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随堂基础巩固: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课下作业(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随堂基础巩固: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课下作业(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11 09:17:02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
D.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
2.丁地区三类交通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其原因可能有(  )
①需要进行交流的物资少 ②地形崎岖,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③气候恶劣,沙漠广布,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④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小,通航河段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铁路、公路、水运在各地区所占的比重可知,甲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丙为西南地区,丁为西北地区。第2题,西北地区因气候恶劣,沙漠广布,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加之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小,通航河段少,使得三类交通所占的比例都不大。
答案:1.B 2.C
沪汉蓉高速铁路,亦称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是中国一条兴建中的高速铁路,全长2 078 km,由上海出发,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据此完成3~4题。
3.沪汉蓉高速铁路修建的决定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国防因素 D.科技因素
4.下列有关沪汉蓉高速铁路修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填补中国陇海和浙赣线之间无横向铁路的空白,提高中国铁路的灵活性
B.把上海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有利于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意义。第3题,当前,决定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第4题,沪汉蓉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填补中国陇海和浙赣线之间无横向铁路的空白,大大提高中国铁路的灵活性;有利于把川渝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3.B 4.B
汕头市南澳大桥起于澄海莱芜围,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环岛公路;路线长约11.08 km,其中桥梁全长9 341 m,连接线全长1 739 m。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哪项不是南澳大桥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
A.台风 B.海水腐蚀
C.冬季积雪 D.地震
6.南澳大桥建设的影响主要有(  )
①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军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 ②不利于南澳港湾优势的发挥 ③有利于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加快推进汕头深水港口建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5题,南澳大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海水腐蚀性强;该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些都是大桥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南澳大桥所处区域冬季降雪很少,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第6题,南澳大桥的建设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军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有利于南澳港湾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汕头深水港口建设。
答案:5.C 6.C
读下图,回答7~8题。
7.影响港口的水域条件是(  )
①航行条件 ②停泊条件 ③筑港条件 ④腹地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在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7题,港口建设的条件包括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等,陆域条件包括筑港条件和腹地条件。 第8题,①处无船舶停靠的海湾; ③处海域岸边无开阔的地面,筑港条件差; ④处海水太浅,不利于航行和抛锚。
答案:7.A 8.B
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9~10题。
9.“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  )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
C.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
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10.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速度加快
B.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
C.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D.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在历史上,由于靠近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扬州发展较快,城市沿运河扩展;随着清末大运河的淤积,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使扬州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9.D 10.C
2012年4月1日,武广高铁与广深高铁正式联通运营。在高铁飞驰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一座地处长沙市东南门户的以武广高铁长沙南站为中心的高铁新城正蓄势飞翔,一个具有商务功能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副中心正成为中部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结合“长沙高铁东部新城商业规划图”,完成11~12题。
11.长沙高铁新城的崛起,充分说明了(  )
A.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布局及空间形态的影响
B.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C.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D.区域自然条件对聚落分布和发展的影响
12.分析“长沙高铁东部新城商业规划图”,可以看出购物中心的规划布局特点是
(  )
①位于中心商务区 ②位于大型的居住社区内 ③位于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 ④位于城区外环线与主干道的交汇处 ⑤与商业街融为一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第11题,长沙高铁新城的崛起主要是因为武广高铁的建设。第12题,从规划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规划的购物中心位于新城的核心区的干道交汇处且与商业街连为一体。
答案:11.A 12.D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1:“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2:向莆铁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中西部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也是福建首条连接中部和内陆省份的现代化铁路。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线地区陆路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格局,有效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说明向莆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9分)
(2)简述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9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地理意义。第(1)题,可对向莆铁路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不利因素。第(2)题,可从加快铁路网建设、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流众多;多暴雨。
(2)加快内陆与福建沿海港口城市对接,拓展莆田港口经济腹地;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闽赣等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布局。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2分)(  )
A.株洲 B.武汉
