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3 06: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说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与作用。
②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③识别和初步学习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其他研究工具。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显微镜的良好习惯,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重难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组成,要探索细胞就离不开一些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显微镜]
二、新课讲授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
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胡克,他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和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现在我们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其它的细微结构。本节我们就来了解这种生物学中重要的实验器具——显微镜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1)快速预习,熟悉显微镜的取拿、安放的方法。
(2)小组交流,代表上台进行操作演示。学生上台展示
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预习课本 14-15页,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2)小组内互相指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功能。
(3)学生展示
3、精讲显微镜的构造及功能
(1)显微镜的三部分:光学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学生再次熟悉结构与功能
(2)目镜: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分析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关系。先自己思考,解决不了的话,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3)物镜: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分析物镜放大倍数与长度关系,并观察有无螺纹。先自己思考,解决不了的话,小组合作,得出结论。然后,出示透镜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不同放大倍数物镜的透镜的大小,尝试推理一下,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物镜进入人眼的光线一样多吗?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越小,透过的光线越少,视野越暗。总结回顾,镜头的特点: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长目短大(目光短浅,就会自大)总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4)遮光器: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分析如何使用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生总结回答: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5)反光镜: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分析两面的不同,并思考如何使用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生回答: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总结:设计问题来,总结如何调节视野明暗。
(6)准焦螺旋: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转动,比较两种准焦螺旋的功能不同。生总结推理。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自主预习根据问题,快速预习: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②.如何确定是否对光成功?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哪个结构?这样做目的是?生展示。
2、实际操作
(1)说明实验要求,规范纪律。
(2)注意事项分布讲解
(3)出示操作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4)操作顺口溜,帮助熟悉记忆步骤
(5)学生动手操作3.操作步骤:
(1).对光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对光时要注意,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
(2)安放装片
①将带有字符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②移动装片,使字符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3)观察
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安放装片装片约 2毫米处停止, 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仔细观察视野中物像的特点。
③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像移动的方向。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物像,上下左右相反,即将原物体旋转 180°就是所成物像的方向。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实物大得多。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再来看玻片移动与物像的关系,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4)整理和存放
①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②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③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
④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5)在使用显微镜时,还有几点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1)取送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切勿用一只手斜提,前后摆动,防止目镜滑出跌落。
(2)揩试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的灰尘或污物,必须使用专用的擦镜纸。切勿用手指、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
(3)物镜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
(4)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如使用新鲜材料做临时装片,必须在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三)情境分析,促进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1.使用显微镜时,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视野有时是暗的。
2.把饭卡放到显微镜下,什么观察不到。
3.观察到物像时,一位同学兴奋的把显微镜推移到另一位同学面前,那位同学却说什么也看不到。生思考,小组合作解决。
(四)课堂小结
生回顾本节知识,查漏补缺
三、当堂练习
1. 显微镜的构造中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A.遮光器和反光镜 B.转换器和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D.通光孔和反光镜
2. 要使物镜的镜筒迅速上升,应当调节( )
A.遮光器 B.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3.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 d,用显微镜观察看到的字母是( )
A .b B.d C.q D.p
4.显微镜的总的放大倍数是 100倍,已知所用的物镜放大倍数是 10倍,则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90倍 B.10倍 C.20倍 D.5倍
5.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目镜镜头,污点都没被移去,那么污点肯定是在 ( )
A.目镜上 B.在装片上 C.在反光镜上 D.在物镜上
6.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课后反思
课堂不应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按着“自学+讲授+探究”的思路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困难的地方在于学生活动时间的把握,怎样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并进行相关探究。先对学生提要求、做培训,并把探究的问题融合到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有序、高效的进行训练练习,从而节约了时间。但仍有部分同学操作练习不充分,需要课下进行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