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专题·迁移·发散专题一专题二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检测·发现·闯关归纳·整合·串联专题三 交通运输线、点的布局均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主要影响
(1)自然因素及其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另外,内河航运受河流落差、径流量和季节变化、沿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远洋运输线要考虑洋流的流向、大宗货物的流向及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及选址原则 [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2年2月14日,运行了593天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迎来了第1亿名旅客。沪宁城际高铁是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它开启了“同城效应”的新纪元。材料2:如下图。(1)兴建沪宁城际高铁的主导因素是 ( )
A.政治因素 B.自然因素
C.科技因素 D.经济因素
(2)下列有关沪宁城际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
A.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大型化
B.方便了沪、宁两地旅客的出行
C.缩短了杭州到上海的时间
D.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沪宁城际高铁修建的区位优势条件。
(4)下列能体现长三角地区“同城效应”的叙述是(多选)( )
A.城际铁路的修建方便了区域内不同城市间市民的出行与生活
B.交通的发展便于长三角区域内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及分工
C.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D.交通的发展可促进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但也会加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 解析: 第(1)题,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在现代交通线路的建设中,自然因素一直很重要,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第(2)题,沪宁高速城际铁路连接了上海和南京,方便了两地及沿线城市居民的出行,同时也促进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第(3)题,可从地形、地质、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交通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差异。 答案: (1)D (2)BD
(3)沿途多为平原地形,便于施工;地质条件稳定;经济发达。 (4)ABC[例2] 读图,回答问题。 某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有ABCDE五种港区方案,从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考虑: (1)若选择A、E方案,其有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利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可否选择B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方案相比较而言,选择________方案较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A、E处等深线密集、水位深,但无港湾,避风条件差。第(2)题,B处水位太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第(3)题,D处与C处水位都较深,但D处岸上地形较平坦开阔。
[答案] (1)靠海背陆,水位较深 无船舶停靠的港湾
(2)否 水深不足,不利于航行和停泊
(3)D 水深且岸上平坦开阔,有良好的航行、停泊和筑港条件,而C方案岸边无开阔的地面,筑港条件差 在交通线的规划中,一般会有好几种方案,每种方案都会有优劣,最后选定的方案,并不是每项都是最优的,而是综合考虑最优的方案。比较方案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例3] 如下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解析] 结合文字和图形材料,从建设成本、路线长短、村镇人口多少、营运维护等方面对比优劣。
[答案] 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
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
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
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 1.交通运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交通线的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交通线的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突出,而对自给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小。 (1)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因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投向市场,实现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社会化,靠的就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而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因易腐烂变质,更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山区经济的发展,交通不便是其重要的限制因素。
(2)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交通运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运费高低直接影响工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工厂除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外,还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和选择运费较低的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沿江、沿海各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区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的冶金工业。 (2)不同的社会阶段,交通运输方式不一样,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也不一样。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工业走向分散提供了条件。一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工厂对原料、燃料地的依赖性减弱,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布局工业及加工业;另一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工业生产原料、燃料的来源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使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 4.交通运输对城市及其功能区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或相交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影响城市的形态及其扩展方向。城市内部交通路网密度大的地区,商业网点密集,人流物流较大,交通易拥挤,事故发生频率较大,事故监测点较多。 5.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6.交通运输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7.交通运输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集聚程度高,如我国东部地区。
(2)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阻碍人口迁移的种种困难,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例4] 读下列材料及“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营运里程将超过12万km,在建设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铁路快速客运网中,高速铁路建设规模达1.6万 km。2012年,全国将有1.3万 km时速250~350 km的客运专线建成投入运营,将有800列动车组投入使用,我国将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1)下列有关对“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朝着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B.途经区域的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C.以快速直达为原则,只经过省会城市
D.先进的科技是影响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2)下列有关高速铁路建设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原—青岛高速铁路能大大加强北煤南运能力
②有利于加速都市圈融合
③在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公路运输
④有利于加快人口流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长沙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
(4)简述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意义。 [解析] 第(1)题,“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主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社会经济因素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第(2)题,太原—青岛高速铁路是客运专线,与运煤无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对航空运输的冲击最大。第(3)题,交通线的建设必将促进人员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的步伐,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第(4)题,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完善路网体系、加强区域联系等角度分析。 [答案] (1)B (2)D
(3)作用: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原因:高速铁路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4)①缓解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的局面;②完善我国的路网体系;③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促进两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并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⑤有利于加快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
点击下图进入“检测·发现·闯关”
课件36张PPT。第五章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设计1设计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一节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交
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
2.理解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影响因
素。
3.能够分析铁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
的重要意义。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自然因素连续性造价短途运输机动灵活自然条件运量成本运输效率运量设备投资连续性合二为一设备投资灵活性 2.发展方向
、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1)概念: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而形成的不同形式和层次的网络。高速化经济 社会 一、教材P81图5.4探究
1.南昆铁路经过了哪些省区?
提示:滇、黔、桂三省区。
2.南昆铁路经过我国的哪个高原?该高原的典型地貌是
什么?
