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4 15:1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练习
1.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请以下列名著中人物为例,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任”的理解。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晰:不少于200字。
2.微写作
青少年成长需要什么能力?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联系名著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话,分享你的看法。(120字左右)
3.微写作
本学期,在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学生说,这本书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读起来没有共鸣感;有学生说,这部纪实作品中的伟人故事远没有其它小说那样曲折生动。对于他们的看法,你很不赞同。请给这部名著写一段推荐语,说服其它同学认真阅读这部名著。(150字左右)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 不少于600字。
5.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拼搏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所以前行更离不开拼搏,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
请以“忘不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6.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
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7.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有具体的景物描写。
提示:1.注意描写范围的选择。可以将窗户当作一个“画框”,只描写“画框”内的风景,也可以将视野扩大至窗外能看到的所有景物;可以选取窗外景物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描绘,也可以整体勾勒,把握全局。2.可以根据窗口所处的高度,选取一个主要的观察视角,再辅以其他角度灵活描写。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3.可以围绕窗外景色最主要的特点,给景物描写定一个基调,如美丽、欢乐、忙碌等,描写时结合具体事件,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8.祖国处处山河美,当今旅游成时尚。在你的记忆里,你旅游中的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请以“最是那美景难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作此题时,注意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受、利用多种观察角度、融入自己情感去描写景物。(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参考答案:
1.我认为,“任”就是担起责任、使命,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它超越了个人的层面,抵达了精神高度。比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他们以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带领军民革命改变中国和民众的命运为己任。背井离乡,舍家为国,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经受种种磨难考验,最终驱逐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让中国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历史,成为了屹立东方的耀眼红星。
2.示例:我认为青少年成长需要具有不怕困难的能力。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说到,红小鬼们年龄都很小,几乎都是在十一、二岁时加入红军的,大多数甚至都参加过长征与实际战争。他们忍受着过雪山的寒冷,也挨过过草地时的饥饿,更有一些红小鬼被敌人捕获关押,但是他们都敢于直面困难,不惧怕困难,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挫折,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相信红军。所以,我们青少年也应该具有像红小鬼一样不怕困难的能力。
3.范文: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事实的真相,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故事情节十分精彩,并且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这本书让全世界人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他们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4.例文
我心灵的甘露
花儿、小草都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我则需要母亲的爱来滋润我的心灵,才能让我得到幸福与快乐。
母亲总说我皮肤干燥,要多喝汤来滋补,因此,每次周五我放学回家时,厨房的餐桌上总是端上一碗热热的银耳汤。我一向不爱喝那银耳汤,就很反感。
上个周五,我刚回到家,就听到一阵流水声,走到厨房一看,见妈妈拿着红枣、莲米和银耳在水龙头下冲洗。像是怕洗不干净,母亲每洗一颗都对着亮光眯着眼看一看。母亲又低头洗时就会有几绺头发垂在额前,其中夹杂许多白色的银丝,眼角的皱纹也明显起来,看上去有些苍老。
想到以前母亲为我做汤,一直不领情;这次我领会了母亲的细心、爱心,我一定会把这浓缩母爱的银耳汤喝完。我暗想。
我看了看母亲专注的神情,不忍打扰,进房看书。在房间总有叮叮当当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膜,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使我倍感温暖。
“吱——”轻轻的开门声,母亲端来银耳汤,投来恳求的目光问:“趁热喝吧!”