C.九江 D.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在 C 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第(1)题,判断城市形成的早晚,应看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然后依据主导因素的作用情况做出判断。影响图中城市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而铁路交通形式要晚于水运。第(2)题,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 C 城市地处通航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与此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九江市。第(3)题,城市的城区图中,主要商业区位于多条道路交会的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众多。第(4)题,工业区位的选择应注意盛行风向、河流等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答案:(1)B 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B 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河运
(2)C
(3)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方便,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近消费人群
(4)③ 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方便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为“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示意图”,Ⅰ~Ⅴ代表各种运输方式由优到劣的大体排序。据此回答1~4题。
1.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
b.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
c.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
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⑤
A.a、b          B.b、c
C.c、d D.b、d
2.阿拉伯半岛各国缺少的运输方式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3.2012年2月,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发生了罕见的雪灾,国家民政部向新疆灾区紧急调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救灾物资。此次救灾物资的调运所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4.下列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条件依赖性较强的是(  )
①石油化工 ②坑口电站 ③商品粮基地 ④大型仓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图中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运载量、运价、灵活性和速度方面的比较可提取以下有效信息:①运输方式运载量和运价方面最差,速度方面最优,应为航空运输;②运输方式灵活性最优,运载量和运价较差,应为公路运输;③运输方式速度最慢,灵活性差,运价较低,应为河运;④运输方式在运价、速度、灵活性方面居中,运量大,应为铁路运输;⑤运输方式在运载量和运价方面最优,但在灵活性和速度方面较劣,应为海运。第1题,鲜花不易保鲜且附加值高,从我国运到日本应采用航空运输;一般用来运送大吨位的商品如铁矿石、石油、小麦等,国际跨海贸易常采用海运。第2题,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降水少,缺少河流,因此缺少河运。第3题,水陆交通受雪灾影响,无法运送救灾物资,应选择航空运输。第4题,石油化工和大型仓储离不开大量物资进出,必须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坑口电站建在煤矿附近,对交通条件要求较低。
答案:1.D 2.B 3.A 4.A
读“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完成5~6题。
5.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矿产
6.台湾岛铁路沿海岸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 ②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③水源充足 ④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于台湾山脉南北走向,且台湾岛东西狭窄,铁路线主要分布在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的沿海地带,且呈环状分布。
答案:5.A 6.A
哈大客运专线是指在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辽宁省大连市之间建设的高速客运专用铁路。2010年12月28日,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全,线胜利铺通, 2012年7月1日正式开通。据此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哈大客运专线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策
8.哈大客运专线修建的经济意义有(  )
①有利于缓解沈铁运输紧张状况 ②有利于加强东北与北京、天津等地区间的联系 ③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国防的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布局。第7题,东北地区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致使铁路运输紧张,由此可知经济因素对哈大客运专线的修建具有决定性作用。第8题,哈大客运专线的修建,将专门用于旅客运输,与既有的哈大铁路实行“客货分线”运营,有效缓解沈铁运输紧张状况;将大大拉近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进东北主要城市与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的联系;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等不属于经济意义。
答案:7.B 8.A
2012年2月27日,东南沿海铁路2012年工作会议在福州东南公司六楼会议室隆重召开。我国正在建设杭州到深圳的沿海铁路,它对东南沿海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结合“东南沿海铁路路线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沿海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途经省区全部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B.连接了珠江三角洲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
C.起点杭州不属于长江流域
D.线路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10.杭州到深圳的沿海铁路对途经港口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②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 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增强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铁路建设的意义。第9题,杭州属于长江流域。第10题,铁路对途经港口的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和增强港口综合运输能力等方面。
答案:9.C 10.B
随着浙江舟山跨海大桥的试通车,舟山进入“半岛时代”,这座富裕的岛屿的生产力也将得到第二次大解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哪些不是舟山大桥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
A.台风 B.海水腐蚀
C.冬季积雪 D.地震
12.宁波-舟山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  )
A.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
B.港口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深水良港和避风良港
C.上海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D.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运输量增长迅猛
解析:第11题,浙江舟山大桥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海水腐蚀性强,该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些都是大桥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舟山大桥所处区域冬季降雪很少,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第12题,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宁波-舟山港的陆域条件不断改善,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展。
答案:11.C 12.A
二、综合题(共40分)
13.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在客运、货运周转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何种运输方式?(6分)
(2)分析丁运输方式在货运和客运周转量比例差距大的原因。(6分)
(3)分析丙运输方式占周转量比例一直很低的原因。(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确定四种交通运输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甲类型客货周转量占重要地位,且比重下降,应为铁路运输;乙类型客货周转量上升,尤其客运周转量上升较快,应为公路运输;丙类型客货周转量比重均较低,应为航空运输;丁类型货运周转量比重高且上升,应为水路运输。
答案:(1)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2)水运价格低廉,运量大,但速度慢。
(3)价格昂贵,运量小。
14.?热点在线
材料1:2012年2月21日搜狐新闻消息 铁道部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表示,2012年,京石、石武、武广、广深高铁将全线贯通,形成京广高铁。中国高铁“四纵”干线将全部贯通。
材料2:2012年我国将建成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铁路网。
?知识连线
(1)铁路运输的特点。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因素。
