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无论是在冰天雪地还是在炼钢炉前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这又是为什么?
1
2
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有利于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
本课时主要进行“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和“细胞外液的成分”两个内容。教材的“问题探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创设情境。讨论将血细胞置于草履虫的生活环境中将发生的变化,引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这一主题。比较方法的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内环境由三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有机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的基础。教材依托三者关系示意图,设计思考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三者关系。
重难点: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脚有时候会浮肿,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排出代谢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构建内环境的概念。此外,有关细胞的生活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具有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
1.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生命观念)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模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
讨论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红细胞
3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伸缩泡 排泄
单细胞生物的物质交换
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直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
项目 生存环境 获取营养的方式
单细胞生物
血细胞
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
水环境中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并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血浆中
?
5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6
——细胞外液
血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血液的构成: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7
阅读教材第3页1-3段,请独立完成思考与讨论,时间3min。
1.举例说明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用文字和箭头简要画出。
8
9
1.举例说明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
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
10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存在部位不同;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
11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循环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用文字和箭头简要画出。
12
讨 论:
1)血细胞、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各是什么?
血浆;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
2)氧气由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共通过几层生物膜?
共6层
13
3)消化道、尿道、口腔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吗?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4
血浆的主要成分
注意: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成分相似并非完全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多,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15
探究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溶质微粒越多,即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K +维持。
酸碱度:人体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酸碱度的稳定与缓冲物质有关。(HCO3-/HPO42- )
温 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16
用渗透压原理解释
组织水肿的机理:
1.血浆浓度下降
2.组织液浓度上升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17
组织水肿的原因*(笔记)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下:
组织水肿
肾小球肾炎
组织蛋白增多
血浆渗透压下降
过敏反应
淋巴循环受阻
血浆蛋白减少
组织渗透压升高
组织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营养不良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体 内 细 胞
食 物
消化系统
O2
呼吸系统
皮肤、泌尿系统
尿素等
CO2
内环境
循 环 系 统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组 织 液
血浆
淋巴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总结: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参与。
19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
20
小结
体内细胞生活在 中
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有: 。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内液
外界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外液
(内环境)
21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内环境
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C
巩固练习:
细胞内液、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
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
22
2、下图为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C和D 液体分别为 。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
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细胞内液、淋巴
毛细血管
自由扩散
(渗透作用)
消化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D液体
23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有氧呼吸酶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A
24
4、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
B
【思考】消化酶,过氧化氢酶,血红蛋白,唾液淀粉酶,呼吸酶分别位于哪?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体外
内环境
体外
细胞
体外
体外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O2
CO2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O2
CO2
重吸收
B
A
C
D
25
5、补充完善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26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