为了我好,只让我喝一碗银耳汤,母亲竟表现如此卑微。我一阵感动,眼眶湿润了。“嗯。谢谢您,又为我做这汤。”
母亲将汤放到桌子上。我看着汤碗里袅袅升起的热气,一阵阵香气扑鼻。碗里的银耳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汤里还有莲米、红枣的点缀,像金鱼闹莲样的好看。我轻轻吹了吹,抿一口汤,口里充满了甜味,接着那黏稠的汤便顺着喉咙滑到肚里,似乎五脏六腑被甜汤浸泡,让人神清气爽。再舀起一颗莲米,轻轻一咬,一股清甜和苦涩味涌出,但很快其中的苦涩味又被甜味覆盖了,那清甜的滋味弥漫我的整个神经。
“这银耳汤好喝吗?”妈妈真诚地问。
“好喝啊!比以前单纯的银耳汤好喝多了。”我边吃边点头。
妈妈笑眯眯地说:“我听人说,银耳是营养滋补佳品,它滋润皮肤,润肠止咳;红枣能健胃补血,调节人体代谢;莲米能清热解毒,补脾安神;所以把这三种一起做汤。只要你喜欢喝,我就经常做给你吃。”
母亲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可谓用心良苦。想想以前,我对母亲强迫我和银耳汤还发脾气,真实不应该啊。
啊,母亲!花儿和小草是甘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而我的成长是有了您的细致入微的关爱。谢谢您,您的爱就是我心中最美的甘露。
5.范文:
忘不了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地方,让我的童年满溢着温暖,那就是我的老家。
那里,有我活泼可爱的弟弟妹妹,有亲切热情的邻居,有蓝天绿水和清甜的空气,有清清的河水,还有大片大片的绿绿的茶园……
小时候,我总爱去那怡人的茶园玩。那一排排绿油油的茶树就像士兵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在灿烂的阳光下青翠欲滴。远远望去,那一笼笼绿就像清清的水,向那天际流去……在那样的氛围里,吹着山风,鼻尖绵延着一丝丝的香,心里也流淌着甜甜的暖,整个人的精神都舒展开来,那般的惬意,那样的舒适……
采茶时节,茶园里多了些斑斓的色彩,那些穿着不一的采茶工,把那一片片的绿,点缀得那样的诗意,像是绿中的花,不细看,感觉是在风中摇曳,唱着一曲采茶之歌呢!我们那时,只顾玩,要么站在高处,对着那片风景看得痴迷,要么在风中大声地喊着,让清风携着我的声音,将内心的快乐,四处播撒……
清楚地记得老家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叫做松阴溪。在炎炎的夏日里,那儿,就是我们的宝地。我常常带着弟弟妹妹,在那里嬉戏玩耍。夏日的午后,小溪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我们光着脚丫,不顾一切地冲向小溪,那清凉的感觉,舒服极了。水面,一圈一圈的波纹,把我们的欢笑声,嬉戏声、一圈一圈地荡了出去。河边洗衣、淘米的乡邻看着我们,脸上漾着灿烂的笑。看到河里的小鱼摇着尾巴,快活地游着,心里就如洒进了那一抹绚烂的晚霞,暖暖的,甜甜的……
那里还有一片美丽的树林,还有一亩亩的田地,还有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水井,还有……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我们快乐的笑声;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些乡邻勤劳的身影。记忆里的这个乐园,不仅给了我身心的温暖,更给我了我精神上的慰藉。它轻轻地在我的梦里告诉我:家乡,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根,它给我们的,是一辈子的快乐和温暖,历经时空,也不会变……
6.例文:
感谢姥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飞逝,带走的是你的健康;光阴似箭,带走的是你健康的体魄;日月交替,带走的是你的欢乐。但我的感激却从未随时间而消逝……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丰收季,那株株坚挺的小麦也又让我想起了您——我的姥姥。
光阴回转,朦胧中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姥姥的农家小院,那散发着木头清香的家具,那身着干净朴素的姥姥也又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吁——呦——”田间响起了悠扬的麦哨声,姥姥立即带上我去麦田收麦穗我在姥姥身后开心的活蹦乱跳,姥姥也显得精神抖擞。姥姥握着我的手,姥姥的手粗糙而温暖,饱含着劳动所留下的气息。经过一番“跋涉”,我们到了麦田。这是一番多么别致的海洋,不同与我所见过的宁静的碧海丹霞,那是一片时时刻刻在翻滚着浪涛的金色海洋,而这时的姥姥也蒙上了一层使人愉快的温暖色调。
烈日当空,姥姥带我下到田里,并很快埋入了工作之中。我也劲头十足,工作的十分起劲。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一会我的劲头过了,烈日使得我汗流浃背,终于体会到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我的腿如灌铅,晕晕乎乎中,我看见姥姥的身影仍在忙碌,这给了我动力--我要向姥姥学习,像她一样能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又充满了力量,姥姥笑了,我永远忘不了,姥姥笑得是那样淳朴,如同一株闪着金光的小麦。正是因为姥姥我学会了劳动;正是因为姥姥,我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正是因为姥姥,我才得到了坚强的意志;正是姥姥,她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四季更替,金色的浪花永不停歇。日出月下,我对你的感激永不消退……
