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检测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0 05:5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章末检测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诗人曾用“先春抽出黄金芽”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茶树经过整形修剪,去掉顶芽,侧芽发育成枝条。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侧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发挥了协同作用
2、近日生物学小组通过研究植物拟南芥,发现网格蛋白通过介导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PIN3的内吞与侧向重定位,从而调控由蓝光诱导的下胚轴向光面与背光面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将蓝光从拟南芥茎尖端进行垂直照射,此实验中拟南芥向光弯曲生长
B.实验表明网格蛋白参与调控拟南芥向光性生长,此现象利于植物获取较多光能适应环境
C.单侧蓝光照射下,生长素在拟南芥茎尖端通过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PIN3由向光侧转移向背光侧
D.单侧蓝光照射下,拟南芥下胚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导致生长速率低于背光侧生长速率
3、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促进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是g
B.生长素的浓度从g提高到e,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C.植物的横放根向地生长时,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
D.该图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4、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其中甲、乙、丙切去顶芽,丁保留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和4
B.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表现为直立生长
C.丙组枝条在单侧光下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D.若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实验现象不变的是甲和丙
5、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b点可表示具有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
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
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6、研究人员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胚芽鞘不用玻璃片隔开)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图1处理后,A、B琼脂块中都含有能够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生长素
B.图2所示结果的出现是由于图1中单侧光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
C.图2中胚芽鞘甲的弯曲角度小于乙,说明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抑制了胚芽鞘甲的生长
D.若用玻璃片沿图1虚线将胚芽鞘尖端隔开,甲的弯曲角度会大于乙
7、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B.脱落酸能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具有拮抗作用
C.植物激素通过摄食进入动物体后,会有跟植物体内相同的作用效果
D.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8、紫云英根瘤菌突变株能产生细胞分裂素,正常生长的植物一旦被该突变株侵袭,就会出现侧芽加快生长,从而形成大量侧枝。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紫云英根瘤菌突变株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只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B.侧芽加快生长,可能是受该突变株影响导致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升高
C.正常生长的植物,环境因子的变化不会影响基因组的表达
D.植物被该突变株侵袭后,侧芽附近生长素来源可能暂时受阻
9、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B.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C.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CD段
D.若C点对应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10、生长素和乙烯对菠萝开花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催化了蛋氨酸转变为乙烯的过程
B.图中生长素和乙烯的生成之间存在正、负反馈两种调节机制
C.生长素、乙烯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二者也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D.生长素和乙烯均只在菠萝植株的幼嫩部位合成
1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不能经过脱水缩合生成生长素
B.抑制胚芽鞘的细胞呼吸,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会下降
C.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既不能极性运输也不能横向运输
D.2,4-D不是植物体内合成的,是具有与生长素相似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
12、将若干株生理状态相似的某绿色开花植物随机均分为甲~戊五组,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
B.甲组和乙组对照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C.丁组和戊组实验说明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的原理不同
D.实验表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方面表现为相互协同
1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促进夏黑葡萄着色的最适脱落酸浓度,对3年生夏黑葡萄在果实着色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0~300 mg·L-1,浓度梯度为50 mg·L-1)时,发现在浓度为300 mg·L-1时夏黑葡萄着色指数最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含量最多
B.脱落酸对夏黑葡萄着色起作用与基因表达没有关系
C.该实验表明脱落酸促进果实着色,并不如生长素具两重性
D.该实验设计不周,缺乏预实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14、如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不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B.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乳熟期
C.脱落酸浓度越高有机物含量越高
D.生长素和脱落酸共同调节水稻种子的成熟过程
15、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①为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B.图中a浓度和b浓度的大小关系为a>b
C.当激素③含量高时,会抑制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D.黄瓜生长过程中,不仅仅受激素①②③的调节
16、菠菜属于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部合成,赤霉素主要由叶合成,两种激素保持一定的比例时,自然界中雌雄株出现的比例相同。实验表明,当去掉部分根系,菠菜会分化为雄株;当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会分化为雌株。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与菠菜的性别分化无关
B.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受两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C.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在菠菜的性别分化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D.造成菠菜性别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7、用适宜浓度的IAA、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该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的结论是(  )
注:伸长率=×100%
A.不添加IAA和GA时茎切段仍能生长
B.IAA和GA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IAA的作用效果更好
C.IAA和GA在促进茎切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18、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关系不密切的是(  )
A.扦插枝条时保留芽,利于生根成活
B.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
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19、甲、乙、丙三类植物激素及NAA等的作用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在植株生长和种子休眠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B.乙、丙可能代表赤霉素、生长素
