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整合导读课(一) 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整合导读课(一) 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4 11: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整体教学
单元导读课(一)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
2.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读熟课文。
【教学流程】
一、开宗明义,明确任务: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学习形式为“活动*探究”任务单,令人耳目一新。
 1. 任务一阅读新闻: 通过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通过横向对比,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2. 任务二新闻采访:熟悉采访新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收集新闻素材。
3、任务三新闻写作:
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
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
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整理编辑成册。
溃退( )  摧枯拉朽
芜湖( ) 荻港( )
kuì
读读写写


地名,位于安徽。
隶属于芜湖。
二、自主学习,积累字词。
bān
zhǔ
zhònɡ

shì
zhuó
多音字
( )荷兰( )负荷



【记少余多法】赠予、送给是遗( )赠,其余读音同遗( )嘱。
wèi

注意读第二声。
与“莲”相关、作姓氏及用于外来音译时,读hé;与“负担、背、扛、承受”之意相关时,读hè。
颁发 遗嘱 建树 仲裁 巨额
颇有 逝世 卓
凌空( ) 翘首( ) 酷似
潇洒( ) 轻盈( ) 悄然( )
由衷( ) 新秀 屏息敛声( )( )
眼花缭乱( ) 如梦初醒
夺魁( ) 掠过( ) 慷慨( )
绷直( ) 一刹那( ) 震耳欲聋( )
línɡ
意为“缠绕”,注意左边是“纟”旁。
注意与“振聋发聩”的“振”区别开。
qiáo
xiāo
yínɡ
qiǎo
zhōnɡ
bǐnɡ
liǎn
liáo
kuí
lüè
kǎi
bēnɡ
chà
zhèn
注意左边为“氵”旁。
浩瀚( ) 娴熟( ) 咆哮( )
镌刻( ) 一丝不苟( )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 呼啸( ) 澎湃( )
桅杆( ) 凛冽( ) 舰艉( )
惊心动魄( )
hàn
xián
páo
juān
ɡǒu
dān
xiào
pài
wéi
lǐn
wěi

镌:雕刻。注意读第一声。
隽:隽永。读juàn。
冽:冷。
洌:(水、酒)清。
以义辨行
初衷 杀戮 篡改 抵赖 妄图
辱没 呓语 遁形 铭记 彰显 国殇 悼念 警惕 矢志 缅怀 磅礴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沧海桑田 一以贯之

cuàn
lài

dào

dùn
shānɡ

与“戳穿”的“戳”区别开。
shǐ
意为“广大的地域”。注意与“环绕’的“环”区别开。
miǎn

读音易错。
kuì
注意下面不是“么”。
与耳朵相关,故为“耳”旁。
huán
多音字
( )解放、解除、解答、解释
( )押解、解款
( )解数

jiě
jiè
xiè
【串句记忆法】 演习中,解( )放军红队小分队使出浑身解( )数,终于把蓝队小分队扮演的假想敌一一押解( )到指定地点。
指武术的架势,也泛指手段、本事。
jiě
xiè
jiè

( )翘首
( )翘尾巴
qiào
qiáo

( )屏障
( )屏息
bǐnɡ
pínɡ

( )悄悄
( )悄然
qiǎo
qiāo

( )刹车
( )一刹那
chà
shā
意为“(人体的一部分、物体的一头儿)向上仰起”时读qiào,其余情况一般读qiáo。
作名词或作动词(意为“遮挡”)时,读pínɡ;作动词(意为“抑止,除去”)时,读bǐnɡ。
( )记载
( )装载

zǎi
zài
【串句记忆法】看到人们着(zháo)急的样子,他略加思索,竟为飞机平稳着(zhuó)陆想出一个高着(zhāo)儿。
意思是“年”“记载,刊登”时读zǎi;其余情况读zài。
( )辱没
( )没有


méi
形近字
戮( )杀戮
戳( )戳穿

chuō
篡( )篡改
纂( )编纂
cuàn
zuǎn
【形旁辨字法】 用手(扌)能摧( )毁,赶紧把人(亻)催( ),玉( )石璀( )璨放光辉。
溃( )溃退
馈( )馈赠
聩( )昏聩
kuì
kuì
kuì
摧( )摧枯拉朽
催( )催促
璀( )璀璨
cuī
cuī
cuǐ
【口诀记忆法】 敌军溃( )败如水退,鲜花馈( )友情意贵,年纪虽大不昏聩( )。
kuì
kuì
kuì
cuī
cuī
cuǐ
形近字
裁( )仲裁
栽( )栽树
cái
zāi
zhǔ
zhǔ
量体裁衣,适时栽木。
【形旁辨字法】用口( )留遗嘱( ),目( )光集中为瞩( )目。
( )撩拨
( )眼花缭乱
liáo

( )瞭望


liào
liáo
( )萧条
( )潇洒
xiāo


xiāo
殚( )
惮( )
殚精竭虑
肆无忌惮
dān
dàn
【形旁辨字法】用金(钅)来镌(juān)刻,携(xié)手(扌)去游玩。
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词语集注
只用于褒义语境,不可用于贬义语境。
反义词:波涛汹涌
仲裁
建立的功绩。
数量很大的(钱财)。
颁发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建树
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巨额
如国际仲裁、劳动仲裁。
近义词:成就。
颁发:对象多是勋章、奖状、证书或命令、指示、政策等。
颁布:对象多是法令、条例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含褒义,近义词:不慌不忙。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只能用于形容声音。
眼花缭乱:指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侧重于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侧重于东西太多。
一丝不苟
刺骨地寒冷。( )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 )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惊心动魄
凛冽
褒义词,一般用来形容人处世行事的作风、态度。
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内心紧张害怕。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惨绝人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国殇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振聋发聩
各种各样的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
沧海桑田
指战死者。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丑态百出
用于贬义语境。
振聋发聩:只用比喻义,一般不形容声音。
不可望文生义,简单地理解为与大海、田地有关的景色。
一以贯之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震耳欲聋:只形容声音很大。
词语巧辨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相同点
不同点
辨 析
都是形容词,含有“因观察对象多而难以看清”的意思。
“眼花缭乱”多指看到纷繁的东西迷乱,事物具有复杂性,无法看清。适用于多到看起来让人眼花的,重在乱。
“目不暇接”多指东西多,看不过来。适用于多到让人欣赏不过来的,重在多,专注欣赏。
1.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2.上海博物馆里不同种类的展品美轮美奂,让参观者目不暇接,乐而忘返。
殚精竭虑——处心积虑
相同点
不同点
辨 析
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
“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
“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1.医护人员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日夜奔波,真可谓是( )。
2.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四处散播谣言,( )地破坏社会稳定。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阅读单元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太水比赛冠军。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5.《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的《人民海军报》。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6.《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