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0 21: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曦月(xī) 沿溯 素湍(tuán) 鸳飞戾天
  B.飞漱( sù) 绝献 缥碧(piǎo) 藏污纳垢
  C.炽热(chì) 愚钝 轩邈(miǎo) 鹤立鸡群
  D.燕然( yàn) 僵绳 东皋(ɡāo) 夕日欲颓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自然的规律不容违反,否则当报复带来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人类自己。
B.每当夜间疲倦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真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C.李明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所以整天百无聊赖,无所事事。
D.10月的天龙山景色宜人,游人如织,不绝如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我市新增城市绿地约10万平方米,完成各类营造林约1万亩以上。
B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C.“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和社会人士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D.由于他们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搬迁家庭稳定就业,使贫困群众真正过上踏实幸福的生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 新闻报道中常提到“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5.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3分)
学校要举行防火演练,同学们都认真准备,只有王欣雨同学满不在乎,嘴里还不停地嘟囔:“又不是真的,干嘛小题大做啊!”班长听后想要劝说他认真对待防火演练。班长对王欣雨说:
A.“防火演练很重要,怎么就你唱反调儿呢 你就不能认真点儿吗 ”
B.“防火演练很重要。请你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着火时保护好自己。”
C.“防火演练一会儿就结束了,你要不愿意去,就在教室里写作业吧。”
D.“学校一搞活动,你就胡言乱语,快点儿把嘴闭上!”
二、古诗文阅读 (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6~7题。(6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一首忧国诗,是作者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B.诗的第一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为下文做铺垫。
C.第三句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D.“卷土重来未可知”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
7.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龙山雪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题1 分,共3分)
(1)许( ) (2)敌( ) (3)而( )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的意思。(3分)
10.请举例说明本文描写龙山冬景的手法。(4分)
(二)默写。(6分)
1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每空1分)
(1) 至于夏水襄陵, 。(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渡荆门送别》中以独特方式抒发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 , 。(4)《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8题。
筷子小传 施 芳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筷子使用过程中的礼仪禁忌:颠倒乾坤——筷子颠倒使用;仙人指路——筷子指向人;焚香礼拜——筷子竖插在碗中;翻江倒海——筷子随意上下翻拣。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12.选出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筷子为中国独创的餐具。它的使用历史悠久,直到明代才称之为“筷”。
B.朱熹的话,说明古人讲究筷子和勺子同时举起来使用,进食极为方便。
C.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有人们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D.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便携餐具的出现、公筷的推广,都顺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1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筷子的主要特点。(4分)
14.第⑥段和第⑦段能不能颠倒顺序 请你说明理由。(3分)
15.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才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16.这段文字节选自《 》.本书的作者是 (国籍)的 (人名)。该书是一部文笔优美、 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在书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这部书的中文译名为《 》。(6分)
17.文中第三段中的A是 (人物姓名)。(1分)
18.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3 分)
五、写作(40分)
2021年5月22日,被世人誉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全世界为之痛惜!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对给予他帮助的人心存感激,他说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曾在给母亲的信中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如果你心中也有这样“一粒种子”,你所改变的世界是怎样的?
请发挥想象,以“我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 C 2.D 3.B 4.C 5.B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共6分)
6.A (2分)
7.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8.(1)许( 表示约数,左右、上下) (2)敌(抵抗)(3)而(表承接,然后)(每题1 分,共3分)
9.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共3分)
10.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1分如“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1分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清新淡雅,1分写出了雪后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1分(4分)
(三)默写。(6分)
1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每空1分,共6分)
(1)沿溯阻绝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
【参考译文】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苍头(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的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12.B(3分)
13.①中国独创,历史悠久;②寄托美好愿望;③使用有讲究;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⑤花样繁多;⑥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
14.答案示例:不能颠倒顺序。因为两段间是递进关系,第⑥段写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⑦段在此基础上写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灵感来源(意对即可,3分)
15.答案示例:标题将筷子拟人化,生动、幽默地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意对即可,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16.红星照耀中国,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实性,西北革命根据地,西行漫记(6分)
17.周恩来(1分)
18.人物形象:个子清瘦,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答对即可,3分)
五、写作(40分) (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按相应等级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