C.甲最可能代表脱落酸
D.甲、乙、丙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20、从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顶端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21、(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影响的是曲线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
(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和根的生长情况,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还说明了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使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低,可用________________(填“浸泡”或“沾蘸”)法处理插条。
22、(13分)顶端优势是植物的一种生存机制,其原理可以应用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对提高产量、改变株型等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顶端优势现象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独角金内酯等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
(1)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的特点。
(2)研究发现:从豌豆茎上摘除顶芽后,其根部的细胞分裂素向上运输量增多,且茎中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的转录加快;当对除去顶芽的枝条再次施加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和向上移动均受到抑制。由此推测,顶端优势的产生可能与侧芽部位细胞分裂素含量的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豌豆茎上摘除顶芽之前检测不到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的表达,而去顶后该基因就表达,并伴随细胞分裂素在茎节处积累。另有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KX)可将细胞分裂素降解,生长素能通过调控CKX的水平来控制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调控机理如图所示: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生长素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降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从而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3)独脚金内酯是一种由植物根系产生的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其对植物的顶端优势也有一定的影响。
①独脚金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调控顶端优势。现有若干胚芽鞘、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琼脂块等实验材料,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的实验结果。
②独脚金内酯类似物具有刺激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作用。各种根寄生杂草一旦受到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的刺激就会萌发,其胚根能借助自身的结构与农作物的根部进行连通,从而直接获取农作物的营养,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但根寄生杂草种子萌发后,若在1周内接触不到寄主植物根系便会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减少根寄生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3、(10分)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C标记IAA和ABA并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填序号);若琼脂块③和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非极性运输。
(3)综合以上描述,极性运输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4、(14分)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调节性物质,人类对于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图是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的机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________含量上升会促进根系的生长;促进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合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______调节。
(2)研究发现A基因可能是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关键基因,进而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构建了敲除A基因的水稻突变体,继续进行实验。
组别 水稻种类 检测指标
1 a 1
2 普通水稻(野生型) b
①请补充上表中a、b处的内容,完善实验方案。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的检测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A基因是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关键基因。
(3)水稻幼苗移栽过程中,为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根据上图分析是否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25、(13分)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__作用,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乙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研究内源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l、图2结果可知,内源乙烯与外源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 ℃)和非致死低温(4 ℃),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非致死低温(4 ℃)处理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 ℃低温“训练”后,移至-8 ℃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4 ℃低温“训练”可使植株减少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因此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A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B错误;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则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数目的增多,在侧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发挥了协同作用,D正确。
2、B
解析:实验中需将蓝光从拟南芥茎尖端进行一侧照射,此实验中拟南芥向光弯曲生长,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网格蛋白通过介导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PIN3的内吞与侧向重定位,从而调控由蓝光诱导的下胚轴向光面与背光面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利于植物获取较多光能适应环境,B正确;单侧蓝光照射下,生长素在拟南芥茎尖端通过生长素横向运输载体由向光侧转移向背光侧,C错误;单侧蓝光照射下,拟南芥下胚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导致生长速率低于背光侧生长速率,D错误。
3、B
解析:生长素的浓度大于0小于e时,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其中g为最适浓度;浓度大于e时,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A、D正确。生长素浓度从g提高到e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错误。植物的横放根向地生长时,受到重力影响,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根的生长,其浓度大于e,C正确。
4、D
解析:甲无顶芽且无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1最先发育成侧枝,A错误。单侧光刺激导致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乙组枝条向光弯曲生长,B错误。单侧光刺激对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C错误。甲、丙均无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与是否有单侧光刺激无关,D正确。
5、B
