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
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
2.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退化、沙化
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受地形的影响,自然带往往会出现垂直分布规律,如下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0°N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
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4.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5.山麓的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纬度越高,相同海拔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 )。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7.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关下图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地形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9.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 )。
A.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B.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C.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50°N~70°N的大陆上
读下图,完成第10~11题。
沿北纬某纬线某大陆主要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0.造成该大陆图示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同 B.水分不同
C.海拔不同 D.纬度不同
11.该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
A.均为地中海气候
B.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2.读“六种植被类型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是( )。
A.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苔原
B.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林、苔原
C.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硬叶林
D.热带雨林、落叶林、硬叶林、苔原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14.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第15~16题。
15.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16.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7~18题。
17.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类型最丰富的位于( )。
A.a B.b C.c D.d
18.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的是( )。
A.b和g B.a和e
C.c和d D.f和h
19.下列四幅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
20.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三座山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3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
(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2.(13分)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A.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4分)某中学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展开了调查研究。A组的同学从北京出发一路西行。B组同学却是从东北出发一路南下,他们各自收集到了一些调查材料:
①拍摄的不同地区的建筑景观照片(图1)。
图1
②绘制了a(26°N,105°E)、b(42°N,128°E)、c(43°N,90°E)三个考察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
图2
③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种植高度的上限示意图(图3)。
图3
(1)材料①中的四幅照片最不可能是A小组拍摄的是________;若沿途考察从大连到乙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②完成下列问题。
①c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②影响a与b两地、b与c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
(3)材料③反映了同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上限在不同纬度有何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说明各个地理要素形成了一个相对一致的整体,B项表明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2题,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增多又会导致草原植被的过度破坏,最终又因为缺少食物而减少,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3.C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各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但植物和动物的数量并不一定相等。
4.C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山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越高,对应针叶林带越向北,在山体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第5题,一般情况下,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所在纬度自然带向极地的水平变化相似,因此,纬度越高,相同海拔的山体垂直带一般越少。
6.C 7.D 解析:第6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的要素所具备的功能。第7题,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臭氧层空洞是由氟氯烃的排放造成的。
8.C 解析:从图中可知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图中的地理要素特征可知其位于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促使了有机质的分解加快,积累减少,进而形成了贫瘠的红壤,这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B 解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10.B 11.C 解析:第10题,该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是东西方向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第11题,该大陆东、西两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相同的自然带。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2.A 解析:分析坐标数值看出,A自然植被分布地区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随着降水减少,热量条件变差,B处为落叶林,C处为针叶林,D处为苔原。
13.B 14.A 解析:第13题,图中的绿色工程地处撒哈拉沙漠,主要功能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水分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第14题,绿色工程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延伸,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
15.A 16.D 解析:第15题,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第16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
17.A 18.D 解析:第17题,垂直自然带谱多少取决于山体的海拔高度和所处的纬度高低,图中四座山海拔差别不大,纬度最低的a处自然带最丰富。第18题,图中f和h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气候类型不同。
19.B 解析: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地区,山地自然带的北坡应为背阴坡,南坡为向阳坡,同一自然带因南坡的热量高于北坡,所以其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20.A 解析: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21.(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地方性分异规律(或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3)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22.(1)热量
(2)A 地势升高,气温降低,水热状况变化大
(3)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
23. 解析:第(1)题,甲图所示为云南竹楼,乙图所示为蒙古包,丙图所示为福建土楼,丁图所示为陕北窑洞。第(2)题,c(43°N,90°E)点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山麓自然带一般为温带荒漠带。a与b主要是纬度差异,b与c主要是经度差异。第(3)题,由于水热状况由山麓到山顶不同,同一农作物在低纬地区山地分布海拔高些。
答案:(1)甲、丙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2)①B ②B
(3)同一种农作物在低纬度地区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度地区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