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9 15: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泸教2011 九年级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练习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练习过程,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各种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难点】
实验误差的分析。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 药匙 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 细口瓶 标签
氯化钠 蒸馏水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通过溶质质量分数来求解溶液配制过程中所需溶质和溶剂质量的计算。如果让你亲自来配制一定量的某溶液,那应该如何操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一下溶液配制的过程。
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1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提出问题: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是多少?需要水的体积是多少ml (水的密度为1g/ml)。具体如何配制呢?
【实验步骤】
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3 g,需要水的质量为 47 g,体积为 47 ml。
称量:用 托盘天平 称取所需氯化钠质量,放入 烧杯 中。
量取:用 量筒 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倒入盛有氯化钠的 烧杯 中。
溶解:用 玻璃棒 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装瓶: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 细口瓶 中,盖好瓶塞并贴标签。
请你思考:
实验过程产生误差(浓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有哪些?
浓度偏大:1.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2.量取水时,俯视读数。3.砝码锈蚀等。
浓度偏小:1.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就开始称量。2.物品和砝码放反了,且用到游码。3.砝码破损。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5.装氯化钠的烧杯原来有水。6.氯化钠不纯。7.氯化钠倒洒了等。
实验活动2 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亲身体验用氯化钠和水配制溶液的方法。那么我们如何应用这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溶液呢?实验操作与上述实验有什么异同点呢?
【实验步骤】
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5 g(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体积为 24 ml,需要水的质量为 25 g,体积为 25 ml。
量取:用 量筒 量取所需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 烧杯 中。
混匀:用 玻璃棒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装瓶: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 细口瓶 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三.问题讨论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若要增大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四.课后延伸
农业上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提供以下药品:氯化钠,蒸馏水,20%的氯化钠溶液。如何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你有几个方案,写下来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
【随堂检测】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玻璃棒
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贴上标签
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现欲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⑵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⑶在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填“<”,“=”或“>”)。
⑷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 。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对托盘天平仪器的正确操作能力,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已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并对相关注意问题作了讲解,所以整节课显得井然有序,同学之间的配合也较默契,但也出现少数同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出现不规范现象,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训练中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