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满分作文引领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满分作文引领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3 08: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满分作文引领
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提示:
1.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
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
2.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
3.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剧、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等。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自行车,可以先写外形特点,再写自行车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自行车的性能特点、骑行感受等。
3.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近期,我看到一则挺有趣的谜语:“稀奇真稀奇,鼻子当马骑,直到去睡觉,彼此才分离。”(运用谜语来介绍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什么呢?聪明的读者肯定猜到了,这就是眼镜。目前随着近视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戴上了近视眼镜。我在小学六年级就加入了近视一族,戴上了近视眼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小、初、高学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为50%、60%和70%。近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天性遗传,一是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现在很多同学过度地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视、电脑等),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采用引资料、分类别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近视的人数之多和引起近视的原因。)
近视眼镜分为普通近视眼镜和隐形近视眼镜。隐形近视眼镜虽然更为美观,但平时护理要求更高,操作更麻烦,所以我戴的是普通近视眼镜。(介绍近视眼镜的分类。)
普通近视眼镜由镜框和镜片组成。民国时期的眼镜,大多是圆框眼镜,而现在的镜框各式各样,有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在颜色上更是五彩缤纷,有红色、黑色、金色、无色等。我选择的是带有卡通图案的粉色长方形镜框。(介绍近视眼镜的镜框形状和颜色。)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近视眼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变形,导致光线过早地集合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凹透镜则起到了发散光线的作用,使像距变长,使物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这样就能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凹透镜焦距的大小,决定了近视眼镜的度数。近视眼镜的镜片厚度会因人们眼镜度数的高低而随之改变。(介绍近视眼的成因和近视眼镜的矫正原理。)
戴近视眼镜虽然能够让我们看清事物,但也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长时间戴眼镜后,鼻翼处会留有两个印记,眼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冬天时,热气腾腾的水蒸气是最麻烦的,水蒸气会附着在眼镜表面,让我们什么也看不清。(写戴眼镜的烦恼。)
近视眼镜,让我欢喜让我忧。但自从有了它之后,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名师点评】
小作者抓住近视眼镜的特征,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近视眼镜的构造以及矫正视力的原理,同时阐述了佩戴眼镜的烦恼。运用了引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使说明重点突出,语言自然生动,很容易引起佩戴眼镜者的共鸣。
坎儿井——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
我国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气候十分干旱,水资源尤为珍贵。(开头介绍坎儿井周边环境特点,写出了水资源的珍贵)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防止它们因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呢?新疆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的结构,大体上由竖井、井下渠道(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对坎儿井进行介绍)
挖坎儿井,首先要预判什么地方地下有水,然后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好一系列竖井。从山地起点挖到盆地绿洲出水口,开挖线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间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挖好了竖井,下面的步骤就能依次进行了。
井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其作用是在地面下将挖好的竖井连通起来。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因而暗渠里的水量常年稳定。不仅如此,暗渠里的水也不容易被污染。经过地层自然过滤,井水变得清澈甘甜。当然,由于井下渠道开挖只能靠点油灯作业,所以井下渠道的掏挖工作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写出了渠道掏挖工程的难度)
深层地下水由井下渠道引流,变成浅层地下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区。人们在需要水的地方挖好水渠把它引出地面,这就是明渠。同时,人们在地表修建涝坝,根据需要将水引至农田灌溉。