提示:云贵高原。其典型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
3.南昆铁路修建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提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4.南昆铁路经过地区的开发状况如何?
提示: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煤矿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 二、热点探究
5.据了解,2012年春运期间,青藏铁路公司运送旅客76万人,日均1.9万人,和2011年春运相比,旅客运输量增长4.4%。青藏高原已有公路与外省区相通,也有航空线路联系全国各地,为什么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下大力气修建青藏铁路?
提示:与公路、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特点,对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有利于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比较时注意综合评价,尤其是运费、运量、速度、连续性及灵活性等方面的差异。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则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在具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还要结合实际考虑:
(1)运输起点和终点的交通状况。如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之后,向拉萨运送大宗的援藏物资可以选择铁路,而之前只能选择公路。
(2)时效性。如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救灾中,采用航空运输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看似不是最佳的运输方式,实际上是紧急时刻的需要。 [例1] (2011·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解析] 大量运输原油的运输工具主要是管道,管道运输在运输成本、运量、安全性和连续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答案] 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1.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
完成(1)~(3)题。(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货物④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货物①的运距较短、价值较低、但运量较大,适合铁路运输;货物②运距长、运量大、但价值低,适合水运;货物③运距长、价值高、但运量小,适合选择航空运输;货物④运距短、价值低、运量相对较小,适合公路运输。其中货物②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
答案:(1)C (2)A (3)B 1.南昆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
影响南昆铁路布局的因素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其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是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图解如下:2.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例2] (2012·江苏高考)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高速公路位于四川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且材料中明确给出沿线地区多高山、断崖、陡坡和深谷。溶洞对桥隧影响不大,角峰为冰川地貌,本地区极少分布。第(2)题,冰川和冻土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在雅西高速公路沿线极少分布。
[答案] (1)AC (2)CD2.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全线通车试运行,下图为“京沪
高速铁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修建的首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京沪高铁尽可能将全线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开发水平差异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省西部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解析:本题以京沪高速铁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铁路建设的意义。第(1)题,高速铁路修建的首要区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耕地资源宝贵,铁路线的修建应尽量少占耕地。第(3)题,京沪高铁穿过山东省西部,必然加快商品流通,带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答案:(1)社会经济
(2)为了节省我国东部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
(3)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件41张PPT。第五章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设计1设计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二节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
响。
2.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
响。
3.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交通运输
对聚落形态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方式变化的影响交通方式衰落空间形态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 扩展,这些
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如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沿江分布。
(2) 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 分布的大城市带。如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 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交通干线交通干线交通运输网交通网高速公路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稀少单一小环路边缘交通运输交通要道繁荣或衰落 一、教材P83图5.6和图5.7探究
1.图中株洲市区扩散有何特点?
提示:市区沿着京广线、湘黔线和浙赣线扩散。
2.图中武汉市的区位有何优势?
提示:武汉市位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3.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具有明显的沿江分布的特点。 4.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交通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很大。
二、教材P84图5.8和5.9探究
5.两图中商店分布各有何特点?
提示:山区商店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河流和公路沿线;平原商店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尤其是公路的交会处。 6.山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为何小于平原?
提示:山区地势起伏,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交通不便,不利于商业网点的发展,所以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7.在广大山区现在仍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因为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的存在。三、教材P84图5.10探究
8.服装市场布局在此体现了商业布局的哪一原则?
提示:交通最优原则。
9.据此分布,可推知此处为批发还是零售?
提示:批发。
10.与一般商店相比,该处商业网点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提示:规模大,占地广。 四、热点探究
11.2012年4月24日,《株洲市城际铁路与铁东路沿线控制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建成后坐在城际铁路列车上,沿途可以欣赏欧洲风情、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都市气息。11.为什么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提示:株洲市在形成初期规模较小且分散,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带动了株洲城市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特别提醒]
平原地区聚落空间形态与河网密度的关系:地势平坦开阔且河道较少的平原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往往是沿河道伸展,聚落的空间形态多呈带状。 [例1] 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原因是什么?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4)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地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南北方向,沿铁路延伸。
(4)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1.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前株洲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_________。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1949年以前相比,面积_______;现有街区沿________分布更加明显。
(3)读图可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城市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读图可知,株洲在1949年以前主要是沿湘江分布。现在的街区一方面面积和规模明显扩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沿河、沿铁路发展的特点,体现了由于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特别是京广铁路的建成通车。
答案:(1)河流
(2)明显扩大 铁路干线
(3)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场最优的原则是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交通最优原则是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如下图所示: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因此,商业中心的形成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前者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决定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
(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例2]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1)~(3)题。(1)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2)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3)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解析] 本题组利用城市规划图考查商业网点布局。第(1)题,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2)题,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第(3)题,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答案] (1)A (2)B (3)B 2.读下列两幅图,完成(1)~(2)题。 (1)两图所示的含义是 (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只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营业面积、交通解析:第(1)题,由左图可知,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由右图可知,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第(2)题,由两幅图分析可知,交通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答案:(1)D (2)A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