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1 10: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1.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了解本文报道的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
2.了解作者获取新闻事实的途径及组织材料的方法,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强化爱国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某大国一名上将
导入新课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一一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一刻。
蔡年迟,湖北浠水人,海军大校,某报主任编辑,硕士研究生。先后随同我国舰艇编队出访18个国家,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2千余篇(幅),28篇在全国获奖,其中《一着惊海天》一文入选全国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6次荣获中国新闻奖,1次荣立二等功,13次荣立三等功。
蒲海洋,四川射洪官升镇人,海军某报社首席记者,海军上校军衔。与蔡年迟合作撰写的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刊登于 2012年12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 《人民海军报》。有改动。2012
年9月25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航。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上午,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向读者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通常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和舰岛,舰岛大多坐落于右舷。它一般是一支航母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他军舰为其提供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航空母舰通常采用编队作战,编队中一般有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核动力攻击潜艇、快速支援舰或者是其他的综合保障舰艇。
发展至今,航空母舰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通讯常和消息配发,或作为消息的后续报道,目的是将消息深入化、形象化、细节化,以满足读者的需求;通讯的主题思想比较明显,主要是用事实和形象感染人、打动人,所以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讯的用语比较细腻、形象,感彩较浓。
消息、特写、通讯的区别
消 息
报道新闻事件
特 写
描绘新闻瞬间
通 讯
讲述新闻故事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浩瀚( ) 娴熟( ) 咆哮( )
镌刻( ) 一丝不苟( )默契( )
殚精竭虑( ) 呼啸( ) 澎湃( )
桅杆( ) 凛冽( ) 舰艉( )
湛蓝( ) 绽放( ) 揪紧( )
惊心动魄( )
hàn
xián
juān
ɡǒu
dān
xiào
pài
wéi
wěi
zhàn
zhàn
jiū

lǐn liè

páo xiào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成语解释
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①—④):交代辽宁舰着舰前的环境和准备、意义与风险。
第二部分(⑤— ):详细报道舰载机着舰成功的整个过程。
21
第三部分( — ):报道着舰后的欢庆场面,揭示着舰的重大意义。
26
22
整体感知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
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
整体感知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整体感知
1.文章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用处?
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环境进行了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下成功着舰做铺垫。
2.文章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揭示首次着舰的意义。 渲染紧张的气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着舰成功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文本探究
3.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这样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4.文中20~25段描写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从侧面描写角度考虑。
表现人们对首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5.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何作用?
彰显出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此时的成功。
6.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2)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3)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4)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合作探究
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小组讨论,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
简洁有力,印象深刻。如对飞行员和指挥员的对话描写十分简洁,却力度十足,将舰载机降落的过程巧妙显示出来。
1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句式精巧,朗朗上口。如“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从“声”与“气”两个不同角度展现舰载机着舰气势,读来节奏分明,朗朗上口。“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深情地抒发了对军事科技人员的赞美之情。
2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对比突出,彰显喜悦。现场观众的描写,前后自成对比。前面的紧张如“一颗颗揪紧的心”“所有人紧绷的神经”,到后面如“一下子舒展开来”“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掌声、笑容、语言、动作(留影)无不欢快、喜悦、兴奋异常。
3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形象生动,富有画意。“海风呼啸,海浪澎湃”写的是海风吹,海浪涌,文字虽简,形象却丰,画意却浓。“刀尖上的舞蹈”“像凌波海燕”“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比喻形象、描写生动、表达细腻,特别具有画意和美感。
4
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主旨探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一着惊海天
着陆前准备——一丝不苟
着陆的过程——气氛紧张
惊心动魄
充满自豪感
着舰后——激动万分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