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课题: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对皮肤的功能有一定的感知,能说出与皮肤有关的诸如肤色不同、晒后变黑等一些常见现象,但对于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缺乏科学准确的认识;另外,受年龄限制,形象感知相对容易一些,但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图片、视频或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解释和探究,以纠正错误认识、强化正确理解为切入点,逐步落实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皮肤的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并结合皮肤的结构特点推测其功能。
2.通过观察汗腺的结构,说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进一步阐明皮肤的功能。
3.认同皮肤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形成健康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体验,初识皮肤”、“模拟探究,排汗调温”等活动,引导学生概括皮肤的结构及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引导释疑等方法相结合。难点突破策略:学习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汗腺的结构入手。在了解汗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为了把微观的内容变得形象和直观,小组活动利用自制教具模拟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的,以便学生观察、体会和描述。同时,在课件中还应体现出温度对汗液分泌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皮肤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理解。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制作 PPT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搜集关于皮肤结构的知识,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日光照射的皮肤颜色比较黑?2、为什么当皮肤被划伤后,有的伤口流血,而有的伤口不会流血呢?3.为什么天热的时候出汗多? 思考并回答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自然引入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皮肤的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并结合皮肤的结构特点推测其功能。2.通过观察汗腺的结构,说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进一步阐明皮肤的功能。3.认同皮肤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形成健康生活的观念。 明确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课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
自主体验初识皮肤 任务一:自主体验、观察,初识皮肤结构和特点1、摸一摸:你的皮肤有什么感觉?2、比一比:你和同桌皮肤的颜色有什么不同?3、按一按:你的皮肤,松开后,有什么发现?4、扭一扭:你的皮肤,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己体验,并简单交流。 运用自我感知、自我体验,初步感知皮肤结构和特点。
科学观察深识皮肤 仔细阅读课本 P71-72相关链接及以上文字,结合图 3.4-5,完成以下问题:1、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在课本上圈画关键词,不会的用红笔标记)2、对照皮肤结构示意图,同桌相互指认表皮、真皮的结构和特点,尝试说出皮肤的功能。1、指出皮肤的附属结构有哪些,尝试说出其功能【学以致用】:1、为什么日光照射的皮肤颜色比较黑?2、为什么当皮肤被物体划伤后,有的伤口流血,而有的伤口不会流血呢?3.出汗与什么结构? 对照皮肤结构示意图,同桌相互指认说出皮肤的结构。能准确填出皮肤结构示意图的名称,然后小组内讨论皮肤各结构的特点,并尝试根据结构特点推测皮肤的功能借助皮肤结构模型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效果学生回答大屏幕皮肤结构模式图,总结皮肤结构。 学生进行识图观察和模型观察,直观认识皮肤结构。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学习“皮肤的功能”时在理解皮肤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并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模拟探究排汗调温 任务二: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模拟探究汗液的形成和排。阅读课本 P7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2分钟)1、人体全身由 230万个汗腺,分布在全身各处,你们观察到汗腺有哪几部分构成?2、汗腺各部分的位置和结构特点怎样?这种结构特点与什么功能相适应?3、汗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4、皮肤是如何调节体温的?【动手模拟】:小组活动:模拟汗液的形成过程。1、观察汗腺周围毛细血管内的大小颜色不同的颗粒分别代表血液的什么成分?2、小组长将血液中能形成汗液的物质依次放入汗腺的分泌部,组员描述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当外界环境升高或降低时,血管、汗腺的排汗量有什么变化?皮肤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72页文字,并依据屏幕要求完成预习任务,标划知识点和圈划关键词。学生按照指令展开小组活动:组长动手移动血液中的物质成分,讲解汗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其他学生参与聆听,说出汗液的成分。学生通过对血管和汗腺排汗量变化的探究,讨论皮肤如何调节体温。 从汗腺的结构入手,在了解汗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小组活动利用自制教具模拟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的,把微观的内容变得形象和直观。
归纳总结 演示:外界环境温度高时,血管、排汗量的变化,启发学生思考外界环境温度低时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并强调与调节体温相关的结构是汗腺和真皮内的毛细血管。皮肤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建构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总结排泄途径有哪些? 学生上台演示,环境温度高低不同时,血管、汗腺的变化。温度高: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散热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发→带走热量温度低: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汗液分泌减少学生思考、总结得出皮肤排泄、调节体温的功能。总结皮肤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学生总结三条排泄途径:1、排汗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2、排尿部分水、无机盐、尿素3、呼气二氧化碳、水 直观形象认识到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进一步生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旧知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科学护肤健康生活 指出青春期痤疮的成因,“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等,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而引发的一种皮肤病。引导学生说说如何注意皮肤护理,以及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做法,关注皮肤健康。 学生小组讨论:保护皮肤的做法,以及自己的不足。小结如何避免痤疮:一要每天早晚用温水清洁皮肤;二要多吃蔬莱和水果,少吃含脂肪和糖类多的食物,尤其是不要吃辣椒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三要保持心情愉悦。 促进学生认同皮肤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进一步形成健康生活的观念
A类 1、皮肤中与调节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A、表皮和血管 B、生发层和汗腺 C、血管和汗腺 D、皮脂腺和汗腺 2、人的手掌上的厚皮俗称“老茧”,其显著增厚的部分属于() A、生发层 B、角质层 C、皮下脂肪 D、脂肪细胞 3、皮肤擦伤后有血液流出,这是因为擦伤了()内的血管。 A、角质层 B、生发层C、表皮 D、真皮 4、皮肤中黑色素细胞位于() A、角质层 B、生发层C、真皮 D、皮下脂肪 5、皮肤的结构不包括() A、表皮 B、真皮C、皮下组织 D、生发层 B类 6、人体感到炎热时脸部发红,是由于() A、皮肤的色素扩散B、皮肤的色素聚焦 C、皮肤的毛细血管扩散D、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 7、皮肤烧伤而失去再生能力,至少伤到皮肤的() A、真皮的致密结缔组织B、表皮下面的皮下组织 C、表皮的角质层D、表皮的生发层 8、有些人喝酒后脸色发红,这种生理变化发生在皮肤的哪一层?() A 角质层 B 生发层C 表皮 D 真皮 9、皮肤的冷热感受器位于() A、角质层 B、生发层C、真皮 D、皮下组织 10. 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膀胱②大肠③肺④小肠⑤皮肤⑥肾脏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出发,紧密联系自身体验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巧妙,内容充实,设立自我体验、自主学习、模型识别、小组动手模拟汗液形成和体温调节等活动,并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环节层层相扣,自然流畅。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从生活体验到思考生活疑问,再到解决生活问题。问题导学,促使学生思考、讨论,继而得出结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不错。尤其是利用自制教具模拟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发挥到高效。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掌握不够好,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还在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