坎儿井,凝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具有重大实用价值,更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结尾总结,坎儿井的价值。)
【名师点评】
坎儿井的特征有很多,文题所给材料涉及了坎儿井的环境与建造原因、形式与原理、来历、作用、技术难度、地位、今昔对比和现状等诸多方面。习作紧扣坎儿井是“井、渠结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整合所给材料,由总到分,由主到次,有详有略地进行介绍,既清楚,又好懂。
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形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泻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正踩在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置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展示了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名师点评】
本文先对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做整体的介绍,外形显眼,意蕴丰富,突出了其历史和文化意义。
然后再概括介绍四个展厅,语言简洁而准确,之后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突出其各自特点——“壮丽三峡”展示的是三峡的自然之美,“远古巴渝”展示的是古巴渝文化。
由外而内,层次分明。说明方法灵活而多变,根据说明对象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语言既有准确性,又有文学性。
习作一: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写字,画、记录重要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用到笔。
生活中的许多人,都会随身带支笔。一支笔上的几个部件各有不同的用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缺一不可。
先说说笔杆吧。笔杆在一支笔中,实在算不上美。身体高而瘦,构造简单,只不过是一个空笔壳。人家都由两部分组成,它只有一部分 ,但它却是笔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没了它,笔就不好看了;没了它,墨芯拿什么做保护呢 没了它,笔就光秃秃了;没了它,笔就像五官中少了一员似的。笔中,它干的活不多,也不累,因此人们很少想去赞扬它。好事轮不到他和笔帽,比如钢笔打水的时候,人们把它摘下就不管了。笔写出字时,感谢的是其他三部分。常与笔杆接头的是笔帽。它的工作看似不多,其实,它的工作比笔尖还多,体态却不像笔尖那样窈究。它的工作事关笔的质量,保护着笔尖,整个笔尖在它的笼罩下自然苗条极了。
笔帽里面包裹着的,是笔尖。笔尖具有常人没有的力量,她能在白纸上写出黑字;吸取墨汁源源不断地送到墨芯身体里。大家总是赞扬笔尖不屈不挠,说它写字再疼也不停的品质。当然,有赞扬的人,自然也有不服气的人。这个人,就是笔芯。笔芯的结构特别复杂,这使得它相貌堂堂、地位最优。它居于中央,左右上下都有屏障,身体不高,笔尖、墨芯都贴身左右。它虽也受外界冲击,但曲线优美,处处显示它养尊处优的状态。每逢写字,它除了忍受别人捏它以外,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它因为构造复杂,位于笔尖的上方,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
笔芯的上方是墨芯。墨芯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却只限于送墨水、接墨水而已。
笔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只要合在一起,成为一支笔,团结协作,那就处处有力量,处处有用,处处没有强弱美丑之分了。
我们的生活少不了笔。
习作二: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从我出生起,它就一直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无论是一直以来记录我成长的瞬间,还是如今去超市购物支付,它都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它除了具备通话功能之外,还具备了其他强大的功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什么是智能手机呢?百度百科词条解释为“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简单说来就是掌上电脑+手机。
智能手机的个头虽小,但功能强大,无论是聊天用的微信、还是购物用的APP、或者是游戏、视频、导航、支付等等,你想要的功能,它都具备。正是因为智能手机的这些功能,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方便又快捷。
比如前几年我跟妈妈去旅游,排队买票要将近一个小时,而现在可以直接用手机扫码买票,一分钟搞定,大大节约了时间。以前出门购物,妈妈总要装上钱包,又大又占地方,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搞定。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它强大的导航和定位功能,对于爱旅行的我来说,智能手机就是夜空中的北斗七星。
智能手机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更让我们见证了科技的发展。这让我更加相信,只有加倍努力,刻苦学习,才能更好的享受智能手机为我们带来的这一切。
习作三: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你有没有听过“一晚只需一度电”的广告词呢?它是什么电器的广告词?对,是空调。随着夏季的到来,太阳每天都散发着它无穷的热量,伴着窗外的蝉鸣,空调房内的你是不是觉得很惬意,那你了解空调吗?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以我家的空调为例,先说说它的外形。它是挂壁式的,高高挂在墙上,就好像一个长方体的大盒子,长约50厘米,宽约18厘米,高约20厘米。白色的外壳,让你感觉大方、简洁,左上角写着“鸿运当头”四个大字,中间有它的品牌名,下面约3厘米处是电子显示板。
再说说它的结构,挂壁式空调分为内机和外机。内机主要有蒸发器,内风机,贯流风扇,水槽,步进电机,显示板,热敏电阻等;外机主要有滤网,压缩机,外风机,四通阀,电磁阀,毛细管等。虽然零部件繁多,但是它们各自承担的工作不同,比如滤网,它主要就是过滤净化空气,阻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冷凝器而影响制冷效果。
