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1:3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2021级(八上)语文第10课《三峡》作业
A卷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巘(yǎn)属引(sh )沿溯阻绝(sù) B怪柏(bǎi)素湍(tuān)略无阙处(quē)
C曦月(xī) 御风(yù)重岩叠嶂(zhàng) D襄陵(xiāng)凄异(qī)飞漱其间(sh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 良多趣味(实在)
C. 回清倒影(清波) D. 或王命急宣(或者)
3.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很、甚)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飞漱其间(冲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略微没有) 绝巘多生怪柏( 极 ) 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不以疾也(疾病)
C.不见曦月(太阳) 属引凄异(连接) D.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或王命急宣(或者)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晴初霜旦 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 巧妙绝伦
C.不以疾也 深恶痛疾 D.高猿长啸 拔苗助长
7.下列句中的“之”字与“春冬之时”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夫君子之行 C.何陋之有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不见曦月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下列对《三峡》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湍急。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潭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2.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言文句子默写。
13.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1)自三峡七百里中, , 。
(2)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____。
(3)初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谷传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中侧面描写山势峻拔陡峭的句子是 , 。
(6)《三峡》中侧面表现夏季三峡水流极快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 ,

14、文言文翻译。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填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1)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的特点。
(2)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
1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B卷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三峡》(略)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 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夏水襄陵 襄:襄阳城 B.不以疾也 疾:快
C.色如人负刀牵牛 负:背 D.犹望见此物 犹:仍然,还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司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春冬之时 花之富贵者也
C.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D.故行者谣曰 卿今者才略
1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朝 发 黄 牛 暮 宿 黄 牛 三 朝 三 暮 黄 牛 如 故
20.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2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先总括三峡的地貌特点,只从正面突出了山之高。
【甲】文巧借视觉、听觉再现三峡秋日叶落、水瘦山空的特点。
C.【乙】文中黄牛滩最大的特点就是山高水纡。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2.【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作用有何不同
名著阅读
2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 、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课外古诗赏析(6分)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2021级(八上)语文第10课《三峡》作业答案
1-12:A D D A C A B D B B D A
14.略
1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填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湍急 )的特点。(2)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1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A【解析】A项,襄:冲上、漫上。
B【解析】A项,代词,那/代词,他,指陈尧咨;B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项,连词,所以/名词,学过的知识;D项,代词,用于动词之后,……的人代词,用于时间词之后,……时候。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0(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人已经难以到达,不能探究其中的实际情况。
21.A【解析】A项,不仅从正面突出了山之高,还从侧面突出了山之高。
22.【甲】文引用渔者歌谣是为了说明猿声的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乙】文引用行者歌谣是为了突出水路曲折。
23. D 24.B
25.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6.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