解析:图1中曲线ab段,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芽生长1 cm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说明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图2中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根生长的作用先增加后降低,e点以后抑制根生长。具有顶芽的植株,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缓慢,芽生长1 cm所用的时间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而延长,A正确;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B错误;图2中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作用,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正确。
6、B
解析: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经图1处理后,A、B琼脂块中都含有能够调节细胞代谢的生长素,A错误;图2所示结果的出现是由于图1中单侧光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分布,B正确;图2中胚芽鞘甲的弯曲角度小于乙,说明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较低,促进胚芽鞘甲生长的程度较弱,C错误;若用玻璃片沿图1虚线将胚芽鞘尖端隔开,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等,甲的弯曲角度将等于乙,D错误。
7、C
解析: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正确;脱落酸能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具有拮抗作用,B正确;植物激素通过摄食进入动物体后,不会有跟植物体内相同的作用效果,因为动物体内没有相应的受体,C错误;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D正确。
8、D
解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A错误;正常植物有顶端优势现象,顶端优势的形成是侧芽附近生长素积累导致的,侧芽加快生长不会是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升高所致,B错误;正常生长的植物,环境因子的变化会通过影响基因组的表达来改变生长速度等,C错误;植物被该突变株侵袭后,侧芽附近生长素来源可能暂时受阻,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导致侧芽加快生长,D正确。
9、B
解析:甲图:小于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随浓度增加生长素促进效果增强,大于C点小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随浓度增加生长素促进效果减弱,F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素浓度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时将会抑制生长;图乙表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对根是促进作用,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对根是抑制作用,Ⅲ、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均是促进作用,A正确,B错误。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低于Ⅳ处的生长素浓度,且对茎的促进效果小于Ⅳ处的促进效果,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CD段,C正确。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侧芽生长被抑制,所以若C点对应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D正确。
10、C
解析: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不能催化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是酶,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图示的调节机制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合成之间没有正反馈调节,B错误;生长素、乙烯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二者也调节基因组的表达,C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D错误。
11、C
解析: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才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在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抑制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减少,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会下降,B正确;太空中为失重状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但横向运输受重力影响,C错误;2,4-D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D正确。
12、D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去除茎尖、去除茎尖植株的切口是否用生长素处理、未去除茎尖植株的枝条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情况,甲组和乙组对照能证明顶端优势与茎尖有关,但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A、B正确;丁组中生长素运输抑制剂阻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处理部位下面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不再受抑制,戊组中细胞分裂素促进处理部位侧芽细胞的分裂、分化,二者作用的原理不同,C正确;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抑制侧芽的萌发,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进而促进侧芽的生长,两者在调控顶端优势方面作用相反,D错误。
13、D
解析: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处合成,在将要脱落的组织或器官中含量最多,A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在0~300 mg·L-1,且300 mg·L-1时夏黑葡萄着色指数最高,没有体现两重性,同时也不能说明脱落酸对果实着色只有促进作用,C错误;该实验设置的浓度在0~300 mg·L-1,浓度在高于300 mg·L-1时,也有可能存在更佳的促进效果,故该实验并不能说明300 mg·L-1即为最适浓度,属于设计不周,D正确。
14、C
解析:在乳熟期生长素浓度升高,脱落酸浓度也升高,图中的曲线不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A正确;在完熟期脱落酸浓度下降而有机物含量持续升高,C错误。
15、A
解析:激素①为赤霉素,A错误;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图中a浓度和b浓度的大小关系为a>b,B正确;当激素③(乙烯)含量高时,会抑制激素②(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正确;黄瓜生长过程中,不仅仅受激素①②③的调节,还有其他植物激素共同作用,D正确。
16、D
解析:菠菜根部主要产生细胞分裂素,去掉根部发育成雄株,叶片主要分泌赤霉素,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分化为雌株,说明这两种激素与菠菜的性别分化有关,A错误;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题干中只提到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这两种激素,B错误;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在菠菜的性别分化上表现为拮抗作用,C错误;菠菜性别分化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之一,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17、D
解析:①组不添加IAA和GA,茎切段伸长率为20%,说明不添加IAA和GA时茎切段仍能生长,A不符合题意;比较①②④三组可知,IAA和GA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且IAA的作用效果更好,B不符合题意;比较①②③④四组可知,IAA和GA在促进茎切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C不符合题意;比较②⑤两组可知,植物激素抑制剂S不能抑制IAA的作用,D符合题意。
18、C
解析:扦插枝条时保留芽,芽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促进生根,利于枝条成活,A不符合题意;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可促进多开花多结果,B不符合题意;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C符合题意;倒伏的玉米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因此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D不符合题意。
19、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乙的作用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二者在植株生长和种子休眠方面具有拮抗作用,A正确;分析题图中乙、丙的作用可知,乙可能是赤霉素,丙可能是生长素,B正确;分析题图中甲的作用可知,甲最可能是脱落酸,C正确;甲、乙、丙均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D错误。
20、D
解析:分析图示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因变量为上胚轴切段是否生长,实验中虽有单侧光,但未能证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A错误;实验中上胚轴切段没有尖端,不会感受单侧光的刺激,B错误;实验中未设置上胚轴切段倒置的实验组,因此不能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错误;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的切段生长,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切段不生长,证明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D正确。