空调的功能可多了,在炎热的夏天,空调的制冷功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左右,让我们免受酷暑之热;在制冷过程中,还伴着除湿功效,让室内随时保持在40%到60%湿度;空调还可以净化空气,空气中含一定量的有害气体,空调可以换新风过滤,用活性炭光触媒吸附和吸收等,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空调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功能强大,炎热的夏天可真是少不了它,它让我们闷热难耐的夏天变得凉爽起来。
习作四: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嗡嗡嗡嗡”,不用猜,它又开始工作了。只见它一边挪动身子一边将周围的灰尘吃进肚子,你问它是什么呀,它就是我家打扫卫生的好帮手——吸尘器。
瞧,站在墙角的那个大怪物就是我们家的吸尘器。为什么叫它大怪物,因为它的模样真的很怪,就如一个“四不像”。它伏在地上,好像一只寻找食物的青蛙,但又不是青蛙,因为它只有三条腿。一条长长的鼻子,一头连接着它的大嘴巴,一头通向它的大肚子。
别看大怪物的模样不好看,可是工作起来却是个小能手。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打扫卫生,还可以给家用电器清洁除尘。比如,电视机、电脑的清洁除尘,我们都可以让它来帮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它的吸力寻找小物件,比如纽扣、药片、瓶盖、缝衣针等,我们肉眼去找这些小东西很困难,但是它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
虽然它工作起来总是“兢兢业业”,但是如果我们对它不好,它也会发脾气罢工。有一次妈妈忘了帮它清理大肚子里的垃圾,它便罢工不干了。当然,除了要及时清理它肚子里的垃圾之外,我们也不能随意乱动它的长鼻子,不能让它待到潮湿的地方,不能让它长时间的工作……
自从有了它,我们再也不用弯腰去清除沙发和桌子底下的灰尘了,只要给它充满电,它便能轻轻松松搞定,既省时又省力,真的是我们家的小帮手。它让我们的清扫工作变得轻松快捷,我们的生活真是少不了它。
习作五:
梦回紫禁城
逝去的流年一路翩跹,带着庄严的气息,牵起我的手,缠缠绵绵间,眼前的一切幻化成了琼瑶中的一帘幽梦。
绛红色的城墙,金黄色的瓦,积淀着历史气息的霜白色的石路,诉说着这座城的往事——这里便是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现称为北京故宫。抚着赤红的城墙,一路寻觅兜转,在一座宏伟气派的宫殿前停下了脚步。“乾清宫”三个方正的金色的字被镶嵌在一个框架为正红色,底幕为青蓝色的方框上,推开落满历史灰尘的乾清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在正中间宝座上方悬着“正大光明”的匾。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和嘉量,前设有鎏金香炉四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金碧辉煌的宝座上有精雕细琢的金龙,都面对着面,中有一颗澄亮的金珠,数不胜数,精致的花纹聚集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却丝毫不失美感,宝座后方两金柱间设一金屏,还有乾清宫内青黛色的屋顶自是更不用说了,可谓气派。
再次徘徊在偌大的紫禁城,再大,也不过是空城罢了,空荡的悄无声息,只有华丽的建筑无声倾诉着,沉痛的,悲伤的,亦或有欢喜吗?忽然,似有一阵乐曲声飘入我的耳畔,引着我来到了漱芳斋。那歌声缠绵悱恻,时而迤逦悠扬,时而婉转急促,“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冈片,烟波画船”“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茶蘼外烟丝醉饮。”顾盼之间,似有一女子在漱芳斋中的戏台上,款摆水袖,身段窈窕,胭脂在腮及唇上微微透着点粉,眉如柳叶,头上簪一支盈盈玉步摇,眉梢眼角悄悄地绽开芳华,杜丽娘就在一片姹紫嫣红中,款款向我走来。宫中一片欢声笑语,原来,在这偌大的紫禁城中同样有如家般的欢笑、温暖。再 一眨眼,眼前的一切似幻为一缕幽烟,缱绻在宫内的红柱之间,婀娜着身姿消失了,又留下了漱芳斋中空荡的戏台。世间万般华丽,不及一丝温情。
忽的,天空飘来点点霜花,不一会便成了漫天雪花,园中梅花傲雪,开得鲜红欲滴。一时间,紫禁城突然变得盛气凌人起来,霜白的雪也抚不灭它强烈的气息,它好像在赶我走。
这暴风雷雨怎么赶得走那人流涌动,凭一己单薄之力,如何赶得走那人山人海?紫禁城也许已然逝去,留下的是那故宫博物院。那些真实的历史气息,终将湮灭在人来人往之中。
习作六:
天下绝景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诗是崔颢写的,是唐诗七律压卷之作,相信身为八年级的我们都能倒背如流。
黄鹤楼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他于1981年重建,1984年落成,历代的文人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鹤楼的外观为五层,高51米,里面实际上是九层,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脚飞菊,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都雕刻着仙鹤,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有黄鹤的巨大壁画,那黄鹤惟妙惟肖,正在空中展翅高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两旁的柱子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人愁,单是走在第一层就给人一种神清气爽,至于人间仙境的感受。
在往上去便是第二层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孙权筑城》的壁画。再现了当年修建黄鹤楼时的历史背景,这里面还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色黄鹤楼模型,它们各自代表了其出各自时代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雄浑古朴的感觉。
接下来便是第三层。三层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加入了他们的名句。四楼大厅是由几个屏风构成的,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的名字。仅供游人观赏,不管哪个楼层都极富个性,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黄鹤楼的特点在于它是个非常有意境的楼,他好像是在现代,但他又属于古代的那种感觉。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站在黄鹤楼之上,提笔作诗,有多少无尽的感慨与思念。行走在黄鹤楼上,就好像行走在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超凡脱俗,雄浑开阔的世界。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我爱黄鹤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