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0张PPT)
真正的大阅兵来了!!!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装备走来了!!!
《红星照耀中国》
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
目录
一、了解《红星照耀中国》
二、关于作者
四、专题探究
三、章节内容介绍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919年—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任务:反对外国侵略。
创作背景:
为什么新旧民主主义以1919年为分界线?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
中国派30万劳工参与一战,中国属于“协约国”战胜方,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把青岛分割给了日本,国内掀起“还我主权”的“五四爱国运动”。
“自古弱国无外交”
创作背景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国民党建立 确定国共合作共抗外敌
毛泽东在宣传部工作,领导汪精卫不干事
1926年 孙中山领导北伐 不幸在北京去世
权利一分为二:军权——汪精卫——武汉政权
政权——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创作背景
1927——1937年 国共对峙十年
1927年 国民党疯狂“围剿”共产党
毛泽东带领共产党去山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1年 日本入侵东北 ——“九一八事变”
“攘外必先安内”:共产党被国民党疯狂“围剿”,前四次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剿”胜利,第五次换领导“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
北上抗日,战略转移。
创作背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笔记区
1979年12月三联书店出版董乐山译《西行漫记》
1938年2月10日,复社出版胡愈之等译的《西行漫记》
1938年1月3日,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印行《Red Star Over China》修订版(增加了插图)
1937年10月,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英国伦敦出版
具有意义的几个历史版本:
纪实文学:
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
新闻-真实性
《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简介: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背景
1936年6月
北平
陕北保安之行
窝是哥霉国机蜇
安塞
几十个记录本+图片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
章节内容介绍
专题探究
关于作者
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
(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红星照耀中国》是他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埃德加·斯诺
Edgar Snow
日内瓦[瑞士]
1972年2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66岁
密苏里州坎萨斯城[美国]
1905年7月11日出生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中国]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
“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
作者简介
练一练:
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人(国籍) ,采访时间 _____________,书名的曾用名 ______________,主要采访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和________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埃德加·斯诺
美国
1936年6月
《西行漫记》
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全中国
毛泽东
周恩来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
章节内容介绍
专题探究
关于作者
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1.探寻红色中国
2.去红都的道路
3.在保安
4.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5.长征
6.红星在西北
7. 去前线的路上
8. 同红军在一起(上)
9. 同红军在一起(下)
10. 战争与和平
11. 回到保安
12. 又是白色世界
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作者
采访时间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采访感想
【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
1936年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杨虎城)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不可征服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再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⑴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⑵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⑶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⑷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埃德加·斯诺与毛泽东
第一篇:
探寻红色的中国
1.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2. 去西安的慢车
3. 大汉的子孙汉代青铜
4. 通过红色的大门
第一篇:探寻红色的中国
1、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红军存在?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人是谁?苏维埃?农民支持吗?兵力?
2、去西安的慢车——去西安之前,注射了很多疫苗。
为什么?
1. 西北天花、霍乱、鼠疫流行;
2. 农村落后,西方记者怕染病;
3. 西方国家对中国老百姓不了解,有偏见。
第一篇:探寻红色的中国
3、大汉的子孙汉代青铜——介绍张学良。
4、通过红色的大门——从西安坐卡车往北,到达延安。步行进步往苏区的山道,遇到贫民会主席刘龙火。
张学良:字汉卿。
正式进入“红色大门”
斯诺于1936年6月的一天午夜登上了去西安府的火车,他心情很兴奋,因为他要到____________,但是他感觉到身体有点不舒服,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西安接待他的人是__________,真名叫__________。
“红色中国”
注射了天花、霍乱等疫苗
王牧师
董健吾
练一练:
1. 被“被白色土匪”追逐
2. 叛徒(造反者)
3. 贺龙二三事
4. 红色伴侣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1、被“被白色土匪”追逐。
2、叛徒(造反者):周恩来。
民团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主要采访人物:周恩来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周恩来小故事:
“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
“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
“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周恩来性格特征:
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头脑冷静、细心热情、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3、贺龙二三事 ——李长林介绍贺龙。
4、红色伴侣——介绍一些普通红军。
1. 大个子
2. 强壮
3. 仇视有钱人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主要采访人物:贺龙
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贺龙小故事:
“我们红军战士都穿草鞋,我能一个人穿布鞋吗?我们红军,就靠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你说,我能因为是军长就搞特殊吗?即使全国解放了,过上了好日子,这穿草鞋的革命精神也不能丢啊!”