21、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2(1分) d(1分)
(2)生长素(1分) 促进(1分)
(3)乙烯浓度 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
(4)浸泡
解析:(1)分析可知,图甲中代表单子叶植物的是曲线2,且可以选择d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2)分析可知,图乙中激素甲代表的是生长素,激素乙代表的是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侧芽萌动。(3)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对照实验应该将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使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低,可用浸泡法处理插条;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高,可用沾蘸法处理插条。
22、解析:(1)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研究发现:从豌豆茎上摘除顶芽后,其根部的细胞分裂素向上运输量增多,且茎中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的转录加快;当对除去顶芽的枝条再次施加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和向上移动均受到抑制。由此推测,顶端优势的产生可能与侧芽部位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减少有关。根据图示调控机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可知:生长素能通过抑制IPT的生成和诱导CKX的生成来降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从而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3)独脚金内酯是一种由植物根系产生的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其对植物的顶端优势也有一定的影响。①独脚金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调控顶端优势。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思路:将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基部或下端涂抹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乙组不做处理。将甲、乙两组胚芽鞘均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检测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预期结果:甲组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乙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②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减少根寄生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可在农作物播种前或生根前,在农田里适量喷施独角金内酯类似物。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3分) (1)两重性
(2)减少 抑制IPT的生成(或IPT基因表达)和诱导CKX的生成(或CKX基因表达)
(3)①实验思路:将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基部或下端涂抹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乙组不做处理。将甲、乙两组胚芽鞘均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检测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3分)预期结果:甲组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乙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②农作物播种前或生根前在农田里适量喷施独角金内酯类似物
23、解析:(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其表现之一是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吲哚乙酸(IAA)的极性运输是指IAA只能从形态学上端(B)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则在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若琼脂块③和④中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ABA)既能从形态学上端(B)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又能从形态学下端(A)运输到形态学上端(B),所以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3)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 (1)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② 均出现较强放射性
(3)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
24、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含量上升会促进根系的生长;促进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合成的因素有生长素含量上升、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反馈调节。(2)①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实验目的是验证A基因可能是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关键基因,进而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而实验材料是科研人员构建的敲除A基因的水稻突变体,实验检测指标是根的长度,故表格中普通水稻作为对照组,则1组为实验组,a为水稻突变体,b为根的平均长度。②实验的检测结果为1组水稻根的平均长度短于2组,说明A基因是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关键基因。(3)水稻幼苗移栽过程中,为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分析题图可知不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因为过多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水稻根系的生长。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生长素 生长素含量上升、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 (负)反馈
(2)①水稻突变体 根的平均长度
②1组水稻根的平均长度短于2组
(3)不需要,因为过多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水稻根系的生长
25、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3分)(1)信息(1分) 调节(或调控)(1分)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2)①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一致
③在非致死低温(4 ℃)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减少,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④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4 ℃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 ℃致死低温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3分)
解析:(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作为信息分子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或调控)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2)①据图1可知,在常温下,两组拟南芥的存活率相同,而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不含ACC的MS培养基中的拟南芥的存活率高于含ACC组,而ACC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由此可知,外源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②根据图2可知,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存活率低于野生型,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的存活率高于野生型,说明内源乙烯能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即内源乙烯与外源乙烯的作用效果一致。③据图3可知,与常温条件相比,在非致死低温(4 ℃)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减少,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④要检验“4 ℃低温‘训练’可使植株减少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这一推测,可以设置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4 ℃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在-8 ℃致死低温下进行乙烯合成量的对照,即将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4 ℃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 ℃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