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1:4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 》测试题
1.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制作的一个关于领袖人物形象的表格,还有A、B、C三处未填出,请帮他补充完整。
人物 性格 事件
毛泽东 敢于反抗 爱军爱民 ①与父亲对抗,剪辫子、参军; ②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A
平易近人 温和文雅 ①把胳膊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 ②第一次与斯诺见面用英语打招呼,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朱德 B ①他所率领的部队行动异常灵活,作战策略千变万化; ②作为全军的统帅,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
贺龙 有勇有谋 忠诚谦虚 C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1)以上文段出自《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家)的记者_______________。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_________。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
(2)选段的“A”指的是谁?选文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3.(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
A.北伐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红军长征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选出匹配不当的一项,并写出正确的评价语。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选( )项
评价语: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我从他的一位以前的同学那里,从外国人称为中国“国民革命”的一九二五到二七年的大革命时代中与他共事的国民党人士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他的情况。但是从他自己身上,我后来还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他使我感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选文出自美国①_______________所写的②《_______________》,中文译名③《_______________》,它的文体是④_______________。
(2)“他”是谁?在作者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分析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他”这一人物形象。
5.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①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②你支持“这场军事政变”吗?请说明理由。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坐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词语“染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原著回答:“我”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7.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文中A是谁?在斯诺的眼中他是传奇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8. 《红星照耀中国》中他(埃德加·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国民族的精华,这里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_______________。“他是大个子,像只老虎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这句话描述的是书中的_______________(人名)。
9. 某班举办“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主题班会,班主任根据《红星照耀中国》设置了以下两个活动,请你完成。
(1)【经典故事会】请讲述一个书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2)【名著推荐会】请给《红星照耀中国》撰写一则推荐语。(100字以内)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天早上,我登上预旺堡又宽又厚的黄色城墙,从上面往下看,一眼就望得到三十英尺下的地面上在进行着许多不同的、却又单调和熟悉的工作。这仿佛把这个城市的盖子揭开了一样。城墙有一大段正在拆毁,这是红军干的唯一破坏行动。对红军那样的游击战士来说,城墙是一种障碍物,他们尽量在开阔的地方同敌人交锋,如果打败了,就不固守城池消耗兵力,因为在那里有被封锁或歼灭的危险,而要马上撤退,让敌人去处于这种境地。一旦他们有充分强大的兵力可以夺回那个城池时,城墙拆了就容易一些。
在开了枪眼的雉堞上刚兜了一半,我就遇见了一队号手——这时总算在休息,这叫我感到( ),因为他们的响亮号声已接连不断地响了好多天了。他们都是少年先锋队员,不过是小孩子,因此我停下来对其中一个号手谈话时就采取了一种多少是父辈的态度。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戴着一顶褪了色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面那个号手可一点也不是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这样的一个小孩子你一看到心就软了下来,就像遇到一个需要友情和安慰的流浪儿一样。我想,他一定是非常想家的吧。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估计错了。他可不是妈妈的小宝贝,而已经是一位老红军了。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参加了红军。
“四年!”我不信地叫道,“那么你参加红军时准是才十一岁啰?你还参加了长征?”
“不错,”他得意扬扬有点滑稽地回答说,“我已经当了四年红军了。”
“你为什么参加红军?”我问道。
“我的家在福建漳州附近。我平时上山砍柴,冬天就采集树皮。我常常听村里的人讲起红军。他们说红军帮助穷人,这叫我( )。我们的家很穷。一家六口,我的父母和三个哥哥。我们没有地。收成一半以上拿来交租,所以我们老是不够吃。冬天,我们烧树皮汤喝,把粮食省下来作来春的种子。我总是挨饿。”
“有一年,红军来到漳州附近。我翻过山头,去请他们帮助我们的家,因为我们很穷。他们待我很好。他们暂时把我送到学校去读书,我吃得很饱。几个月以后,红军占领了漳州,来到我们村子上。地主、放债的和做官的都给赶跑了。我家分到了地,用不着再缴税缴租了。家里的人很高兴,都( )我。我的两个哥哥参加了红军。”
“他们现在在哪里?”
“现在?我不知道。我离开江西时,他们在福建的红军里,他们和方志敏在一起。现在我可不知道了。”
“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
“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 (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高兴 称赞 喜欢B.喜欢 高兴 称赞C.高兴 喜欢 称赞D.称赞 喜欢 高兴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红小鬼参加红军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三点)
(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城墙有一大段正在拆毁,这是红军干的唯一破坏行动。(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帽子下面那个号手可一点也不是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从红小鬼身上你读到了哪些品质?(写出四点)
(5)《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_______________。唯一有名字的红小鬼是_______________,郑重地请求作者_______________,以免给外国人留下坏印象。
1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在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有关出身与家庭、外貌形象、童年经历的材料,分别写出材料中的“他”或“我”指的是谁。
①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
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③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爸爸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大家说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④他仇视有钱人。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菜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
《红星照耀中国》答案:1.A周恩来,B英勇善战 同甘共苦,C①传说他用一柄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②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2.(1)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毛泽东;选段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的品质。
3.(1)结合题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以及平时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可知“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红军长征沿途,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适了有利条件。
故选C。
(2)B项,“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不是对周恩来的评价,“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是对徐海东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内容可知,周恩来自信,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头脑冷静,细心热情,善于计划,最善于处理矛盾,化解危机,精力、记忆力过人,热爱人民,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碎知识分子和革命者。
4. (1)①埃德加·斯诺,②红星照耀中国,③西行漫记,④纪实作品
(2)周恩来。周恩来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态度温和、轻松愉快、平易近人、充满活力的人。
(3)①运用外貌描写来彰显周恩来独特而吸引人的气质。
②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周恩来的性格特点,将作者心中的“狂热分子”与眼前安详、深思熟虑的周恩来进行对比。
③通过乡间漫步这一细节描写来塑造周恩来平易近人、充满活力的形象。
5.①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②赞成。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 (1)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2)那些地区已经是红军管辖区
(3)探寻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7.A是周恩来。
原因:他具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1)示例: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30多名先遣队员以不怕牺牲、敢于直面困难的长征精神,用自己的身体筑成屏障,为身后的队友铺平了前进的道路。红军中的每一个志士都是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在尚未吹响胜利的号角前,他们绝不退缩。
(2)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位外国记者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思路,再现中国革命中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场面,真实描摹当年中国红色革命的画卷。它是划时代的纪实作品,是人类崇高精神的宣言。
8.延安,贺龙
9. (1)示例: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30多名先遣队员以不怕牺牲、敢于直面困难的长征精神,用自己的身体筑成屏障,为身后的队友铺平了前进的道路。红军中的每一个志士都是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在尚未吹响胜利的号角前,他们绝不退缩。
(2)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位外国记者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思路,再现中国革命中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场面,真实描摹当年中国红色革命的画卷。它是划时代的纪实作品,是人类崇高精神的宣言。
10. C
(2)①家里穷,没有吃的。
②红军送他们去学校读书,赶跑了地主,分地给他们。
③他们要感恩红军,像红军那样帮助农民打敌人。
(3)①贬词褒用,既表现了红军对拆毁城墙这一障碍物义举的肯定,又表现了红军为以后夺回城池时,创造有利条件。
②通过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小号手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一颗灼热的奋发向上的热爱红军、热爱革命的心。
(4)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5)勤务兵,向季邦,不要把他的名字写错
11. ①朱德,②毛泽东,③贺龙④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