“贺军长,你为我们辛苦杀敌,怎么也不能让你穿草鞋走路。今天,全村老百姓让我给您送来一双布鞋,请收下吧!”
第二篇: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贺龙性格特征:
威望高、口才好、骁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
1.斯诺在去安塞的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战士姓________,在政治保卫局工作。到了安塞,才知道县苏维埃的委员会已经到_________,去向省里的一位委员报告工作了。后来,斯诺在战士们的护送下到了那里,才知道自己在去安塞的路上,被一队白匪盯上了。安塞赤卫队队长姓_______,带领赤卫队打败了白匪。
2.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 __________ 。
姚
百家坪
卞
贺龙
练一练:
3.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
练一练:
1. 苏维埃的巨头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3. 论对日战争。
4. 红军大学(林彪)。
5. 红军剧社。
第三篇:在保安
第三篇:在保安
1、苏维埃的巨头——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3、论对日战争。
1. 对外实行反帝政策,
2. 对内实行土地革命,
3. 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反帝反封)
第三篇:在保安
4、红军大学——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林彪)。
5、红军剧社。
校长大人
杂耍表演
1. 红军大学以________为教室,以_________为桌椅,以__________________为黑板。
2.红军大学的校长是________,他以__________创始者著称。
3.红军剧社的节目可以说是一种________,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____________。
窑洞
石头、
砖块
石灰泥土糊的墙
林彪
短促突击战
杂耍表演
抗日和革命
练一练: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1. 童年时代。
2. 长沙时代。
3. 革命前期。
4. 国民革命时代。
5. 苏维埃运动。
6. 红军的生长。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人的来历
主要采访人物:毛泽东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②剪辫子、参军。
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④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⑤谈及牺性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⑧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杰出
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人的来历
毛泽东小故事:
父亲:毛顺生
聪明能干,善于经商
母亲:文七妹
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人的来历
毛泽东性格特征:
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体魄强健、精力过人、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1. 毛泽东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父亲叫______________,母亲在娘家叫_____________。毛泽东八岁开始在本地小学堂读书,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同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顺生
文七妹
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练一练: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问题:这段文字讲解的是哪位人物?
毛泽东
练一练:
第五篇:长征
1. 第五次“围剿”。
2. 整个国家的迁移。
3. 大渡河上的英雄。
4. 通过大草地。
长征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________,他进入了黎族的境内,在黎族的总首领面前他他一起歃血为盟。
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
练一练:
1. 陕西苏维埃的开始。
2. 死亡与捐税。
3. 苏维埃社会。
4. 货币的解剖。
5. 生活在五十岁开始。
(徐特立)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
第六篇:西北的红星
1. 陕西苏维埃的开始。
2. 死亡与捐税。
3. 苏维埃社会。
4. 货币的解剖。
刘志丹
第六篇:西北的红星
5. 生活在五十岁开始。
(徐特立)
五十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边学习,
一边战斗。
1. ____________认为真正革命化的教学就是____________。
2.苏维埃经济至少要完成的两个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特立
一边战斗一边学习
供养和装备红军
为贫苦农民济燃眉之急
练一练:
第七篇:
到前线去的路上
1. 同红色农民的谈话。
2. 苏维埃工业。
3. “他们唱得太多”
(介绍工人的工作和精神状态)
朱作其
工业中心:
吴起镇
1. 斯诺是和__________一起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
2. ___________是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
3. 经济人民委员会的负责人是_______________。
胡金魁
吴起镇
毛泽民
练一练:
第八篇:
在红军中(上)
1.“真”的红军。
2. 对于彭德怀的印象。
3. 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
4. 游击战争的战术
5. 红色战士的生活
6. 政治集会
第八篇:在红军中(上)
1.“真”的红军。
2. 对于彭德怀的印象。
3. 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
彭德怀的童年到参加共产党的经历。
4. 游击战争的战术——彭德怀介绍。
率直爽朗、出苦耐劳
具有反抗精神
第八篇:在红军中(上)
主要采访人物:彭德怀
①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
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
③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④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⑤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
⑥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
⑦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
⑧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给小号手披上。
彭德怀小故事:
“连军团长那匹黑骡子在内,有6匹。”
“还有几匹牲口?”
