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3秋)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学案+课件+练习(打包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3秋)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学案+课件+练习(打包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0-12 12:20:47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2章 第3节神经调节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组成。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也叫________。电信号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电信号? _______? ______电信号化学信号激素调节由____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________通过____作用于特定的__器官或__细胞的一种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机制是_____。内分泌化学物质靶靶反馈体液起调节的物质:激素、CO2、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传递方式:体液,主要指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作用对象: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单细胞和一些多细胞的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反射弧迅速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准确、比较局限短暂缩手反射甲状腺激素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低温正常体温高温血管_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血管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收缩减少下降减少舒张增加上升增加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加,毛细血管舒张;
产热减少: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少。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体温降低体温升高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
少,毛细血管收缩;
产热增加: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增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分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减少(-)(+)(+)(-)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人教版 必修三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同步练习
※典题例析 规律总结※
【例1】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关系。教材中明确指出“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说明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人体的交感神经被称为应急性神经,当人处于危险情境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系列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例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答案】D
【例3】下图表示高等动物四种不同的生理调节过程。请完成:
(1)给蟾蜍注射垂体提取物,促使蟾蜍产卵是属于______________过程。
(2)人进食后血糖的调节是属于__________过程。
(3)狗看到食物后分泌唾液是属于__________过程。
(4)日照变长促使多数鸟类开始产卵是属于__________过程。
【解析】(1)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蟾蜍垂体提取物中的促性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分泌雌性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卵巢和原始生殖细胞,产生卵细胞。(2)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反射,使胰岛分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肝脏、骨骼肌、各组织等起作用,使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以维持血糖正常水平。?(3)狗?看到食物为条件反射,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4)鸟类通过眼睛感受到日照变长,通过神经系统产生反射,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卵巢,促进其分泌雌性激素,再经血液运输,作用于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促进卵细胞发育成熟。
【答案】(1)B (2)C (3)A (4)D
※小试高考※
1.(2010全国高考理综I,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解析】大脑皮层为人体反射的高级中枢,脊髓为人体反射的低级中枢,构成二者的神经细胞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只能传导兴奋;神经细胞都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垂体是人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合成许多促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等;下丘脑是大脑基部相对较小的区域,是一高级植物神经中枢(神经部),也是一功能复杂的高级内分泌中枢(分泌部),如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答案】C
2.(2010广东高考,10)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
A.肾上腺 B.甲状腺 C.胰岛 D.性腺
【解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最高级中枢,释放的多种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从而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活动,下丘脑对胰岛的调节作用较小。
【答案】C
※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4.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下丘脑      
B.骨髓?
C.大脑
D.垂体?
5.下列关于动物行为产生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动物行为的形成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B.在动物行为的形成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以激素调节为主?
C.在动物行为的形成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D.在动物行为的形成中,神经调节有重要作用,而激素调节没有影响?
6.下列关于激素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有兴奋作用?
B.激素有抑制作用?
C.激素除有兴奋作用以外还有抑制作用?
D.以上都不正确?
7.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上丘脑?
D.下丘脑?
8.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 ④作用时间短 ⑤作用部位准确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9.(多选)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激素既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调节?
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二、非选择题:
10.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定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6)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解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2、C【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C【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项指标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包括温度、pH、血糖、水和无机盐。?
4、A【解析】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5、C【解析】动物生活在一个相对较复杂的环境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如捕食或逃避被捕食,在此过程中,体液调节显得太慢,功效太长,不能满足动物适应多变环境的需要。所以动物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6、C【解析】有的激素有兴奋作用,如甲状腺素,有的激素有抑制作用,如胰高血糖素就可抑制胰岛素的功能。?
7、D【解析】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内环境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8、A【解析】神经调节具有调节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的特点。?
9、ACD【解析】感受光刺激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若切除垂体,蛙不再分泌褪黑激素,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此调节又受激素控制。所以总的来说,蛙体色的变化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
10、【解析】此实验是对照实验,对照组是甲鼠,实验组是乙鼠、丙鼠、丁鼠。所以对乙鼠的处理是破坏下丘脑(或破坏脊髓);对丙鼠的处理是破坏脊髓(或破坏下丘脑)(应注意对乙鼠和丙鼠的处理应不同);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答案】(2)破坏下丘脑 (3)破坏脊髓 (6)若甲、丙能保持体温恒定,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维持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若甲、乙能保持体温恒定,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维持体温的中枢在脊髓
人教版 必修三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学案
【高效导航】
1.学习目标:
①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②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③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④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⑤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2.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3.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看”—知识经纬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人体的体温调节
实例二:水盐调节
“导”—自主预习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是主要方式。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激素)调节
举 例
缩手反射
甲状腺激素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 和 保持动态平衡。
(2)产热途径:细胞中 氧化放能,尤以 、 产热为多。
(3)散热途径: 蒸发,皮肤内 的散热等。
(4)体温调节中枢: 。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1、一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血糖浓度的调节)。
另一方面, (例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2、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 和 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 ,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 。
“学”—互动探究
探究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提示:反射,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前者非常快。
2、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提示: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3、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提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
它们的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的运输。
它们的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
它们的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延续时间长。
【经典回眸】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联系。教材中指出:“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液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人的交感神经被称为应急神经,当人处于危险情境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系列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探究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提示: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提示:物体温度高低取决于吸热量和散热量。人的体温高低取决于产热量和散热量。
3.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提示:产热结构增加产热,散热结构减少散热;炎热环境相反。
4.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提示: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5.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6.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提示: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
7.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提示: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经典回眸】1.下列结构中,与体温调节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是(  )?
A.毛细血管、汗腺?
B.毛细血管、汗腺和温度感受器?
C.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和温度感受器?
D.脂肪层、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和温度感受器、甲状腺素?
解析:脂肪层可保温,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作相应的调整可以减少散热和增加散热,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骨骼肌收缩或调节甲状腺素等激素增加产热。?
答案:D
【变式训练】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一措施是不正确的 (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完成填空并思考讨论:
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提示: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了,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趋于正常。这属于体液调节。
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尿量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趋向正常。
【经典回眸】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析: 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了。
答案:C
【变式训练】3、吃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和上丘脑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上丘脑和下丘脑
【变式训练】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分泌激素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变式训练参考答案:1、B 2、A 3、A 4、C
“思”—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收获
内容
疑点
内容
“练”—课堂自测
1、人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在于神经调节 ( )
A.作用慢而持久    B.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
C.作用快而持久   D.作用慢持续时间也短
2、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神经中枢
3、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4、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和垂体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5、当人们较长时间参加强体力劳动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A
人教版 必修三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能力方面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四、教学用具: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讲述】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引导阅读问题探讨】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做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留待学完新课后回答〗
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新课导入
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转折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调节。
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体液。
体液调节。
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
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板书】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思考讨论填表
〖精讲〗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转折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讲述】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转折】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1.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2.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
3.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4.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
5.甲状腺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7.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8.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10.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
1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说明及问题】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
【讲述】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1.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了,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趋于正常。这属于体液调节。
1.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尿量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趋向正常。
2.课本P33第一段。
3.有的。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
【小结】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决 “问题探讨”
见开头提示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阅读思考谈谈对此的想法。
拒绝毒品
八、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