(3)铁路建设的意义。
(4)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命题快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上述材料可反映出我国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_______方向发展,其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京广高速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8分)
(3)有关“四纵四横”客运专线铁路网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比较弯曲,以满足沿线居民的需要
B.以直达为主,全部修建在平原地区
C.以直达为主,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D.以直达为主,兼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4)京广高速铁路的开通有哪些积极意义?(6分)
解析:第(1)题,高速铁路体现了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发展方向,客运专线体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和专业化都有利于提高运输能力,节省运输时间。第(2)题,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客运专线铁路网几乎都为直线,体现了直达为主的特点;客运专线主要连接大城市,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的经济点。第(4)题,京广高速铁路的开通有利于完善环渤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的交通网,缩短通行时间,促进两地区及沿线经济的发展。
答案:(1)高速化和专业化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缓解交通运输压力;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2)自然条件:沿线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利于施工;经过黄河、长江等水系,增加施工量。社会经济条件:沿线经济较发达,城市多,人口多,客货运输需求量大;技术是保障。
(3)D
(4)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缓解北京与广州之间铁路运输紧张局面;加快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珠三角经济区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京广高铁还会带动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0·上海高考)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
解析:大连港是大连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大连的发展还受到陆上交通线路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答案:C
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变,聚落的分布和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影响下形成的。据图回答2~3题。
2.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
A.①           B.③
C.② D.④
3.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解析:第2题,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城市呈紧凑的空间形态,因此①为最早的城市形态。第3题,根据图例可知,①是交通落后的步行-马车时代,②是高速公路时代,③是火车-电车时代,④是汽车时代。
答案:2.A 3.C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图示城市早期沿运河发展,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的影响。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1960年后往铁路线方向扩展,1990年后又向长江沿线扩展。第5题,早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落后,运河地位凸出,后来随着铁路的出现,特别是长江水运的发展,运河航运地位下降。
答案:4.D 5.C
  下图是“华北平原村庄的平面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商业网点的特点是(  )
A.规模小,数量少 B.规模大,密度小
C.规模小,密度大 D.规模大,数量多
7.A、B两个杂货部中A的效益好于B,原因是(  )
A.A位于“丁”字路口,B位于“十”字路口
B.A周围的固定居民点明显多于B地
C.A地交通位置好,客货流的流量大于B地
D.A地周围居民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B地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只有两家杂货铺,规模小,数量少。第7题,由图交通线可知,A处在去集市必经之地,位置好,客货流量大。
答案:6.A 7.C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回答8~10题。
8.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9.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信息灵通 B.交通通达性好
C.周围住家多 D.外地游客多
10.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通达性好、人流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答案:8.D 9.B 10.A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12.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商业网点的分布呈线状或带状,可能是沿交通线、河流或山谷分布的。第12题,河流的干流一般河宽水丰,比较有利于运输,因此对商业网点的发育比支流有利的多,所以干流沿线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大。
答案:11.A 12.A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6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6分)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6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的分布几乎都沿公路分布,这主要受地形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第(2)题,交通运输布局的不同,会对聚落产生不同的影响。丙村东北方向的区域狭窄,相邻山坡较陡,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而南偏西方向,由于等高线较为稀疏,区域宽阔,一般不存在灾害隐患。第(3)题,图中丁位置处于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区,且处于道路的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答案:(1)沿交通线分布。地形和交通条件。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3)丁 丁地地势低平、开阔,位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14.?热点在线
材料1:上个世纪80年代前,住在大连南关岭的人世代为农。由于这里矿产丰富,他们除了种地外,有的还开采矿石。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开发区很近,不少本地人办起了企业。80年代后,随着大连市整个城市化进程,该区到1983年城镇户口占有率达到了97%,户籍人口约10万人,工业企业众多。
材料2:2012年大连市将继续推进城市地铁项目的建设。大连地铁于2010年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其中一条线将通过南关岭,市体育中心也将在南关岭修建。无疑,这里将成为大连乃至辽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体育中心。
材料3:“大连地铁线路规划图”。
?知识连线
(1)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商业中心分布的影响。
?命题快线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南关岭地区 80 年代后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说出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租金水平的变化。(4分)
(3)据材料分析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利用方式的变化。(6分)
(4)分析大连地铁建设对城市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城市的影响。由材料可知,南关岭地铁通车后,其交通通达度大为提高,使得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大幅度提高。在通车前以工业用地为主,而通车后,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以住宅用地为主,进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商业网点在南关岭大幅增加、发展,促使其商业做大、做强。
答案:(1)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大连开发区近。
(2)南关岭地铁通车后,其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将均有大幅度提高。
(3)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南关岭地区地铁通车前,其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通车后,南关岭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
(4)随着交通的发展,将加快大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人口和城区规模,提高全市的城市化水平;伴随着周边各区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发展转变为分散发展;商业网点向周边各区增加、发展,也促进市内商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