( )
A.
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
B.
延长射线OA到B点
C.
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
D.
过∠AOB内一点P,作∠AOB的平分线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如图,已知△ABC,完成下列作图(作图工具不限);
(1)作出AB边上的高CE;
(2)BC的垂直平分线MN;
(3)∠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F;
(4)AC边上的中线BG.
2.如图,已知AD平分∠BAE,∠B=∠D,AB=AD,说出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ABC≌△ADE;
(2)DE=BC.
3.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中线AD上,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
4.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AB=AC;②∠B=∠C;③∠BAC=∠EAD;④AD=AE.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用序号?的形式)编拟一个由三个条件能推出一个结论成立的题目,并说明成立的理由.
解:选择的三个条件是: _________ ;成立的结论是: _________ .理由如下:
5.如图,已知AB=CD,AD=CB,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请填空说明下列判断成立的理由:(1)∠A=∠C;(2)DE=BF.
解:(1)连接DB
在△ADB和△CBD中
∵
∴△ADB≌△CBD( _________ )
∴∠A=∠C( _________ )
(2)∵△ADB≌△CBD(已证)
∴DE=BF( _________ )
6.如图(1),AB⊥AD,ED⊥AD,AB=CD,AC=DE,试说明BC⊥CE的理由;
如图(2),若△ABC向右平移,使得点C移到点D,AB⊥AD,ED⊥AD,AB=CD,AD=DE,探索BD⊥CE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5分)
1.(5分)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40°,x°,则x= 110 度.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04764
分析:
根据内角和是180°可知.
解答:
解:x=180°﹣30°﹣40°=110°.
故答案为:110.
点评:
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2.(5分)在△ABC中,∠C=90°,∠A:∠B=1:2,则∠A= 30 度.
3.(5分)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5,如果这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则a= 5 .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304764
分析:
根据已知的两边,则第三边可能是2或5;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
第三边可能是2或5.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当三边是2,2,5时,则2+2<5,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三边是2,5,5时,则2+5>5,能构成三角形.
则a=5.
点评:
特别注意检查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5分)在△ABC中,若∠A=∠B=40°,则∠C的外角是 80 度.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04764
分析:
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
解:∵∠A=∠B=40°,
∴∠C的外角为:∠A+∠B=80°.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比较简单.
5.(5分)在△ABC和△A′B′C′中,AB=A′B′,∠A=∠A′,要说明△ABC≌△A′B′C′,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AC=A′C′ .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04764
专题:
开放型.
分析:
本题是开放题,已知AB=A′B′,∠A=∠A′,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分别对应相等,故添加AC=A′C′,根据SAS判定△ABC≌△A′B′C′.此题答案不唯一.
解答:
解:所添条件为:AC=A′C′.
∵AB=A′B′,∠A=∠A′,AC=A′C′
∴△ABC≌△A′B′C′(SAS).
故填AC=A′C′.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6.(5分)如图,△ABC≌△ABD,∠C=100°,∠ABC=30°,则∠CAD= 100 度.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5分)如图,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后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
考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304764
分析: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则多边形的形状就不会改变.
解答:
解:这样做的道理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
8.(5分)如图,OA=OC,OB=O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2 对.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04764
分析:
利用SAS来判定△OAD≌△OCB,从而得出∠A=∠C,AB=CD,∠OBC=∠ODA,即∠ABC=∠CDA,利用AAS判定△ABE≌△CDE.
解答:
解:∵OA=OC,OB=OD,∠O=∠O
∴△OAD≌△OCB
∴∠A=∠C,AB=CD,∠OBC=∠ODA
∴∠ABC=∠CDA
∴△ABE≌△CDE
∴图中共有两对全等三角形.
故填2.
点评:
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常用的判定方法有AAS、SSS、SAS、HL等.做题时要从已知开始结合判定方法逐个验证,做到由易到难,不重不漏.
9.(5分)在△ABC中,∠C=100°,∠A和∠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AOB= 140 度.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0.(4分)在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04764
分析:
在锐角三角形的外角中,有三个钝角;在直角三角形外角中,有两个钝角;在钝角三角形外角中,有两个钝角.综上可知,在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3个.
解答:
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可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可有3个锐角,
所以对应的在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3个.
故选A.
点评:
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
(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11.(4分)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1
B.
3,4,5
C.
1,5,6
D.