7.范文:
窗外
我很喜欢阳光,它在我眼中是那么伟大,那么美丽,我崇敬它就像崇敬神明一般。可是,我却又畏惧它,畏惧它的伟大,它的美丽,生怕哪一天,我会在它的普照下融化,所以,我从不愿打开窗户,去接受阳光的洗礼,而是在闲暇之时一个人闷坐在家里看看书,打打电脑。
窗外究竟有些什么?是阳光穿透树枝,是小鸟自由地在空中飞翔,是人们沐浴着阳光所流露出的微笑。……我猜想着。
我不只一次地这样问自己:“要不要把窗户打开?”可是,一阵犹豫过后,结果总是胆怯的——不要。也许窗外是一片生机,一派欢乐呢?但是,或许是充满陷阱、邪恶的呢?……不敢想,再也不敢想。只是呆呆地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行人匆匆走过,我是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啊,可这几乎不可能。
每个人都有一扇窗户,每个人都曾渴望过窗外,可是,真正敢去打开窗户,迎接阳光的人却没有几个。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和快乐是要自己去迎接的,而不是让它来找寻你的。”的确,尽管迎接阳光的途中会有种种困难困绕着你,可是当你勇敢推开窗外时,你会看见一片碧海蓝天。诚然,也不是所有的敢去迎接阳光的人就一定会获得阳光。
对别人来说,窗户离他很近,走几步就能到达,可对我来说,窗户离我好像很远,需要费好大劲才能到窗户前。我神情凝重地望着那扇神秘的窗户,竟情不自禁地摇着轮椅向窗外挺进。我伸出手,指尖在窗户上轻轻地触碰了一下,又有些胆怯地缩回来了。“推开,”一个声音在我的耳旁掠过。是妈妈,“你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出门了,人家都说你皮肤白,也难怪。”整天呆在家里能不白吗?是啊,推开窗户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我身体有好处。我推开了窗户。瞬间,一道道刺眼而美丽的阳光,透过树缝从窗里射进来。昏暗的房间里刹那间变得好明亮,好美丽,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刚苏醒了一般。阳光照在我的脸上好舒服,我沐浴在阳光之中,贪婪地吮吸着清新,享受着着瞬间的美丽。
我现在才感觉到——勇敢推开窗户时,会发现窗外原来是那么美好!
8.范文:
最是那美景难忘
我住在乡村,家乡四季的景色都很迷人,但我独独对独特的秋日美景有一份不舍得情怀。
不知不觉,蝉鸣声儿淡了,枫叶儿红了,稻儿熟了。哦,秋天到了。
乡村秋日的山上,满是秋的报信员——似血的枫叶。有地躺在地上倾听大地母亲诉说历史;有的随风飞舞,犹如一群红蝴蝶在与清风嬉戏;还有的站在树梢上,了望远方。山儿披上它们组成的巨大红纱衣,别具韵味。微风拂过,红纱衣也与风儿互相迎合——舞动起来。如此美景,怎不叫人陶醉?
秋波澹澹。成就秋水的是它的冰冷与清澈。说它冷,那可不亚于冬的统治者——雪。你就是沾上一点,也叫你哆嗦几下。他的清澈便更为独一无二了。经常是站在河岸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在河底游动的小鱼、小虾。这个秋水真是叫人又恨又爱!
在乡下,秋天是最忙的季节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收稻。也许正是因为那份忙,使秋日更为的独特。田野里弥漫着稻子成熟的芳香。随处可见正在割稻的农民,豆大的汗珠顺着农民们早已被烈日烤的黝黑的脸颊上流过,湿透了衣衫,可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割。打稻场上,“哒哒哒”的打稻机声经久不息,震耳欲聋,似乎在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一筐筐金黄色的稻谷从打稻机后不断的运出,主人早已笑得合不拢嘴了。越干越有劲,似乎下定决心明年还要打出更多的稻谷。这一筐筐稻谷伴着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与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为这张秋景图缀上了最美的图案,最妙的点睛之笔!
山、水、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啊!家乡的秋日美景,最是让我难忘!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开头自然引题,一句话点题,突出全文要重点描绘的秋日美景。通过小作者真情演绎的乡村美景,我不仅沉浸其中,更深深地爱上了只一片美景,更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村民。语言流畅,用语清新,主题落实的很到位。文中“有地躺在地上”“地”换成“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