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重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zī
rán
quán
yǒu
zhì
dùn
gù
cāo
zhòu
zèng
gān
sì
rú
xī
mèi
1.读准下列生字字音。
蒙昧( ) 酒肆( ) 轩( )昂 粗糙( ) 胡髭( ) 犀利( ) 侏儒( ) 禁锢( ) 尴( )尬 锃亮( ) 甲胄( ) 长髯( ) 鬈发( ) 黝黑( ) 滞留( ) 愚钝( )
xuān
自主学习
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很突出。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 庄重的样子。
惶恐不安。
入木三分: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自主学习
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识记下列成语的含义。
作家作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他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
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等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作家作品
代表作品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的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墓志铭。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后世影响
作家作品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家,剧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
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伟大的悲剧》、《成功的秘诀》等。
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
第三段:面容表情
第四段:长相平平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段:目光犀利
第七段:蕴含丰富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 与人生的不幸
外貌特征
眼光犀利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明确每个段落所描写的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
(1)、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
的效果
修辞效果:
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夸张效果: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须发:
眉毛:
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额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 肤: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的样子。
鼻子: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目光: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描写,主要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平庸丑陋
大众化
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反衬
说明
总印象
眼睛
扬
抑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赏析:运用夸张的手法,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眼睛蕴含丰富的情感,表现其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语
句
赏
析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眼睛极具威力,同时,他对自我的审视也是相当冷酷而锐利的,他是自我灵魂的不断探索者、解剖者。
语
句
赏
析
资料链接:那是1869年,正在旅馆里等待着睡眠到来的托尔斯泰猛然惊醒,此时,已是半夜两点,可是托尔斯泰已经无法抵御心中的恐惧,急忙吩咐仆人套车,连夜离开了这个小镇。
托尔斯泰曾经像其他纨绔子弟一样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也曾继承了俄罗斯贵族的英勇,远赴高加索和敌人进行战斗;还曾经在大学里进行过系统性的学术训练,饱读诗书。但是,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托尔斯泰变了,他开始反思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什么庄园、什么贵族、什么封号在这之后都不重要了。
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他的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其眼睛的威力,表明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准确地表达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
句
赏
析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眉毛比作树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眉毛多而杂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须发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须发比作泡沫,把须发的浓密比作热带森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须发浓密的特点。
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皮肤比作村舍外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皮肤脏且粗糙的特点。
鼻子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朝天鼻描述成被打塌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鼻子大、塌的特点。
眼睛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作钢刀、枪弹、金刚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目光犀利的特点。
作者聚焦托尔斯泰的眼睛,试图探寻并揭示其灵魂和精神世界 ,文中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是他丰富思想和非凡智慧的反映,体现出他内心的深邃和伟大。
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眼睛的原因: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写他外貌平庸既是对他外貌的真实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合作探究
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正是为了反衬他眼睛的犀利敏锐,反衬他灵魂的高贵,作者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进行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了相反的艺术效果,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
本文是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其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文章主旨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先抑后扬,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写作特色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寓意深刻,韵味无穷。
比喻夸张,特征突出
文本特色
总结归纳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如何描写一个人?
描
写
方
法
运用技巧
白描
(无修辞等)
漫画式勾勒
(夸张等)
浓墨重彩
(多方位、多角度)
列夫·托尔斯泰
刻画外貌
描写眼睛
崇敬赞美
须发:脸庞多毛,胡髭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眼睛威力巨大
目光犀利、敏锐深刻
眼睛蕴含丰富感情
让人失望(抑)
非同寻常(扬)
(神:精神深邃)
(形:长相平平)
反衬
透视心灵
代言时代
支配世界
外貌:
眼睛
欲扬先抑
由点到面
目光犀利
蕴情丰富
有威力
板书设计
透视心灵
代言时代
支配世界
粗 俗
丑 陋
平 凡
崇
敬
赞
美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
鲁迅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推荐阅读
《名人传》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