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盒黄沙和一盆草皮分别放置在玻璃缸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把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然后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最后将电灯打开(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烟雾环形飘动的根本原因是黄沙和草皮的受热不均
B.烟雾环形飘动的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
C.该实验的目的是演示热力环流
D.从该实验可得到的启发是:城市建设中为减轻热岛效应应扩大草地面积
2.2011年10月3日,正值国庆长假,青岛海滨游人如织,该日天气晴朗,风力微小。下图所示是游人在海滨昼夜观察到的不同景象。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大气运动形式可能是( )。
A.城市风 B.海陆风
C.季风 D.山谷风
3.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涵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受力示意图”,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据此完成第5~6题。
5.上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6.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A. B. C. D.
读“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完成第7~8题。
7.影响23.5°N线上气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差异 B.纬度高低
C.海陆分布 D.距海远近
8.此时南亚地区的盛行风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9.杭州初夏多雨,盛夏伏旱,秋有台风,冬有寒潮。下列天气图,依照上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第10~11题。
10.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A.50°N、(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11.由气压值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下图是“亚洲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中M地目前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 B.晴暖
C.晴冷 D.湿热
13.形成图中降水区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读“某地某月4~10日天气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4~15题。
14.该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哪个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5.下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 )
16.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下图反映某地区2011年2月10~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18.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2日的日出前后
19.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20.下图为“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其中雪线是指山岳冰川的下界高度。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5分)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夏季空调冷负荷(达到某温度的制冷耗电量)进行测算,一组是根据该地城郊气象站某日测得的气温,另一组是根据同一天在市中心某商业区观测的气温数据。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
5:00
9:00
13:00
17:00
据商业区温度测算冷负荷/kW
760
790
910
990
据气象站温度测算冷负荷/kW
560
590
710
785
(1)表中数据反映的地理现象被称为________,该现象对城区大气质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区比郊区云雾天多一些,试分析原因。
(3)试说明城郊建设绿地对城区的环境意义。
22.(10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风向、风速会有所不同,人们在进行航海、军事、飞行等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必须考虑风向、风力带来的影响。分析下列案例中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宋代海上往来大多是在3、4月间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5、6月间从江浙沿海驶向日本,这样选择航行时间是为了( )。
A.避开倭寇的活动
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风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中房屋的大门朝向尽量避开________方向。
23.(15分)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将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人们对伦敦奥运会有了更多的期待。下面图甲、图乙为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图丙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代表北京的是________,代表伦敦的是________。与伦敦的8月相比,北京8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气压带所处的位置,图丙显示的季节是北半球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丙中可以看出A地终年受________控制,形成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运动员最能充分发挥其运动机能的温度是常温25℃左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伦敦夏季奥运会最易选择在________月举办。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于黄沙和草皮的受热不均,产生热力环流,使烟雾按顺时针方向飘动。
2.B 解析:结合图示烟雾的飘动方向,可知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海陆风。
3.B 解析:燃木灰烬使近地面受热,气温上升,气压变低,等压线向低空凸出。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在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夹角。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5.B 6.C 解析: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的中心点是南极点,a位于南纬30°~40°之间,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b位于40°~60°之间的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
7.C 8.B 解析:从图中看出,此时亚欧大陆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太平洋则高压强盛,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该月应当是代表夏季的7月,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
9.C 解析:杭州初夏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多雨,盛夏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伏旱。秋季的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天气。
10.A 11.D 解析:第10题,从图中看出气压值最高点出现在50°N附近,最低值出现在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第11题,图示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北半球是冬季,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12.C 13.D 解析:第12题,从图中看出,M地受冬季亚洲高压控制,晴朗低温。第13题,该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在高纬度(M地)吹来的西北风的影响下形成冷锋,从而产生降水。
14.A 15.A 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读出,4~10日最高气温总体上是在降低,天气由晴转阴再到晴,应该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受锋后冷气团影响,气温下降,天气转晴。第15题,冷锋过境后,因受锋后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图中表示气压升高的是A图。
16.D
17.A 18.D 解析:第17题,图中显示云雨主要集中在锋的西北侧,而锋面系统带来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冷气团一侧,所以,图中西北侧为冷气团、东南侧为暖气团;再结合锋面移动的方向可知,冷气团势力较强,为冷锋系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温度低,说明西北方向是高纬度,则该地位于北半球。第18题,结合图中甲与锋面的位置关系可知,12日甲处在冷锋过后由冷气团控制,气温应该最低;夜晚由于地面辐射气温降低,到日出前后气温达最低值。
19.A 解析:从图中看出,该“环境变迁”可能发生区集中于沿海低地和岛屿,因此判定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20.D 解析: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冷,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21. 解析:夏季空调冷负荷高,说明环境气温高,因此表格反映的现象为“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会形成城区和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城区有上升气流,而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
答案:(1)城市热岛效应 有利于低空污染空气的扩散
(2)城区有上升气流,凝结核多,故水汽易凝结而多雾。
(3)能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22. 解析:第(1)题,3、4月间中国东部沿海盛行偏北风,5、6月间盛行偏南风。第(2)题,南极地区大都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下,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1)D (2)东南
23. 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图乙所示为温带季风气候。对比北京、伦敦8月的气温特点应结合图示资料进行。第(2)题,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可判定季节,图丙示意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30°N~40°N之间的地区,气压带、风带北移,应为北半球夏季。第(3)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第(4)题,根据材料结合图甲回答。
答案:(1)图乙 图甲 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2)夏季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北移
(3)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 终年温和湿润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