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名师教学课件: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名师教学课件: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11 08:58:13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专题·迁移·发散专题一专题二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检测·发现·闯关归纳·整合·串联专题三 1.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工业化会带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又会促进工业化的进程,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2.产业结构与城市化
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不同产业对城市化影响不同。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在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越发达,吸纳的劳动力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
3.产业转移与城市化
产业尤其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承接地,会带来大量劳动力的迁入,也促进了当地城市化的进程。 4.交通条件与城市化
交通条件的改善,功能区不断分离,并且工业区和住宅区不断向郊区移动,工业区沿交通干线发展,特大城市在交通便捷的干线上形成卫星城,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不断分离,促使城市化不断发展。 5.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郊区,促进城市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也促进了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另外,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也会促进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城市化。 [例1] (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2:《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解析] 产业转移将促进安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未来人口外迁的数量逐渐减少。
[答案] 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定义: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能够对人口的发展、人口迁移持续地产生作用。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婚姻、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如下表所示: 2.我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我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所取代(见下表)。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例2]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2)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第(1)题,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出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第(2)题,建筑物线条复杂,忌直求曲,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答案] (1)C (2)D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各功能区都有便捷的交通,又要在各功能区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商业区除考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区尤其是中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上游、环境优美的位置;工业区则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
(3)卫生防护带的设置: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4)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5)留有发展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例3]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拟建工业区、科技开发区、商业和住宅区及重点环境整治区四大功能区,你认为在图中①②③④(见图例)建什么功能区最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工业区: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开发区: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和住宅区: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环境整治区: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在进行③城区改造时,要重点拓宽西北-东南走向的街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从环境、交通、人口、高校等角度去分析。第(2)题,从季风对污染物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 (1)① 位于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地带,工业对城区居民污染轻 ②处南部(或②) 以大学城为依托,人才丰富,交通便利,环境质量好 ③ 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④ 化肥厂、石油化工厂和印染厂等水污染或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位于④区,污染严重(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也可)
(2)顺东南季风方向,能加快来自东南面化工区大气污染物质在城区的扩散,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点击下图进入“检测·发现·闯关”
课件51张PPT。第二章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设计1设计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一节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主要功能
区的类型。
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特
别是经济因素(地租)对城市地域
结构的影响。
3.能够根据相关材料对城市功能区进
行合理的布局。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分为 用地、 用地、政府机关用地、
用地、休憩及 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 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 。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 。商业工业住宅绿化相同集聚界线(3)常见功能区:广泛中高级低级市中心点条便捷聚集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 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 模式、 模式、 模式。 分布和组合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便捷程度远近商业工业收入种族住宅区土地利用方式 3.发展变化
(1)城市发展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功能用地
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2)随着 发展到一定规模和 产业的兴起,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 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混杂工业第三商业用地 一、教材P19图2.2探究
1.图中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城市中处于同一位置吗?它们的分布位置具有什么规律?
提示:不是。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城市中呈背向分布发展。
2.中高级住宅区分布区位有哪些特点?
提示:中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位于城市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配套设施齐全等。 二、教材P20图2.3探究
3.中心商务区(CBD)主要有什么职能?
提示:中心商务区(CBD)主要有商业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的职能。
4.中心商务区建筑物为什么具有高大稠密的特点?
提示:中心商务区主要位于市中心,地价昂贵,为充分利用土地,分担成本,建筑物多设计为高层。 三、教材P20图2.4探究
5.图中的工业区分布有何特征?
提示: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城市的外缘,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
6.城市外缘的工业企业的分布有何优势?
提示: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对市区污染较少;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便于企业原材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 四、热点探究
7.2012年9月29日,以“多元与包容”为主题的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昆明举行,研讨多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不是在每个城市都应规划各种功能区?