第八篇:在红军中(上)
“我也舍不得,现在连野菜都没得吃,只有杀了牲口,才能出草地。只要有人在,牲口,敌人会送来的。”
彭德怀性格特征:
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第八篇:在红军中(上)
第八篇:在红军中(上)
5. 红色战士的生活——健康、有规律、有组织的生活。
6. 政治集会——列宁室参观上政治课。
刘晓:对共产主义有宗教式的狂热。
1. 红军不叫__________,而称自己为战士。
2. 彭德怀认为:“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展___________。
3. 彭德怀把一些孩子组织起来,作为红军正规部队,叫做____________。
兵
游击战
少年先锋队
练一练:
第九篇:
在红军中(下)
1. 一个红色的窑工。
2. 阶级战争在中国
3. 西北四马
4. 穆斯林与马克思主义者
1. 一个红色的窑工。
家庭世世代代做窑工、骑马失事碰掉了两颗门牙。
2、阶级战争在中国——国民党军队在鄂豫皖苏区对老百姓所犯的罪行。
第九篇:在红军中(下)
徐海东
超强的阶级意识
3. 西北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
4. 穆斯林与马克思主义者。
第九篇:在红军中(下)
孙殿英
“四马拒孙”
1. __________是斯诺印象中他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被称为____________。
2. 西北“四大马”中,最有钱有势的一个是__________。
徐海东
红色窑工
马鸿逵
练一练: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1. 再谈四马。
2. 红小鬼。
3.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4. 关于朱德。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 再谈四马——红军前线骑兵。
2. 红小鬼——少年先锋队员。
最喜欢的是交通处处长李克农的通讯员小鬼——向季邦。
精神极好、愉快乐观、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3、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4、关于朱德——朱德亲口对韦尔斯女士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
主要采访人物:朱德
①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②积极主动戒除烟瘾。
③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④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被捕
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⑥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朱德小故事:
“在后面。”
“你们的总司令在哪里?”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伙夫。”
朱德性格特征:
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民,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他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 朱德的妻子____________认为朱德的基本特点就是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是第二个会见红军领袖的外国人。
康克清
天性极端温和
韦尔斯女士
练一练: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去
1. 途中所见
2. 保安的生活
3. 苏联的影响。
4. 中国共产主义与共产国际。
5. 告别红色的中国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去
1. 途中所见:
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
绰号“礼拜堂”的贾河忠,遇到红军打了胜仗,带着俘虏回来。
2. 保安的生活:
蔡树藩(假肢)、陆定一(飞机)、徐海东(假牙)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去
3. 苏联的影响。
4. 中国共产主义与共产国际。
5. 告别红色的中国——对毛泽东的最后访问,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具体条件;离别保安。
联合抗日、关于建立民主政府等
列宁、斯大林
1. 在知识青年之间,___________是唯一的支配性的外来影响。在中国青年中间,_____________几乎收到崇拜,___________是最受爱戴的外国领导人。
2. 西北苏维埃主席是______;共产国际的主席是______。
俄国
列宁
斯大林
博古
李德
练一练: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1. 叛变的序幕。
2. 委员长的被扣
3. 蒋、张与中国共产党?
4. “针锋相对”。
5. 破镜重圆。
6. 未来展望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1. 叛变的序幕。
2. 委员长的被扣——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在临潼一个宾馆后山逮捕了穿着睡衣睡裤,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的蒋介石。
张学良、杨虎城
不愿与红军开战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3. 蒋、张与中国共产党?
