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消息
3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简洁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
4
新闻
特点:新、真、语言准确精炼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标题 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呈现最关键信息
导语 新闻的第1段或第1句。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鲜明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主体 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背景 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可有可无。
结语 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电头: 放在导语之前的一句话,
格式为“……电”。
主要内容: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1.速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概括消息报道的主要内容
导 语
2.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瑞典国王和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文中第一句话)
交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8
消息的要素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事 what
何故 why
如何How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1.阅读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主 体
1.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
2.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
3.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固定的格式
因此
要想快速读出新闻事件——
要想具体了解新闻事件——
导语
主体
一、速读课文,认知消息的结构特点
1.速读课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一、速读课文,认知消息的结构特点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圈画出电头和导语。思考:电头有何作用?导语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的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导语为课文第1段,交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3. 阅读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你能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明确:主体部分交代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还交代了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二、研读课文,明确消息的详略安排
1.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分别是谁?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的贡献呢?
明确: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德国的贝林,法国的普吕多姆,瑞士的迪南,法国的帕西。
一一列举,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现新闻事实的翔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是本消息的重点,所以要不厌其烦一一列举。
二、研读课文,明确消息的详略安排
2.作者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并特别说明诺贝尔奖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明确:交代新闻的背景。这里特别说明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和权威;如此介绍既客观简洁,又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解诺贝尔奖。
三、品读课文,感受消息的语言特点
1. 本文选自 《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堪称新闻佳作,语言平实自然而富有表现力。结合具体词句,说说消息的语言特点。
2.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能表现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客观简练的词句,并做好批注。
3. 师生交流。
三、品读课文,感受消息的语言特点
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明确:“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X射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明确:“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总 结
标题是主谓或动宾短语,提炼何人何时的最精华要素;导语是对标题的一句话扩充,句子主干要将(时地)人事(结果)包含完整;主体是对导语的细化和拓展,遵循倒金字塔结构,依据篇幅限制确定是否分段;新闻的背景和结语都是对主体内容的补白。背景和结语都不是必须的,但前三板块都是必须的。电头也不是必须的,它是新闻的出处。
文常识记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到目前为止,有11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按获奖时间顺序为: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6)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7)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时年52岁。
(8)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杭州。2008年与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国人马丁 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时年76岁。
(10)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原名管谟业。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1)屠呦呦: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