提示:不是。城市中因同类活动聚集而形成的功能区有多种,其中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而有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分散布局,形不成典型的功能区。 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如下图所示:2.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城市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与职能并非是单一的
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是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存在其他用地类型,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比率较低而已。因此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域,也可能兼有其他职能。中心商务区
(1)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2)中心商务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中心商务区内商业、金融、贸易等机构众多,各种服务部门和设施齐全,商业和其他经济活动集中而频繁。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中心商务区白天经济活动繁忙,人流和车流不息;夜晚人 员稀少,街道安静。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由于地价高而且土地有限,建筑物只能靠向上发展来增加利用空间。 [例1]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2)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 km处 (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根据距市中心距离与面积比例大小来判断土地利用类型。解答该题组需要明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各功能区特点。第(1)题,因为居住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故①为居住用地;由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故②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心,故③为商业用地。第(2)题,读图可知,在距市中心12 km处,2005年与1990年相比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比例增加了、商业用地的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 (1)C (2)B1.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
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据此完成(1)~(2)题。(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
A.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解析:本题以中心商务区白天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切入,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成因。第(1)题,由图可知, 1970 年中心商务区白天夜晚人口密度相同,说明住宅区与商业区混杂,而在此之后,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夜晚人口密度逐步递减,且二者差距加大,说明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第(2)题,白天来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员很多,人口密度大,夜晚人流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的结果。
答案:(1)C (2)C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2.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1)交通便捷程度(通达度)与租金高低的关系:
一般来说,经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内部地租分布如下图所示: 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如下表所示: (2)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规律:
距离市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交通便捷程度越高,
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3.经济因素与城市主要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了工业区。等地租线的判读 (1)概念:地租相等的点的连线,是等值线的一种。
(2)等地租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值;
②等地租距全图一致;
③等地租线均为闭合曲线(在实际中,往往因图幅局限而不能展示全部等地租线); ④等地租线一般不重合,不重叠;
⑤等地租线与地租脊线或地租谷线垂直;
⑥等地租线密集的地方,地租的变化幅度大;等地租线稀疏的地方,地租的变化幅度小。 (3)判读技巧:等地租线的判读主要掌握“三读”。
“一读”极值: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
“二读”密度:等地租线的疏密变化;
“三读”凸凹: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
在分析原因时,注意抓住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两个主要因素与城市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
(2)图中P 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
A.土地形状不规则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地租高低的影响因素。第(1)题, 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与沿线经过的地价等级有关,一类等级地价最高,六类等级地价最低,从M 到N依次对照地价等级图例可知C项符合。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虽然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但由于受铁路影响,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
[答案] (1)C (2)D2.下图表示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单位:元/m2),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位于________(用字母表示)处,形成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地租次高峰是________________处,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F、D、A、G四处按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字母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代表外围商业
用地的是________________,代表工业用地的是________,代表住宅用地的是________。解析:本题以地租等值线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图中数值越高的地方,其土地租金也越高。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通达度最好,租金也最高,如图中的A处;从城市中心向外延伸的主要公路的两旁和公路交会处,通达度也好,形成地租次高峰,如图中B、C、D、E处;而远离主要公路的地方地租则较低,如图中的G处。答案:(1)A 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经过,通达度最高
(2)B、C、D、E 位于市中心区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与城乡外围环路的交会处,通达度相对较高,地租水平也相应较高
(3)A、D、F、G
(4)A B、C、D、E G F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件49张PPT。第二章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设计1设计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三节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
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不同国家城市化的时间差异
和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3.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
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 和城市范围不断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集聚扩大 2.内涵
(1)人口迁移的动力:吸引多便捷高离开低短缺大 (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 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3.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城市经济比重4.意义
(1)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3) 、 、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4)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表现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 ”形曲线。
2.阶段和特点
(1)A为 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较 、发展较 。
(2)B为 阶段,其特点是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很快,出现了城市化问题及郊区城市化现象。S初期低慢中期 (3)C为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 阶段。后期成熟中期加速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城市化
(1)影响:改善 。
(2)例证:环境社会发展环境 2.过快城市化
(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 。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如 污染、水污染、 污染、噪声污染等。下降大气垃圾地理环境自然自然环境低污染绿色自然景观良性 一、教材P31图2.16探究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目有何变化?
提示:城市数目增多。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等级有何变化?举例说明。
提示:城市等级提升,如杭州、无锡、苏州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常州、宁波、镇江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湖州、嘉兴、泰州、绍兴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二、教材P32图2.18探究
4.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提示: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5.发达国家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
6.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提示: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三、热点探究
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为2.30亿,比上年增加828万人。其中大部分人口涌入东部沿海城市,特别是大城市。
7.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8.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主要从事第几产业工作?哪个产业吸纳的人员更多?
提示: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吸纳的人员更多一些。
9.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哪些方面会出现发展压力?
提示:住房、交通、教育、卫生等。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了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例1]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以“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为背景,考查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高,发展的速度也比贵州省快。
[答案] 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1.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
知识,回答(1)~(2)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解析:本题组以某区域城市人口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和城市化有关的知识以及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2020~2030年间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基本不变,但并不能说明郊区增加的人口全部来自乡村,也可能会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心城区,而乡村人口也可能直接进入中心城区;2040年时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大于乡村人口所占比例,郊区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 2050年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为20%左右;由于整个区域人口的变化,虽然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例与2000年相似,但人口数量不一定相同。第(2)题,由于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因此由图中可读出2010年该区域城市人口的比重约为50%。
答案:(1)B (2)A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1.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2.生态城市绿地模式比较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第(1)题,城市化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降水会很快地转化为地表径流,故洪水来得快且径流量大,如①线所示;而修建水库后,受水库蓄水的影响,洪水将会比自然状态下来的更迟、流量更小,如③线所示。第(2)题,疏浚河道及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城市地表径流排泄的速度,从而有效防治城市内涝。
[答案] (1)AC (2)BD2.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
性的城市。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城市的发展,孟买市在老城区之外建设了一座新
城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哪些城市问题?
