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2 22: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使至塞上
王维
《使至塞上》作者简介(回顾)
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人称为“诗佛”。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
单车 / 欲 / 问边,属国 / 过 / 居延。
征蓬 / 出 / 汉塞,归雁 / 入 / 胡天。
大漠 / 孤烟 / 直,长河 / 落日 / 圆。
萧关 / 逢 / 候骑,都护 / 在 / 燕然。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前线统帅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我轻车简从,要去边疆慰问守边官兵,途中要经过辽远的边塞地区
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人的天空。
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直上,黄河尽头,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正圆。
结合注释,理清诗意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出使目的、经过的地点。
烘托孤寂的心境。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
以“蓬” “雁”自比,
写出了诗人的飘零之感和写被排挤的失意。
颔联 言事、写景、抒情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描绘了塞外苍凉、雄浑、壮阔的风光,
又融情入景,
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愁苦情绪,
以及诗人在边塞大漠的雄浑景色中产生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大”
“孤”
“直”
“长”
“圆”
日:
“落日”
河:
漠:
烟:
——茫茫无边
——景物简单纯净
——劲拔、坚毅
——杳无尽头
——令人伤感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说一说
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在浩瀚的沙漠中,烽火台上那一柱烽烟直上云天,在横贯大漠的黄河上空,一轮圆圆的落日徐徐而下。
好一幅苍凉、雄浑、壮阔的大漠黄昏图!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
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尾联叙事
主旨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描绘沿途苍凉、雄浑、壮阔的风光,
流露出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
赞美边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
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写作特点归纳
1、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
2、形象地描写出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