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设计(表格式)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设计(表格式)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1 10: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照显微镜,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与功能
2.能认识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会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显微镜,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并保护环境
2.通过使用显微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与功能2.能认识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会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二)教学难点:
认识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会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探究实验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体现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回顾以前学习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知道微生物用肉眼看不见,让学生显微镜的重要性 和老师互动体会显微镜的重要性体 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来引入新课,既能前挂后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明确目标,探究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为探究学习做基础。
自主学习一: 仔细阅读课本 15页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片, 一、认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时间:5分钟起放大作用物象的结构是什么?起调节光线作用的结构是什么?起调节焦距作用的结构是什么呢?教师评价加分,鼓励学生,通过学生鼓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引领,在实物上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二、掌握显微镜的功能 (一)光学显微镜 1、目镜(无螺纹) 老师通过引领,让学生总结目镜的特点老师通过引领,让学生目镜的倍数特点 2、物镜(有螺纹)老师通过引领,让学生总结物镜的特点老师通过引领,让学生物镜的倍数特点追问:物镜和长短之间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追问:目镜和物镜的区别 教师小组加分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学生鼓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追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怎么算? 3、反光镜作用: (1)反射光线 (2)调节光线强弱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教师小组加分评价,鼓励学生同时让学生加强记忆。 (二)机械部分 1.载物台--通光孔 2.遮光器--光圈 3.转换器 4.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引领, 及时做总结 1.调换物镜--转换器 2.放大物像--目镜、物镜 3.调节光线强--遮光器、反光镜 4.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自学课本,找出答案。图片认识显微镜,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积极抢答。 学生在实物上识认结构名称学生背诵结构和功能学生总结目镜的特点 1.没有螺纹。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大。学生总结物镜的特点1.有螺纹。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小。 学生抢答物镜和长短成正比 目镜和长短成反比 学生对比回答 学生回答目镜与物镜的乘积 学生积极回答 让学生对比平面镜和凹面镜的不同 学生积极回答并记忆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加分评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鼓励学生,学生鼓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图片到实物,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提高了规范性。 让学生自己总结目镜和物镜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学生鼓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有序上课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 多次使用对比,让学生知道在生物学中,对比也是学习方法之一。 通过师生讨论,将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做了补充。及时做总结是很好的一种学习品质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自主学习一:认真阅读教材 14页及 15、16页 显微镜使用内容,注意图片和文字,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间:3分钟教师评价加分,鼓励学生,通过学生鼓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引领,示教,在实物上的认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进行本部分教学,实验正规,给学生留下第一次接触显微镜的好印象。1.取拿与安放(右握左托放偏左)2.对光(低倍物镜)3.安放装片(对准通光孔)4.观察(先降后升、先低后高、先粗后细)5.整理和存放追问:什么叫显微镜的视野?视野大小是不变的,所以放大倍数比较小时,看到的细胞数目比较多,放大倍数比较大时,看到的细胞数目比较少。当放大 20倍时,视野内看到六个细胞时,如果放大 40倍时,视野内能看到几个细胞? 总结: (一)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 (二)升降镜筒时注意事项: 1、降镜筒时,眼睛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压碎装片、损伤镜头 2.升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3.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时,双手同时转动。教师提醒学生要用颜色变化来提醒自己。再用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的物象。 (三)整理和存放用纱布擦净显微镜表面,用擦镜纸擦净目镜和物镜。再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呈八字形),并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告知学生如何整理与存放教师小组加分评价,鼓励学生思考讨论 1在显微镜下,一片完整的树叶可以观察到它的细胞吗 为什么? 追问:如果是一根头发丝呢?显微镜对观察的材料有什么要求? 思考讨论 2外界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我们眼睛?为什么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1)用吹气球的原理,说明气球吹的越大,颜色越浅。 (2)用黑板白色粉笔写字教师小组加分评价,鼓励学生 自学课本,找出答案。学生看老师操作,感受正规操作。 学生认真倾听规范操作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探究提视野及视野内细胞数量的变化,总结规律学生积极总结并记忆 学生看老师操作,感受正规操作。 学生看老师操作,感受正规操作。 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学生积极做题,回答问题叶子外面有表皮组织,遮挡了光线,不透明。 薄而透明头发丝不透明,看不到它的细胞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睛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理解了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加分评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老师的课堂到处是掌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自信。 教师提醒学生要用颜色变化来提醒自己。 教师利用示教方式,进行本部分教学,实验正规,给学生留下第一次接触显微镜的好印象。有探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探究视野及视野内细胞数量的变化。 老师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一篇树叶,一根头发丝,从而让学生理解薄而透明的条件 通过组内讨论,让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用比喻的方式如吹气球的原理,用黑板白色粉笔写字学生更能理解,效果好
三、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找 1、用低倍镜对光后,找到清晰物像,移 2、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 4、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使物象清晰问题串:假如没有在视野中央,如何移动载玻片,视野才能在视野中央? 为社么物象在哪往哪移载玻片? 教师教给学生把课本调转 180度,刚好能得到倒像总结使用显微镜的口诀一取二放三对光,四安装片五观像, 六降镜筒侧注物,七升镜筒左注目,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能力提升 1 1、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结论: 物像偏哪儿,往哪移载玻片能力提升 2能力提升 3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玻片--目镜--物镜移动装片:如果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在装片。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在目镜。如果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教师小组加分评价,鼓励学生,有掌声。告诉学生,下节课去实验室上课,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生回答问题,并理解总结,找移转调然后再让学生记忆并用扩句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并探究 b的成像,每个学生都写 e的成像 学生很高兴的诵读记忆学生抢答,效果好学生用格尺回答问题,既简单,有明了,上下倒,左右倒。成像特点: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效果好 学生讨论观看,积极反应玻片--目镜--物镜学生非常高性 先用文字说明后,再用缩字的方式理解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学生更容易理解。情境教学,激发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善于总结 用口诀的办法让学生记得更清楚明白回顾前面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学生掌握良好。用学生熟悉的格尺来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好。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是中考常考的内容,学会了之后,为以后的显微镜的学习做铺垫。学生的期待是学好生物的关键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达标检测: 1.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A.目镜 5x,物镜 10x B.目镜 10x,物镜 15x C.目镜 5x,物镜 40x D.目镜 10x,物镜 40x 2.同学们已经学会使用显微镜了,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目镜和物镜 B.反观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遮光器和反光镜 3.当显微镜的镜头需要擦拭时,应使用( ) A.棉花 B. 餐巾纸 C. 纱布 D. 擦镜纸 4.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是( ) A.载物台 B. 镜座 C. 通光口 D. 遮光器 5.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个污点,你推测,它不可能在( ) A.目镜B.物镜上C.反光镜上 D.玻片标本上 6.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7.在一台显微镜中用 5×目镜和 10×物镜看到如图的细胞,如果用 10×目镜 40×物镜时将会看到( )个细胞 8.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图。
济南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课后反思 1、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理解显微镜作为探究的工具之一的重要性。 2、通过学生的小组的交流合作,全班的共同交流,不断攻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归纳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整体效果。同时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3、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而将知识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引导学生层层递进。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前挂后联,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5、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度,灵活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表扬和鼓励学生,这节课充满了掌声。 6、本节课全程使用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起到了调控课堂的作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是在录播教室上课,有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我就分成了两课时来上课,第一课时认识显微镜,能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能够说出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在教室上课,就是这一节课,我就只带了一个显微镜,作为示教;第二课时,学会规范使用显微镜,只有知道了显微镜的用法,学生才能在实验室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