(2)洛杉矶市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化”现象突
出。分析其今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以不同区域的位置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第(1)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及社会问题。第(2)题,通过题干可知洛杉矶市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化”现象,故城市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策略,关键是通过有效措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吸引人们向城区回迁。答案:(1)①交通拥堵;②环境污染;③居住拥挤;④用地紧缺;⑤治安恶化等问题。
(2)①节约用地;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合理分区);③改造老城区;④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件38张PPT。第二章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设计1设计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二节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和城市服
务功能。
2.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及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不
同等级城市之间的服务范围的嵌套
关系和城市体系。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
(1)标准:城市 。
(2)等级划分:从小到大划分为 、城市、大城市、
城市等。
(3)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按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分为: (>100万人)、大城市(50万~100万人)、 (20万~50万人)和小城市(<20万人),此外还有 居民点。人口规模集镇特大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城镇型 2.城市服务范围
(1)地域空间范围: 及其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 (如图所示)。城市本身农村地区(2)特点:通常 ,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不固定多少小多 3.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 密切相关。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 。
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 是不同的。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的。地理位置空间组合相互距离层层嵌套 一、教材P26图2.10探究
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取决于其最高档次还是最低档次服务达到的范围?
提示:取决于最高档次的服务所能达到的范围。
2.一个城市附近能不能再发育出另一个同级别的城市?
提示:一般不会。因为已有的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已覆盖了周边地区,或者说它已占有了这片地区推动城市发展的社会资源(如人口、矿产、交通)和自然资源(水源等)。当然,另一个新兴城市如果有足够的优势获得快速发展,也可能导致此消彼长,原有的城市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萎缩。 3.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固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城市的服务范围是指实际接收服务的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城市本身和其附近的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城市和小城镇、农村都是发展变化的,并且它有时接收来自其他城市人口的服务需求。城市的服务范围的界线具有不确定性。
二、教材P27图2.11探究
4.上海的交通位置有何优越性?
提示: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会,水陆交通便利。 三、教材P30图 2.15 探究
5.圩田上的居民点体系有几级?
提示:居民点由三个级别组成。
6.A级居民点布局位置有何特点?为什么?
提示:A 级居民点布局在圩田的中央位置。目的是能够服务于圩田上的全体居民,A级城市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圩田的发展。 四、热点探究
7.人民网2012年6月19日电 香港已成为北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以及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北京与香港通过15年来的不断合作,搭建起一架共同通向世界的贸易大桥。若北京和香港是相同等级的城市,其服务范围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因为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包括城市本身外,还有附近的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城市等级相同时,其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不一定相同。 1.高等级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2.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下图: 3.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其中包括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 [例1]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
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
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
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
个集镇,如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 (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解析] 集市就是一个小区域的中心地。因为需要的门槛人口较多,而附近的居民人口数达不到,只能采取时间上积累的方式,等达到足够的“人口数”之后才能形成市场。第(1)题,①地集市的周期为3天,其他六地的周期为10天;故①地服务范围大,功能较齐全,级别较高;其他六地服务范围较小,功能较少,级别较低;图中七地集镇级别分为两级。第(2)题,①地成为集市,是因为附近的居民有购买的需求,集市的周期长短和规模大小取决于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①地不能每天成为集市,是因为其位于我国西部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
[答案] (1)A (2)D1.读“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
成(1)~(2)题。(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
次对应正确的是 (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2)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
考虑甲
B.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
C.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
D.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1)题,由图示服务范围可以确定甲、乙、丙三城市级别的高低为甲>乙>丙,所以,其服务职能也应由高到低为甲、乙、丙。第(2)题,在理论上服务区相互嵌套,但是随着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并非一成不变。
答案:(1)C (2)D “中心地理论”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中心地(如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可结合图解读: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分布。
在这个正六边形区域的中间是中心地(C),这个正六边形内所有的居民到这个中心地寻求服务,符合距离最近原则。
(2)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不交叉、不重叠。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所形成正六边形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在市场竞争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括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正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3)不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嵌套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面积比低级中心地的要大,在每一个高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分布有低一级的中心地,低一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面积较小;在低一级中心地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又分布有更低一级的中心地,这一级中心地的正六边形服务范围更小。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级中心地。最后,整个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中心地体系,这个体系的数量如同一个金字塔,塔顶是最高级的中心地,个数最少,而构成塔基的是数量巨大的最低级中心地。实际生活中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不会重叠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按照城市服务范围的六边形理论,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会互相排斥,不会重叠。但在实际中,同等级的相邻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生活在两个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人,可能到两个中心地寻求不同的服务。 [例2] (2011·北京高考)读图,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三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解析] 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城市服务范围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等级越来越低,其服务范围也就越来越小。
[答案] 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少。2.读“某地级市和县级市服务范围图”,回答问题。(1)图中 A、 B为地级市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为县级市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________的服务范围包括在城市________的服务范 围之内,它们之间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
(3)在我国,A类型城市数目________,B类型城市数目_
_______(填“多”或“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关系。一般来说城市的级别不同,数目不同,服务范围的大小不同,彼此之间的距离远近不同。像级别较高的城市如地级市,数目较少,服务范围较大,彼此间的平均距离要相对远些;而像县级市,等级较低,服务范围小,相距近,数目多。
答案:(1)A 服务范围大,城市级别较高 B 服务范围小,城市级别较低
(2)B A 层层嵌套 (3)少 多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