4. “针锋相对”。
5. 破镜重圆。
6. 未来展望——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
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
_________当选为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主席,
________为副主席。
张学良
杨虎城
练一练:
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 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
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 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 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练一练:
本书中几位重要历史人物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贺龙
青年伟人连连看~
朱德
周恩来
贺龙
毛泽东
彭德怀
周恩来: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头脑冷静、细心热情、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贺龙:威望高、口才好、骁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
毛泽东:幽默、朴实纯真、信念坚定、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体魄强健、
精力过人、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彭德怀:率直爽朗、愉快爱笑、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精力过人、爱惜部下、善于作战
朱德:沉默谦虚、爱惜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
(1893.12.26-1976.9.9)
(1898.3.5-1976.1.8)
(1898.10.24-1974.11.29)
(1886.12.1-1976.7.6)
(1896.3.22-1969.6.9)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
章节内容介绍
专题探究
关于作者
笔记拓展区
专题探究: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出身与家庭
童年的经历
受教育情况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人物:周恩来
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人物:朱德
(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人物:毛泽东
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他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1914年秋季,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他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都拥护他。他熟读世界历史,熟知世界政治,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他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专题探究:
专题二:关于长征
长征的起因
长征的路线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长征的历史价值
专题二:关于长征
一是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放的余地。
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质条件。
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长征的起因
笔记区
专题二:关于长征
专题二:关于长征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第一,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
第二,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
第三,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
第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笔记区
专题二:关于长征
长征中重要事件
⑴四渡赤水 ⑵巧渡金沙江 ⑶强渡大渡河
⑷飞夺泸定桥 ⑸爬雪山 ⑹过草地
专题二:关于长征
长征的历史价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笔记区
1.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D
练一练:
2.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B
练一练:
专题探究: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长征精神的内涵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才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得‘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笔记区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笔记区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笔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把没有路条的旅客带到当地苏维埃去盘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被几个少年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练一练:
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 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象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练一练:
1.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红小鬼”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2.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选文中的“红小鬼”对你的启示。(体验感悟)
①耿直认真、讲原则。执行任务时不让没有路条的彭德怀过路。②乐观好学、积极进取。不管行军疲乏,对自己生活感到满意,并且努力学习,被斯诺认为是国家的希望。
少先队员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依然保持这乐观积极,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并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被视为国家的希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今生活在条件优渥的新中国,也要继续发扬他们的乐观积极、努力学习的精神面貌,争取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练一练:
第一次围剿开始于一九三〇年十二月,红军约四万人,巧妙运用运动战,贯彻执行迅速集中和迅速分散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突然进攻,于一九三一年一月完全打败这次围剿
第二次围剿开始于一九三一年五月,红军放敌诸路深入苏区,集中主力突然攻击国军第二路,摧毁其进攻力量,其余几路被相继消灭,于一九三一年六月结束
第三次围剿开始于一九三一年七月,由蒋介石亲自出马统帅三十万军队长驱直入,犯了严重的战术错误,红军对此执行了一系列杰出的运动战,蒋介石于一九三一年十月承认失败
第四次围剿开始于一九三三年四月,红军第一仗便解除了敌军两个师的武装,俘虏两个师长,以及一万三千敌军,至一九三三年十月红军皆取得重大胜利,围剿随即结束
第五次围剿开始于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动员了将近一百万军队,采用了堡垒体系,而红军采用了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国军在各方面占据压倒性优势,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五次大围剿&长征
取消高利贷
举措二
重新分配土地
举措一
消灭特权阶级
举措四
取消苛捐杂税
举措三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的四项举措
共产党(苏维埃)政府政策
笔记区
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
纲领二
为实现土地革命斗争
纲领一
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斗争
纲领三
红军服从并遵守的统一纲领
共产党(苏维埃)政府政策
笔记区
要武装群众
守则二
对敌人要斗争到死
守则一
要筹款帮助斗争
守则三
红军的三项守则
共产党(苏维埃)政府政策
笔记区
1. 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 )
A .四次 B .五次 C .六次 D .七次
2.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A .重新分配_______ B .取消_________
C .取消________ D .消灭__________
B
土地
高利贷
苛捐杂税
特权阶级
练一练: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
章节内容介绍
专题探究
关于作者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