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呼吸保健与急救》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②说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③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模仿口对口吹气的急救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探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学会口对口吹气的急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认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举例说出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②说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难点: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模仿口对口吹气的急救方法。
三、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对比 2018年下半年和 2022年朋友圈图片,结合我县近 5年空气质量年报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我县空气质量在逐渐变好。结合习主席的生态理念进行小组讨论,汇总政府及个人为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所做的措施,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树立环保意识,为蓝天保卫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课前准备实验,课上闻气味,PPT展示大量吸烟危害健康的图片,亲身体验吸烟百害而无一利,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烟草、珍爱生命!人工呼吸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先结合旧知讲解人工呼吸的原理,再通过视频进行专业指导,接着一名学生上前展示,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该生操作的不当之处。另一名学生规范操作,正确演示,掌握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以此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利用典型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模型来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分析有关的资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吸烟有害健康,学会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
五、课前准备
手电筒、一次性烟嘴过滤器、急救模型、一次性人工呼吸口膜、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们离不开空气,我们吸入的空气是一尘不染的吗?(老师迅速关灯)请同学们打开手电筒。学生活动:打开手电筒,观察一下光束中的空气,并描述现象(空气中有一些悬浮颗粒)。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直观感受空气的质量情况,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入探究的第一个主题: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探究新知:
1、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41页“视野拓展”部分,了解以下三个问题,时间为 2分钟。
①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②空气污染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
③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什么?学生自学,了解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学生初步了解空气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活动:PPT出示我县今日空气质量报告及朋友圈截图,引导学生对比 16年下半年和 19年的天气状况,结合我县环保局给出的近五年空气质量检测年报分析我县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学生活动:对比 16年下半年和 19年的天气状况,分析我县近五年空气质量检测年报数据,深切感知我县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设计意图:通过展示 2016年和 2019年朋友圈图片,使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到我们周边的空气质量在逐渐变好。紧接着出示我县近5年的空气质量年报,让学生从数据上直观感知空气质量的变化。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得益于什么呢?过渡语:这得益于我们党中央的环保政策;得益于我们习主席的生态理念;得益于我们大国态度!就让我们跟着主席脚步,感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建设过程。
(3)播放视频《习主席的生态理念》生:认真观看
教师引导:
习主席说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习主席生态理念的引领下,各级政府及个人都为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积极努力着。你了解的有哪些措施呢 下边以四个人一小组,总结归纳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汇总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一系列措施。(3分钟)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 1:绿色出行,不开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小组代表 2:植树造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
小组代表 3:控制工厂废气排放量。
小组代表 4: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小组代表 5:新装修的居室内摆放绿植。......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抛出问题:哪些措施是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工厂废气排放量等。教师继续设问:所以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根本措施就是 有效的措施就是
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地植树造林。教师总结:如果我们不采取这些措施,是不是就会造成空气污染呢?像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扬尘,这就是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本上标记、批注。
过渡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人人有责!空气质量越好,我们的呼吸系统就会越来越健康,但就有个别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首当其冲的就是吸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及小组讨论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树立环保意识,为蓝天保卫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和态度责任核心素养,
2、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教师提出问题:吸烟有害健康,烟草中到底有哪些有毒物质?对我们身体会产生怎样的危害?(留白 30秒,学生自答)生:焦油、尼古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本框内容,做好批注,完成任务后请举手,时间 2分钟,开始:
(1)烟草中危害最大的有毒物质是什么?
(2)吸烟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3)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哪一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教师活动:展示实验装置,把装置放到学生面前,让学生闻一下气味。
学生活动:闻气味并描述(有一股难闻、烧焦、刺鼻的味道)。
教师活动:PPT 出示吸烟危害健康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分析吸烟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等的危害。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深切体会吸烟的危害。教师进一步补充电子烟、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教师倡导: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做无烟新一代,拿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志和决心,坚决抵制香烟,让我们一起大声对香烟说:“不!”
设计意图:设计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初步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紧接着出示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让学生闻气味,来亲身体验吸烟百害而无一利,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过渡语:远离烟草、珍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可生活中难免会有意外来危及我们的生命,如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如果这个时候恰好你就在旁边,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打 120,大声呼救......
师:给你点赞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呼吸骤停的急救方式—人工呼吸
3、人工呼吸教师引导回想正常的呼吸是怎么进行的?
(复习呼吸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人工呼吸的原理:呼吸骤停之后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导致体内极度缺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于外力,比如口对口的吹气,胸外按压,使患者的胸廓能够扩大和缩小,肺被动的扩大和缩小,从而慢慢地引起患者自身的自主呼吸。
过渡语:时间就是生命,而黄金救援时间只有 4分钟,以防对被救者造成二次伤害,我们请专业地医生来指导一下。教师活动:播放《人工呼吸》视频。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了解人工呼吸的要点。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上前展示,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该生操作的不当之处。另一名学生规范操作,正确演示,掌握人工呼吸地急救方法。
教师引导:老师希望你们所学的这个急救知识永无用武之地但同时更希望如果真遇到紧急情况,请你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做袖手旁观者。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让学生详细了解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由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拓展延伸课下从两个实践作业中选取其一完成
实践一:制作“远离烟草、珍爱生命”的主题展板提示:介绍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对家庭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制定禁烟的措施,向全体师生发出“远离烟草、珍爱生命”的倡议。
实践二:制作一套完整的心肺复苏操作手册提示:查阅报刊、书籍或者网上查询,规范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心肺复苏操作手册。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主体意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不管是从改善空气质量,还是拒绝烟草、争做无烟新一代,以至最后的人工呼吸,我们都应该积极努力,肩负起这一份社会责任,争做有担当有作为的新一代青少年!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提高学生的态度责任核心素养!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利用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新课讲授中利用了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大数据等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的分析,问题的逐步展示,让学生逐步深入,深刻认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习惯,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在学习人工呼吸教学环节时,由于学生有点害羞,让学生做示范时,课堂秩序出现短暂的混乱,学生不能正常做好示范,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课前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