,3,
12.(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③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分别交于一点.
A.
1
B.
2
C.
3
D.
4
考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04764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三角形三条高可以在内部,也可以在外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边上.
解答:
解:①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故正确;
②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故错误;
③直角三角形有两条直角边和直角到对边的垂线段共三条高,故错误;
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分别交于一点是正确的,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交于一点,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两个.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正确理解.
13.(4分)如图,∠A,∠1,∠2的大小关系是( )
A.
∠2>∠1>∠A
B.
∠1>∠2>∠A
C.
∠A>∠2>∠1
D.
∠A>∠1>∠2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04764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解答.
解答:
解:∵∠2是△ACE的一个外角,∴∠2>∠A,
又∵∠1是△BDE的一个外角,∴∠1>∠2,
∴∠1>∠2>∠A.
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点评:
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
(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常用关系(3).
14.(4分)下列作图语言中,正确的是( )
A.
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
B.
延长射线OA到B点
C.
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
D.
过∠AOB内一点P,作∠AOB的平分线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如图,已知△ABC,完成下列作图(作图工具不限);
(1)作出AB边上的高CE;
(2)BC的垂直平分线MN;21世纪教育网
(3)∠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F;
(4)AC边上的中线BG.
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304764
分析:
(1)延长AB,从点C向AB的延长线作垂线,交于点E,CE就是所求的高;
(2)以点B,C为圆心,大于BC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的交点为M,从点M向BC作垂线,交BC于点N,MN就是所求的垂直平分线;
(3)以点C为半径,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C,BC两点为P,Q,以点P,Q为圆心,大于PQ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的交点为K,连接CK并延长交AB于点F.CF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
(4)先求出AC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交点G,连接BG就是所求的中线.
解答:
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作图.
2.如图,已知AD平分∠BAE,∠B=∠D,AB=AD,说出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ABC≌△ADE;
(2)DE=BC.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4764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来证两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DE=BC.
解答:
解:(1)∵AD平分∠BAE,
∴∠EAD=∠CAB.
∵∠B=∠D,AB=AD,
∴△ABC≌△ADE.
(2)由(1)知△ABC≌△ADE,
∴DE=BC(全的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AAS、SSS、SAS、HL等.
3.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中线AD上,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04764
专题:
证明题;开放型.
分析: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为:△ABD≌△ACD;△ABE≌△ACE;△BDE≌△CDE.
解答:
解:△ABD≌△ACD;△ABE≌△ACE;△BDE≌△CDE.
在△ABC中,
∵AB=AC,点E在中线AD上,
∴BD=DC,
在△ABD和△ACD中,
,
∴△ABD≌△ACD(SSS),
∴∠BAD=∠CAD,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AB=AC,AD是△ABC的中线,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DE=∠CDE=90°,
在△BDE和△CDE中,
,
∴△BDE≌△CDE(SAS).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SSS,SAS,AAS,HL等.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验证,由易到难,不重不漏.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结合已知在图形上的位置,依据全等的判断方法进行做题.
4.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AB=AC;②∠B=∠C;③∠BAC=∠EAD;④AD=AE.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用序号?的形式)编拟一个由三个条件能推出一个结论成立的题目,并说明成立的理由.
解:选择的三个条件是: ①③④ ;成立的结论是: ② .理由如下: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4764
专题:
证明题;开放型.
分析:
此题有多种解法,需以给出的条件进行整理,看哪些适合做条件哪些适合做结论,再进行证明.
解答:
解:∵∠BAC=∠EAD,
∴∠BAC+∠CAD=∠EAD+∠DAC.
即∠BAD=∠CAE.
∵AB=AC,AD=AE,
∴△BAD≌△CAE.
∴∠B=∠C.
故填:①③④;②.
点评: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5.如图,已知AB=CD,AD=CB,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请填空说明下列判断成立的理由:(1)∠A=∠C;(2)DE=BF.
解:(1)连接DB
在△ADB和△CBD中
∵
∴△ADB≌△CBD( SSS )
∴∠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2)∵△ADB≌△CBD(已证)
∴DE=B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6.如图(1),AB⊥AD,ED⊥AD,AB=CD,AC=DE,试说明BC⊥CE的理由;
如图(2),若△ABC向右平移,使得点C移到点D,AB⊥AD,ED⊥AD,AB=CD,AD=DE,探索BD⊥CE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